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估值神话到破产清算:Fisker,又一个新能源泡沫的破碎样本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山自 时间:2025-09-01 16:57:11
2025 年夏,当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最终确认 Fisker 的清算计划时,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企,正式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周期画上了句号。

山自

2025 年夏,当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最终确认 Fisker 的清算计划时,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企,正式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周期画上了句号。从 2023 年 Ocean SUV 高调上路,到 2024 年申请破产保护,再到 2025 年总部被弃如敝履,Fisker 的坠落轨迹,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失败史,更折射出新能源行业野蛮生长背后的残酷真相。

2023:光环下的裂痕,从 产能神话 到 资金告急

Henrik Fisker 曾凭借设计界的声望,为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车企镀上光环。2023 年,承载着 颠覆传统 SUV 市场 野心的 Ocean SUV 正式交付,外界一度将其视为特斯拉、 Rivian 之外的 第三极。但光环褪去的速度,远比想象中更快。

7 月,Fisker 首次暴露产能短板 Q2 仅生产 1022 辆 Ocean SUV,与 1400-1700 辆的目标相差数百辆。产能不达标直接引发资金链预警,三天后,公司紧急宣布发售 3.4 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净募资 2.967 亿美元,声称要用于 支持 2024 年及以后的增长,包括新增电池生产线、资本开支与未来产品研发。彼时,外界尚未意识到,这只是 Fisker 拆东墙补西墙 的开始。

到了12 月,Fisker 的处境进一步恶化。为释放 3 亿美元营运资金,公司将 2023 年全年产能目标砍至 1 万辆 这一数字仅为一年前 乐观预期 的四分之一。产能腰斩的背后,是供应链管理的混乱与产品品控的隐患,只是当时市场的注意力,更多被 新能源赛道热度 所掩盖,这些裂痕并未被及时重视。

2024:危机全面爆发,安全丑闻与资金枯竭的死亡螺旋

如果说 2023 年是 暗流涌动,2024 年则是 Fisker 的 灾难之年。从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到资金链彻底断裂,这家车企一步步滑向破产深渊。

安全警报拉满:四次调查 + 一次召回,信任彻底崩塌

1 月 15 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率先出手 因 19 起车主投诉(涵盖刹车失灵、换挡故障、车门无法从内部打开,甚至高速行驶中引擎盖突然掀起),对 Ocean SUV 启动首次安全调查。但 Fisker 当时仅以 问题罕见 搪塞,试图用软件更新掩盖硬件缺陷。

2 月,安全危机进一步升级。9 日,有报道称,自 Ocean SUV 交付以来,车主已报告超 100 起 突然断电 事件,同时伴随刹车动力丢失、钥匙扣故障导致车主被困车内 / 外、座椅传感器失灵等问题。16 日,NHTSA 因 4 起 车辆意外溜车 投诉(已造成 1 人受伤),启动第二次调查。

安全隐患未解决,Fisker 的资金状况已濒临绝境。2 月 29 日,公司宣布裁员 15%,并坦诚 现有现金不足以支撑未来 12 个月运营,同时计划从 直营模式 转向 经销商模式,试图通过模式调整自救。但此时,市场对 Fisker 的信心已开始瓦解。

3 月,危机进入 最后倒计时。18 日,Fisker 宣布暂停 Ocean SUV 生产 6 周,理由是 紧急筹措资金。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15 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 1.21 亿美元,其中 3200 万美元受限制无法即时使用,而应付账款已高达 1.82 亿美元 能否继续运营 被打上巨大问号。

雪上加霜的是,3 月 25 日,Fisker 与日产(报道中提及的潜在合作方)的投资谈判破裂,这直接导致其 1.5 亿美元可转换债券的融资计划岌岌可危。同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因 股价异常低迷,暂停 Fisker 股票交易并启动退市程序,资本市场彻底关上了大门。

更荒唐的是,3 月 27 日,有内部人士爆料,Fisker 因 内部流程松散,竟长期丢失数百万美元客户付款记录(包括首付款甚至全款),部分车辆甚至在未收款的情况下完成交付。这一消息彻底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也让仅剩的 信任底裤 被撕碎。

