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183万件假LABUBU背后:文化符号危机与ESG挑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雅 着陆 时间:2025-09-01 10:56:19
潮玩应是经得起ESG棱镜审视的文化载体。

着陆

8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给出的一个数字引人注目:目前,海关共拦截涉嫌侵权的LABUBU产品183万件。这个数字巨大到超出了人们对玩偶这一品类的直觉认知。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关于假货的案例;但如果从全球产业链和消费文化的脉络来看,它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更深的困境。

消费符号的泛滥与品牌价值重塑

LABUBU的走红,本质上不是玩偶形象的胜利,而是一场文化符号的集体建构。它的价值并非凝固在树脂材质中,而是流动于全球年轻群体对身份认同、情感联结和文化归属的渴求之中。当消费者愿意为一只699元的玩偶支付15000元的溢价时,他们购买的早已不是实体产品,而是进入某个文化社群的通行证。

符号被赋值,稀缺被神化这套精密的符号系统,才是潮玩经济的真正基石。

而183万件侵权品的涌入,冲击的远非市场份额,而是这套符号系统的根基。假货稀释的不仅是产品的稀缺性,更是文化符号的纯粹性。当市场充斥难以辨别的仿品,消费者对符号的信任开始动摇:如果人人皆可廉价持有,社群认同的独特性如何维系?如果原创与仿制界限模糊,文化价值的高低又何以衡量?外观或许可以复制,但符号背后的文化叙事却被撕裂为两个平行世界:一个指向对创作尊严的守护和文化价值的共识,另一个则滑向即时满足与价值虚无。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信任的崩塌。消费者或许无法肉眼辨认真伪,但一旦发现手中的文化符号可能是赝品,他们所质疑的将不单是产品真伪,而是整个价值系统是否值得信赖。这种信任危机具有不可逆的传染性它从单个品牌蔓延至整个品类,从产品质疑扩展至文化怀疑。重建信任的代价远高于打假成本,因为它需要重构一整套文化共识和价值叙事。

这也揭示了当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变迁:它早已超越法律范畴的经济议题,演进为关乎文化信任的社会契约。保护原创不仅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更是为了守卫那些使文化产业得以存续的信任基石。没有这种信任,潮玩将退化为普通玩具,文化将退化为简单商品,而整个创新生态,将失去其最珍贵的价值锚点。

DIMOO地球日手办 图源网络

泡泡玛特的环保改良虽具诚意,却陷入补救式创新的困局再生材料与包装优化仅能缓解末端污染,未能触及盲盒经济与可持续性的根本冲突。其商业模式依赖人为稀缺性刺激重复消费,局部改良相较于年营收287亿的庞大体量,仍显杯水车薪。

若要真正跨越ESG鸿沟,泡泡玛特需直面三大结构性改革:

首先,重构消费逻辑:借鉴乐高模块化设计+终身保修的循环模式,开发可自由组合的标准化玩偶部件,让收藏从占有新品转向创造迭代。

其次,打破数据黑箱,建立覆盖原料溯源、生产能耗、物流排放的区块链系统,如比亚迪追踪3.2万家供应商的碳管理平台,将环境成本转化为可信的竞争力标签。

最重要的是,泡泡玛特需要重赋IP价值内核,超越联名款环保主题的浅层表达,学习迪士尼百年IP运营的底层逻辑米老鼠的魅力不在外形更新,而在于跨代际传递的乐观精神,这意味着LABUBU需从炒价符号进化为承载可持续价值观的文化载体。

毕竟,承载Z世代情感寄托的潮玩,不该是转瞬即逝的消费狂欢,而应是经得起ESG棱镜审视的文化载体。

参考资料:

BBC:从中国到世界:顶流拉布布和它背后的千亿潮玩帝国。

中国证券报:从合规行稳到价值共,ESG成文化出海导航仪。

欧洲《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解读:中国轮胎产业链的合规。

泡泡玛特: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人民政协网:泡泡玛特发布全球首款55%再生材料手办 深度探索潮玩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