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都车展如期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而真正的亮点,属于首次以“五界”全系阵容登台的鸿蒙智行。
展会现场,鸿蒙智行展台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成为现场最拥挤的展区之一。从尚界H5到尊界S800,鸿蒙智行首次五界十车齐聚亮相,实现了从主流到超豪华市场的全线覆盖。
这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正在积极践行“利他共赢”的生态理念——凭借在ICT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将全栈自研技术的深度赋能至合作伙伴,系统性地帮助合作伙伴提升经营质量与效率。
鸿蒙智行正在证明,技术驱动的生态共赢,可以不只是理想。
五界上新,
重新定义“全场景”的边界
车展尚未开幕,鸿蒙智行就已成为话题中心:智界新S7和新款智界R7在预售24小时内订单突破一万辆;定位大众市场的尚界H5开启预订后,18小时内订单迅速突破5万辆;尊界S800上市3个月大定已突破12000辆,持续刷新中国百万级豪车的销售纪录。
再加上即将正式上市的享界首款旅行车S9T和全新问界M7,鸿蒙智行借本次成都车展实现的“五界齐聚”,不仅是应对下半年激烈车市的策略回应,也首次清晰地向行业与消费者展现出其智能汽车业务的完整生态版图。
这一产品布局的背后,体现的正是鸿蒙智行与传统主机厂截然不同的战略选择。大多数主机厂倾向于“从主流向上突破”或“聚焦细分市场”的稳妥路径,鸿蒙智行却采取了一种“先难后易”的路线:先以问界M9等高端产品建立技术口碑与市场信任,再向下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这一战略的基石。2025年上半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969.50亿元,占营收比重22.7%,持续的技术攻坚正在进入收获期。截至2025年8月,鸿蒙智行辅助驾驶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16.7亿公里,并累计避免了超过215万次可能发生的碰撞。
这种由技术领先所带来的信任溢价,为鸿蒙智行在进入更广阔市场时提供了“降维打击”势能:品牌势能自上而下释放,用户认知从高端向大众持续渗透。
今年4月,余承东就向外界预热了尚界品牌首款车型,尚界品牌的推出并非从零起步。在它面世之时,鸿蒙智行已在高端市场建立起足够的技术口碑与用户信任。“20万元及以下的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余承东说,这一区间覆盖了庞大的用户基数,关键在于精准识别用户最核心的需求,包括功能、性能与体验,并在严苛的成本限制中尽可能实现它们。
对于尚界的市场前景,华为与上汽双方都表现出强烈信心,甚至以“铺天盖地”来形容对其成功的预期。上汽依托自身在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的积累;华为则凭借底层自研技术和高用户推荐度(NPS),推动鸿蒙智行系统性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竞争力,并实现全产品矩阵协同的战略升级。
而对消费者来说,鸿蒙智行的真正差异化,在于它能够以技术为锚点,精准响应不同用户的全场景需求。
在鸿蒙智行的多品牌布局中,“五界”并非简单并列,而是以场景化的方式,系统性覆盖不同用户的出行需求。其核心逻辑在于,依托华为全栈技术的深度赋能,通过不同品牌实现精准的产品定义与体验输出。
问界卡位主流家庭市场,强调安全、空间与成本之间的均衡。不仅覆盖不同预算,更通过智能座舱实现多设备生态联动。HUAWEI ADS则提供辅助驾驶能力,能够降低用户的心理焦虑和实际行车风险——尤其在长途出行与复杂城市场景中。
智界与尚界共同瞄准年轻和个性化市场,却各有侧重。智界S7、智界R7注重驾驶乐趣与科技先锋感,吸引追求设计与性能的用户;尚界H5则以更具亲和力的价格和年轻化设计,降低科技尝鲜的门槛。两者都试图跳出“交通工具”的单一属性,将车延伸为与用户共同探索的数字伙伴。
享界与尊界则切入豪华与超豪华用车领域,竞争核心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定义”。它们面对的用户更看重后座体验、静谧性、尊贵感以及独特的智能豪华语言。能否将HUAWEI ADS和鸿蒙座舱等技术,深度融入豪华质感与商务场景,将成为其能否站稳超高端市场的关键。
