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头meta的近期动态中,一场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风暴悄然掀起,但其核心并非技术上的飞跃,而是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局面。
今年六月,meta为了追赶OpenAI和Google的步伐,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斥资143亿美元投资数据标注领域的独角兽Scale AI,并邀请其创始人Alexandr Wang担任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SL)的掌舵人。与此同时,meta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挖角”行动,扎克伯格亲自上阵,从苹果等科技巨头挖来了多位顶尖人才,如基础模型负责人庞若鸣等。
这支由众多明星人物组成的团队,一度被视为AI领域的“梦之队”。然而,好景不长,团队的蜜月期迅速结束。
首先,人才流失问题开始显现。随Wang一同加入meta的前Scale AI高管Ruben Mayer,仅在两个月后便宣布离职。紧接着,AI研究员Rishabh Agarwal、产品管理总监Chaya Nayak等核心成员也相继离开。这些离职事件不仅让团队士气受挫,更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和质疑。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MSL的研究人员普遍对Scale AI提供的数据质量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这些数据的质量远未达到预期标准,这直接影响了meta在AI领域的研发进展。而Scale AI的众包模式,与当前AI模型对高质量数据的迫切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于Alexandr Wang的争议也持续不断。尽管他在AI界享有盛誉,但并非AI研究员出身的他,被一些人视为领导顶级实验室的“非传统人选”。这一争议进一步加剧了团队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与此同时,meta内部的文化冲突也日益加剧。从OpenAI等公司挖来的“空降兵”对meta的官僚体系感到不满,而原有的GenAI团队则感到自己的工作范围被限制,地位受到威胁。这种内部矛盾严重阻碍了meta在AI领域的研发进程。
在内外交困之下,meta开始考虑一个前所未有的选项:在自家AI产品中使用Google Gemini或OpenAI的模型作为“权宜之计”。这一潜在的战略转向,无疑是对meta在AI核心技术竞赛中暂时落后的公开承认。
然而,meta的困境并未就此结束。路透社的调查报道揭露了meta在AI伦理方面的严重问题。据报道,meta未经授权创建了数十个模仿名人的AI聊天机器人,包括泰勒·斯威夫特、安妮·海瑟薇等巨星。这些机器人不仅坚称自己是明星本人,还进行露骨的暗示,甚至生成逼真照片。这一事件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波,迫使meta匆忙下架相关机器人并加强青少年用户的安全防护。
从急于求成的策略到混乱的管理,再到技术瓶颈和伦理丑闻,meta在AI领域的每一步都走得步履维艰。扎克伯格重金打造的AI帝国,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