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海尔智家「九子夺嫡」,定位重叠抢市场「同室操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阳 鞭牛士 时间:2025-09-01 12:04:20

▲海尔智家2025年半年报

8月28日晚,海尔智家发布了2025半年报。财报显示,2025上半年,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1564.94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增长15.6%,创历史新高。其中,Q2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65.46亿元,同比增长16.14%,业绩增长加速明显。

但深入挖掘财报细节,就会发现其旗下的海尔、卡萨帝、Leader、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FPA)、AQUA、CCR、Kwikot这九个品牌,正陷入一场“九子夺嫡”般的混战,定位重叠致使“同室操戈”,内部竞争内耗现象严重。

▲海尔智家2025年半年报

01国内市场:品牌定位模糊,“九兄弟”贴身肉搏

按理说,卡萨帝主打高端,海尔瞄准中高端,Leader聚焦年轻群体,定位清晰明确。可从财报披露的产品数据来看,三者边界早已模糊。

先看冰箱品类,卡萨帝致境系列冰箱,主打的是平嵌设计、MSA氮氧智控保鲜技术,售价在2万元以上,上半年销量32万台,同比增长100%,在线下2万元以上价位段份额超70%。海尔品牌的“和悦”“麦浪”系列同样主打全空间保鲜、超薄零嵌,售价1万-1.5万元,上半年销量突破35万台,累计销量超150万台,同比增长300%以上,其中“和悦625”还成了行业单品销量冠军。

这两款产品,核心功能都是保鲜和嵌入设计,目标客群都瞄准了追求家居一体化、注重健康保鲜的消费者,只不过卡萨帝价格更高些。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分清两者的本质差异,不少人在选购时纠结半天,最后可能因为价格差选择海尔,也可能为了“高端”标签选卡萨帝,本质上就是同一集团下的两个品牌在抢同一批客户。

更有意思的是Leader品牌,其“悦己”系列冰箱,主打594mm专业超薄零嵌技术,售价2999-4999元,虽说价格低,但核心的超薄零嵌卖点,和海尔、卡萨帝的中高端产品高度重合,只不过材质和功能简化了些,这无疑又分流了一部分追求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相当于三个品牌在冰箱赛道上“贴身肉搏”。

洗衣机品类也有类似情况,卡萨帝推出的揽光pro洗烘套,有变频电机、养护湿洗功能,还能实现洗烘联动,580mm超薄机身可平嵌,15000元以上价位段市场份额超90%。而海尔品牌的部分高端洗烘产品,同样具备洗烘联动、超薄机身设计,售价10000-12000元,和卡萨帝入门款功能相差不大。Leader更直接,推出“懒人洗衣机”三筒款,主打分区洗护,可海尔旗下也有类似的分区洗产品,只不过Leader设计更年轻化,价格低3000元左右。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尔智家洗护产业全球收入320.06亿元,同比增长7.6%,可要是剔除内部竞争内耗,把被分流的销量加起来,这个增速或许能再上一个台阶。

虽然海尔智家在国内家电市场整体份额靠前,但各品牌之间的内耗,导致单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增长乏力。以2025年上半年国内冰箱市场为例,海尔品牌市场份额为25%,卡萨帝为10%,Leader为5%,看似不错,但如果没有品牌定位重叠带来的内耗,各品牌凭借自身优势,市场份额或许能进一步提升,像卡萨帝专注高端,市场份额冲击15%甚至更高并非不可能。

海尔巩固中高端,市场份额有望突破30%,Leader在年轻市场深耕,市场份额增长至8%也有很大机会,这样一来,海尔智家在国内冰箱市场的总份额将远超当前的40%。

02

海外市场:品牌又撞车,卷“出海”

海尔智家在海外市场布局了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等品牌,本应各司其职,可实际情况却是常常“撞车”。

在欧洲市场,Candy品牌主打大众消费,推出的洗衣机、烤箱等产品,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可海尔品牌在欧洲也推出了不少中低端家电,功能和Candy高度相似,价格也相差无几。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欧洲市场白电行业销量1740万台,同比上升2.0%,销额77亿欧元,同比上升0.4%,而海尔智家欧洲市场收入179.95亿元,同比增长24.07%,看似增长不错,但细究起来,很大一部分是靠Candy和海尔品牌相互“抢食”实现的,要是两者能协同发力,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差异化产品,增长或许能更稳健。

