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三个平台烧掉近千亿,外卖大战也是效率之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鞭牛士 时间:2025-09-01 12:04:32
8月结束了,夏天已然接近尾声,“外卖三国杀”是这个炎热夏季最醒目的关键词。三大平台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重现了上一个十年互联网商战的激烈交锋,数亿人被卷入这场始于补贴的战役。

目前,美团、阿里、京东都交出了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外卖三国杀”以更立体的方式展现了阶段性成果。财报数据不乏共性,比如净利润降低:二季度内美团收入约为918.40亿元,同比增加11.7%,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4.93亿元,同比下降89%;阿里收入为人民币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经调整净利润为388.44亿元,同比下降14%;京东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下滑50.8%。三大平台普遍净利下降,足以看出这场贴身肉搏的激烈程度。美团无疑是这场大战的核心,作为市场第一,京东、阿里先后对美团发起进攻。美团如何守住擂台、抵御外敌,成了外界最关心的维度。长期来看,这场竞争更像是一场围绕效率与规模的深层博弈。从美团角度,其愿意投入打长期战役的底气,一来源于成熟高效的运力网络。本次外卖大战抢夺的核心资源便是运力,而骑手队伍和供给能力的稳定、底层资源的协同和激励制度的成熟是美团长期积累的优势,这也导致美团的履约成本明显低于另外两家。如果把战线拉长,美团有望通过降低骑手成本提升长期单位经济效益,最终利润也会恢复。二则是组织建设能力与新业务带来的蓝海。美团在海外的外卖业务Keeta正在高速增长,小象超市也正在成为“食杂零售”战略的新支柱。在组织建设上,美团擅长苦战,在竞争中成长至今,而美团做事的逻辑一向是靠效率瓦解对手,他会将美团的长远目标拆解,要求团队每天前行一点点,在长期的不知不觉中取胜。补贴最激烈的阶段已过,接下来,这场比赛可能会进入美团的舒适区。图源:视觉中国

美团守住了擂台

短期利润承压,美团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王兴便说过:“会全力以赴赢得这场竞争。”最新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美团管理层对钱的流向更加明确,不仅会加大投入应对竞争,还会加大对行业生态的投入。财报显示,二季度美团销售成本为614.26亿元,同比增长27%,主要是由于骑手成本的激增和给骑手端的大量补贴。稳定的履约能力是外卖生意的基石。美团拥有遍布全国、覆盖高低线城市的骑手站点,对骑手的管理更为精细化,能将补贴按照单量和运力情况动态分配,效率很高。在补贴大战期间,美团凭借骑手端的精准补贴维持住了运力规模,配送更稳定的全职骑手群体数量远超对手,用更低的配送成本完成了单量的大幅提升。美团二季度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从上年同期的148.32亿元激增至225.19亿元,达77亿,同比增长51.8%。这一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推广、广告及用户激励的开支增加。7月,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但全量配送订单平均送达时间为34分钟,即便在极端的订单量冲击下,美团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履约,这是其他平台难以复制的基础能力。美团对用户端的补贴大多是防守动作,当监测到淘宝闪购开始补贴后,就立马跟进,基本上全程保持着单量的领先优势。这种防守性补贴也比较好地控制了烧钱的速度,用可控成本狙击了淘宝闪购。在美团的策略里,保住单量和份额优势,同时维持住满足需求的运力规模,要优先于利润。而在长期态势下,运力维护的成本会逐步下降,补贴不可持续是市场共识,当非理性的补贴回归正常水平,利润自然也会回归合理水平。过往的互联网大战总结了一个经验:想抢占份额,烧钱补贴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但今时不同往日,即便大家账面上现金流都很充足,但存量市场下并不存在无限预算——烧掉的钱是否有效率、性价比值不值,才是测算这场外卖大战的核心。三家平台对比来看,本季度阿里营销支出增加204亿,即时零售收入增长量15.88亿(统计口径上剔除了红包、免单等补贴数额);美团营销支出多了77亿,带来核心本地收入增长46.7亿,配送收入增长6.34亿;京东营销支出增加151亿,带来新业务营收增长93亿。看似美团带来的增量收入不如阿里和京东,但美团是守擂方,收入基数大,渗透率高,增量空间小。如果从外卖单均UE(每单外卖业务的盈利能力)来看,目前美团仍然保持领先地位。根据高盛数据,一季度美团单均盈利一块多,阿里单均亏损0.3元。二季度外卖大战,外卖单均UE上美团和阿里、京东差距进一步扩大,据测算,现在美团UE和阿里相差4元。这说明,美团的补贴更精细,主要是提升整体的盈利空间,而不是不顾亏损大水漫灌。未来如何在保证订单量规模增长的同时,持续优化单均盈利水平。对平台而言或许是更重要的命题。这场外卖大战的核心,争夺的其实是即时零售市场。对美团而言,这场短期的高投入也是一场压力测试,探索业务极限的边界,为闪购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本季度,美团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同时,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虽然美团整体净利润下滑,但美团闪购业务却在多个季度内实现盈利。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美团闪购业务将继续优先考虑增长,而非眼前的盈利,这意味着美团更愿意在短期内承受一些财务压力,以便抢占市场份额。高盛全球投资研究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食品外卖市场规模将达2.4万亿元人民币,即时购物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人民币。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即时零售本质上也是零售的一种形态,要在零售业务中取得成功,在各种花哨的东西之后,一切将回归基础。基础是什么?是选品、价格以及服务(或者更准确地说,配送)。“我们始终专注于做正确的事。我们确保我们有品类持续丰富的优质商品选择,确保能提供快速可靠的配送服务,也确保价格始终实惠。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只是回归基础。”王兴说。

