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修复臭氧层竟有副作用,研究称会让地球更热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IT之家 时间:2025-08-31 14:21:24

IT之家 8 月 31 日消息,研究人员预测,到 2050 年,臭氧将成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驱动因素,这会抵消禁用氟氯烃(CFCs)带来的诸多益处。


如今,地球升温幅度预计将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测,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臭氧未来的变化趋势。臭氧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有害紫外线辐射,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将热量困在大气中。

含氯氟烃等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被禁用后,这道防护层已逐步恢复。但研究人员警告,当臭氧层反弹与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叠加时,其造成的变暖效应将比此前的预估高出 40%。

由雷丁大学牵头的研究显示,2015 年至 2050 年间,臭氧将导致地球表面每平方米额外截留 0.27 瓦的能量(单位:Wm⁻²),该数值代表地球表面每平方米额外保留的热量。到本世纪中叶,臭氧将因此成为第二大变暖诱因,仅次于二氧化碳 —— 后者会造成每平方米 1.75 瓦的额外变暖效应。

该研究负责人比尔・柯林斯教授解释道:“各国持续禁用含氯氟烃(CFCs)和含氢氯氟烃(HCFCs)这类破坏地球臭氧层的化学物质,这一举措本身是正确的。但我们发现,尽管此举有助于修复具有防护作用的臭氧层,其带来的地球变暖效应却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此外,汽车、工厂和发电厂排放的污染物还会在近地面形成臭氧,这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全球变暖。”

IT之家注意到,这项研究于 8 月 21 日发表在《大气化学与物理》期刊上,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了本世纪中叶大气的变化情况。该模型基于“空气污染管控措施落实力度较低,但各国严格遵循 1987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逐步淘汰含氯氟烃和含氢氯氟烃”的场景展开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停止生产含氯氟烃和含氢氯氟烃(此举主要为保护臭氧层)对气候的积极影响,比此前计算的要小。含氯氟烃和含氢氯氟烃本身属于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变暖。各国禁用它们原本是为了保护臭氧层,同时也期望这能助力应对气候变化。然而,随着臭氧层不断修复,其引发的变暖效应会抵消掉“清除含氯氟烃和含氢氯氟烃”所带来的大部分气候益处。

尽管各国可通过减少空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近地面臭氧的形成,但无论空气质量政策如何调整,未来数十年内臭氧层仍将持续修复,由此引发的变暖效应难以避免。

保护臭氧层对人类健康和预防皮肤癌至关重要,因为其能阻挡对动植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不过,这项研究也表明,气候政策需进一步更新,将臭氧更强的变暖效应纳入考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