4 月至 6 月,Fisker 进入 破产倒计时。4 月 29 日,新一轮裁员启动,公司在 SEC 文件中坦言 30 天内若无法融资,将申请破产;5 月,因无力支付研发费用,合作工程公司停止 Pear(平价电动车)与 Alaska(皮卡)项目,还被指控 非法占有知识产权;5 月 10 日,NHTSA 因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误触发 启动第四次调查;6 月 12 日,Ocean SUV 因 警示灯字体 / 颜色不符联邦标准,迎来首次正式召回。

6 月 18 日,这场持续一年的挣扎终于画上句点 Fisker 正式申请 Chapter 11 破产保护,财报显示其资产约 5-10 亿美元,负债却达 1-5 亿美元。在破产声明中,公司轻描淡写地表示 将维持精简运营,等待资产买家,但此时,早已无人问津。

清算余波, 薪资归零 到 总部遗弃

破产并非终点,而是 Fisker 体面尽失 的开始。2025 年,这家车企的清算过程,充满了荒诞与无奈。

7 月,为维持破产程序资金,创始人 Henrik Fisker 与其妻子、联合创始人 Geeta Gupta-Fisker 宣布将年薪降至 1 美元,同时推迟员工遣散费、医保福利与销售奖金。但这一 悲情操作 并未换来同情 美国司法部下属的破产监管机构(U.S. Trustee)直接反对 Fisker 的资产出售计划,认为其 损害债权人利益。

7 月 16 日,破产法院最终批准 Fisker 以 4625 万美元出售 3231 辆 Ocean SUV,单价约 1.4 万美元 这一价格不足原价的三分之一,相当于 清仓大甩卖。但即便如此,交易仍一波三折:10 月,买家美国租赁公司(American Lease)突然发难,称 Fisker 无法完成 车辆数据向非 Fisker 服务器的迁移,威胁终止交易,差点让债权人的 最后希望 破灭。

与此同时,Fisker 的 烂摊子 还在不断发酵。10 月 4 日,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启动调查,指控 Fisker 可能违反联邦证券法,并质疑其 缺乏记录保存计划;10 月 5 日,加州拉帕尔马总部的房东爆料,Fisker 撤离时将总部弄得 一片狼藉,留下危险废弃物与整车油泥模型,俨然一副 跑路 姿态;10 月 7 日,司法部代表 NHTSA 发声,明确指出 Fisker 试图让车主承担召回人工费 的计划 非法,迫使公司最终妥协。

10 月 16 日,在解决了数据迁移、召回费用等一系列问题后,破产法院终于确认 Fisker 的清算计划 除车辆外,其在奥地利工厂遗留的约 10 亿美元设备,也将由受托人负责出售。而 Henrik Fisker 在 2021 年成立的 慈善基金会,也被曝从未捐赠超过 10 万美元,已于 2025 年悄然关闭,成为这场失败最后的注脚。

从 Fisker 的坠落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失败的核心:用 设计光环 掩盖 制造短板,用 资本故事 填补 运营漏洞。作为一家车企,它既未解决 产能稳定 的基础问题,也未守住 安全可靠 的底线,却试图通过频繁融资、模式切换 绕道前行,最终在产品、资金、信任的三重危机中崩塌。

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Fisker 不是第一个 泡沫样本,也未必是最后一个。在 电动化转型 的浪潮中,资本的热度容易让人忽视 造车是慢生意 的本质 没有扎实的供应链管理、严格的品控体系与健康的现金流,再美好的 颠覆愿景,最终都只会沦为泡影。

当 Fisker 的总部被遗弃,当 Ocean SUV 以 骨折价 甩卖,当创始人夫妇的年薪降至 1 美元,这场持续三年的新能源闹剧,最终以最狼狈的方式收场。而它留下的,不仅是一堆无人问津的资产,更是一记警钟:在新能源赛道上,唯有 脚踏实地,才能避免 昙花一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