长期作战的关键

目前来看,三家平台的态势是阿里进攻、美团防御、京东观望。近期,淘宝闪购明确了外卖将进入持久战,这场大战,也许还会延续几个季度,美团也表明做好了长期应战和投入的准备。

但,平台是否能承受住长期作战?持久战比的是什么?这场外卖大战,三个平台至今烧掉了近千亿,好处是外卖市场规模明显扩大,7月外卖市场规模比去年同期激增了200%。市场总量上升了,但补贴一旦结束,总量势必会下降,届时平台必须面临一个挑战:靠补贴拉动的订单能否沉淀为用户真实消费习惯,以及补贴结束后的变现路径。对阿里和京东而言,“外卖大战”对自身更大的价值是在生态业务的协同,将高频刚需的流量导向低频利润高的业务。但靠低价补贴吸引而来的用户,多为价格敏感型群体,当补贴结束时,是否会对平台保有忠诚度和黏性,在平台的其他业务上进行购买,还是未知。单量可以用钱去解决,但用户信任并非大量烧钱就能养成。补贴的潮水退去后,履约能力的重要性反而会更加突出。外卖补贴升级,奶茶品牌因提供免费柠檬水,吸引顾客排队爆单。图源:视觉中国外卖大战的激烈程度在三季度已经呈现触顶迹象,四季度也许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天气转凉,外卖市场也将逐渐趋于平稳。今年外卖大战的补贴多集中于奶茶单,趋势几乎是跟着天气走,夏天最炎热的阶段也是单量爆发的高峰期。奶茶单也有出餐标准化高、成本空间大、适合走量、用户时效性要求低的特点。一旦天气转凉,奶茶单量下滑,正餐的需求更加突出,商家对成本结构的优化、用户对履约能力的要求都会更高。目前来看,美团依然是三家平台中长期履约体验更稳定、供给丰富度更高的平台,这也是做外卖生意多年来的沉淀积累,如何帮商户在不提高补贴力度的同时留住用户、保住利润,美团更有经验,骑手端的合单顺路率、配送时效、单均配送时间等方面,美团也更有优势。本地生活是少见的市场空间较高、渗透率较低的万亿赛道。但进入这条赛道就意味着要从龙头手中争夺运力和商户供给,还要克服履约难度,不只是提高单量那么简单。而骑手端和供给侧是美团多年的护城河,二者相互耦合,形成了一个难以复制的高效生态系统。此外,跳出外卖大战的内部视角,美团一向注重业务协同性,这些年该收缩、该砍掉的业务基本都已经完成了,今年年中还对美团优选进行了业务收缩,退出表现不佳的亏损区域。目前,美团的国内业务高度集中,精力聚焦。但阿里、京东在外卖之外,还要在电商基本盘上面对来自拼多多的冲击。除了即时零售,阿里在AI基础设施上也有大手笔投入,多块重点业务并驾齐驱。如果外卖大战变成长期战役,那么各家都要思考未来的竞争布局和精力资源分配。在一分一厘中慢慢耗死对手,这正是美团多年来最熟悉的事情。

向外要发展

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王兴也谈到了对竞争的最新看法,他表示,“首先明确,美团坚决反对内卷;另外,美团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美团在竞争中不断巩固领先地位。”

从美团近期的动作可以看出,“反内卷”成为重点发力方向。具体来说,是在供给侧、履约侧和需求侧三端同时发力,同时跳出红海市场,将目光投向新科技、新技术和海外新市场。在骑手保障方面,自7月1日起,美团已在17个省市为全体骑手全额缴纳“工伤险”。继在泉州、南通成功试点后,骑手养老保险补贴今年年底将覆盖全国,预计超过百万骑手受益。美团骑手专项保障也在持续升级,设立了16亿元的夏季骑手保障专项补贴;扩大“骑手大病关怀计划”的疾病报销范围,并覆盖兼职众包骑手的未成年子女。同时,美团联合生态伙伴在多省市打造 “骑手之家”,包括来自其他平台的骑手均可享受免费的应急救援、休息补给、换电充电等多元服务。此外,为推动行业食安基建持续升级,美团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落地。今年2月以来,已有11.7万家商户在美团开通了“明厨亮灶直播”,全面覆盖了商场连锁餐厅、社区夫妻店及外卖店。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超20万家商家加入“明厨亮灶”。未来三年,美团还将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有望提升厨房侧效率与履约确定性。在业务上,“向内卷”不如向外发展。美团二季度新业务板块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22.8%,亏损环比收窄至19亿元,主要是Keeta在海外市场的开疆拓土。美团Keeta在2023年首次进入香港市场,目前已成为香港市占率第一的外卖平台;2024年9月,Keeta首次进入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不到一年时间,跃升为沙特市占前二的外卖平台,覆盖沙特20个城市。据公开消息, Keeta计划在中东的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以及南美的巴西开展业务,前不久已在卡塔尔正式上线,并计划在数月内正式进入巴西。美团在二季度调整了食杂零售业务战略,计划加快小象超市扩张,逐步覆盖国内外所有一二线城市。今年5月,小象超市也正式出海,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启动营业。美团也在大力发展无人配送。截至2025年6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迪拜等城市开通64条航线,并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如果只是卷份额,重新分割市场,那么商业竞争将毫无意义。竞争之下,市场真正需要的是通过创新促进行业成本降低,让利骑手、商家和消费者,才能回归商业本质。(镜相工作室)

标签: 外卖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