北美市场也存在类似问题。GE Appliances作为北美本土品牌,定位中高端,在当地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可海尔品牌在北美也推出了不少中高端家电,像智能嵌入式微蒸烤一体机等,和GE Appliances的部分产品功能重叠,价格还略低。虽说财报提到北美市场“高端品牌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没具体披露GE Appliances和海尔品牌各自的增速,不难猜测,两者之间肯定存在客户分流的情况,没能形成“1+1>大于2”的效果。

目光来到东南亚地区,海尔智家旗下多个品牌也同时发力,市场定位区分不明显。以空调产品为例,海尔品牌和AQUA品牌都推出了适应当地炎热气候的节能型空调,功能和价格相近,在争夺市场份额时大打出手。原本可以通过品牌差异化,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却因内部竞争,白白浪费了不少市场机会。从市场份额数据来看,在东南亚某国的空调市场,海尔智家旗下品牌的总市场份额为18%,但各品牌之间相互竞争,导致单个品牌市场份额都不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

▲电视剧《雍正王朝》剧照

03

后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种“九子夺嫡”式的混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盈利的严重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57.9亿元,同比增长11.73%,可这么大的投入,却没搞出多少独家突破性技术。原因很简单,九大品牌各自为战,都在投入研发相似功能的产品。

比如智能识别、精准控温等技术,海尔、卡萨帝、GE Appliances等品牌都在研发,重复投入严重,分散了研发精力,自然难以出精品。要是能整合研发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不仅能降低研发成本,还可能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技术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

此外,上半年销售费用率10.1%,虽说较去年同期优化0.1个百分点,但要是没有品牌间的重复营销,优化空间还能更大。就拿国内电商促销来说,海尔、卡萨帝、Leader在同一平台推出相似产品的促销活动,广告投放、优惠券发放都各自为政,不仅浪费了营销费用,还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哪个品牌。在海外市场同样如此,不同品牌在同一区域进行广告宣传,内容和目标受众高度重合,无法形成有效的品牌区隔和市场覆盖。

事实上,毛利率承压也是很大问题。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26.9%,仅较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这背后,品牌间的价格战难辞其咎。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同一集团下的不同品牌经销商,常常互相压价。假如在某线下卖场,海尔洗衣机经销商降价5%,卡萨帝经销商为了保住客户,也跟着降价3%,Leader更是直接降价8%,就会陷入“自相残杀”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体毛利率难以大幅提升。

由于内部竞争导致的销售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使得各品牌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以卡萨帝为例,其高端产品本应拥有较高的毛利率,但由于与海尔部分高端产品竞争,不得不采取价格策略,导致毛利率从原本的35%下降至30%左右。

海尔品牌在与Leader和卡萨帝的竞争中,毛利率也受到影响,从28%降至25%左右。Leader品牌为了争夺年轻市场份额,低价竞争,毛利率更是只有15%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品牌内耗对盈利的严重冲击。

2024年,海尔智家收购了CCR和Kwikot两个新品牌,本希望借此拓展新市场,增强品牌竞争力。但从半年报来看,两者的整合并不理想。

Kwikot作为南非百年热水器品牌,按理说能帮助海尔智家快速切入南非热水器市场,可财报仅提到“Kwikot业务整合稳步推进,经营态势良好”,没披露具体的营收贡献和市场份额增长数据,财报只字未提其具体运营数据,让人怀疑这次收购是否真的能为海尔智家带来实质性帮助。

Kwikot进入海尔智家体系后,由于品牌定位与海尔在南非市场的热水器产品线存在一定重叠,导致市场推广面临困境。原本Kwikot的品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消费者对其与海尔品牌的区别认知不足,市场份额增长缓慢。

而CCR品牌,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推广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中几乎没有掀起波澜,没有实现预期的市场拓展目标。

其实,海尔智家搞多品牌战略本身没问题,毕竟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不同,多品牌能覆盖更广泛的客户。可问题在于,没能给每个品牌清晰的定位和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导致出现“九子夺嫡”内部竞争,进而在市场上“同室操戈”。

海尔智家可以整合九大品牌的供应链资源,实现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协同运作。在采购环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在生产环节,根据各品牌的订单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在物流环节,优化配送路线,实现货物的高效配送。这样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海尔智家需重新梳理品牌定位,加强品牌之间的协同合作,解决内部竞争问题,未来在激烈的家电市场竞争中,有望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否则,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抓住弱点,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错失更多增长机会。

毕竟,消费者想要的是清晰的品牌认知和差异化的产品选择,而不是同一集团下的品牌“窝里斗”。(号外工作室)

标签: 海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