从技术引领到规模验证,鸿蒙智行只差“临门一脚”。在日前举行的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透露,目前鸿蒙智行的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90万辆,预计在10月份交付量将会过百万辆。
鸿蒙交上综合答卷
产品矩阵的迅速扩张,离不开鸿蒙智行背后一套完整的体系化能力作为支撑。
从单点产品到系统生态的竞争升维,正是鸿蒙智行区别于传统车企的核心壁垒。鸿蒙智行向市场展示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化优势:智能科技、产品布局、产业链协同。
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已经转变。上汽总裁贾健旭在8月30日的一场直播中透露,过去比拼的是机械素质,如今则更看重车辆的智能水平。
在过去,一辆车能否成为细分市场的标杆,甚至一个品牌能否建立溢价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如发动机性能、变速箱档位数量、百公里加速时间等硬核机械参数。那个时代的竞争是规格的竞争、单点性能的角逐。
当前,智能化的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最为重要的能力,不过智能化远不止于智能座舱和语音交互,其核心在于辅助驾驶能力。如今,行业正迅速跨入以辅助驾驶、智能座舱、OTA 能力和生态互联为核心的新赛场。是否具备先进的智能化能力,已成为定义产品强弱和品牌未来的关键标准。
在这一背景下,鸿蒙智行的入局,直接改变了竞争的逻辑。它不再在传统的机械参数赛道上竞争,而是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的价值体系。以成熟的辅助驾驶、优秀座舱生态、先进电子电气架构等为新的核心指标,为更多用户带来更好智慧出行体验。
当智能汽车竞争进入“深水区”,尽管行业纷纷强调“软硬件协同”,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玩家寥寥无几。
鸿蒙智行之所以能快速崛起,甚至让不少传统车企和新势力感到压力,背后并不只靠“全栈自研”的技术标签,更关键的是它做到了别人还没做好的事:架构统一、体验闭环。
过去,传统车企往往依赖分散的供应商模式,导致系统之间协同困难,OTA升级缓慢且呈碎片化,用户体验难以连贯。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鸿蒙智行与主机厂的合作展现出其系统化赋能的价值——它不仅仅提供技术组件,更重塑了整个汽车的开发与迭代逻辑。
鸿蒙智行从诞生之初就采取了自上而下统一架构的思路,覆盖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到智慧电驱系统等智能汽车核心组成部分。比如鸿蒙座舱实现跨端无缝流转,HUAWEI ADS 推动无图城市辅助驾驶快速覆盖,HUAWEI DriveONE则打通电驱和底盘控制,实现对车辆性能的精细化管理。这种高度统一的架构,不仅规避了多系统兼容的顽疾,也更利于高频迭代。
这种技术整合能力,已在实际产品中获得验证。例如问界M9自上市以来连续多月位列50万以上豪华市场销量榜首,离不开优秀的鸿蒙生态交互与辅助驾驶体验。用户端的数据同样佐证了这一趋势:根据东吴证券调研,鸿蒙智行用户普遍呈现“技术优先”的特征,他们通常先看辅助驾驶能力,再考虑其他属性,说明技术协同正成为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这些技术还在持续更新。鸿蒙座舱将再次迎来迭代,以构建更智慧的出行空间;HUAWEI ADS 4辅助驾驶,预计将在今年9月上车。在行业普遍还在争逐端到端上车的阶段,HUAWEI ADS 4已经能够带领辅助驾驶从“模仿人”进入强化学习的“超越人”的阶段。
当智能汽车竞争进入下半场,比拼的已是生态效率。鸿蒙智行所构建的,是一套从技术、产品到伙伴关系的系统竞争力。它能否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的竞争规则?
真正的答案,或许藏在“生态”二字之中。鸿蒙智行的优势,不止于技术领先,更在于一套难以速成的生态机制——以产品矩阵形成合力,凭敏捷迭代打磨用户体验,同时以一车带全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与汽车产业链升级,实现共赢。这不仅是战略,也是鸿蒙智行面向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