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马官方放出了全新一代iX3车型的预告图,并宣布新车将在9月5日正式全球首发亮相。作为一款全新的换代车型,全新iX3相较之前基于“油改电”平台而来的老款iX3车型,整体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么,这是否也就意味着其能比老款更为吃香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
1、核心短板被补齐,从“油改电”到“原生纯电”
懂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老款iX3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其采用的是CLAR平台(兼容燃油、混动、纯电),也被很多人给称为“油改电”。虽然宝马将其调校得非常好开,但先天的物理结构限制了它在空间利用率、电池布局和整车设计上的潜力。
图为全新iX3渲染图,仅供参考
而新一代的iX3,则是基于宝马专为电动车研发的Neue Klasse平台所打造。那这就意味着,新车将拥有更优的空间、更强的性能以及更低的成本。
其中,更优的空间具体指新车将拥有纯平地板、更长的轴距、更短的前后悬,以带来颠覆性的内部乘坐和储物空间。而更强的性能则是指新平台支持更高功率的电机、更快的充电速度(预计10分钟内补电300公里续航)和更先进的电控系统。
至于更低的成本,则是新车在平台规模化生产后,成本将得以优化,而这便有望提升车型的价格竞争力。
2、外观内饰设计,从“保守”到“大胆”
尽管上一代iX3在国内的销量表现还不错,但其外观却与燃油版X3高度相似,缺乏电动车应有的未来感和独特性。
Vision Neue Klasse概念车
而如今来到全新iX3车型上,从发布的Vision Neue Klasse概念车来看,新一代设计语言将更加前卫、简洁且充满科技感。标志性的“双肾”格栅进化为交互式灯带,车身线条更加硬朗犀利。从此,新车将拥有一眼可辨的纯电身份,告别“像燃油车”的标签。
内饰方面,老款iX3的内饰虽是经典的宝马风格,但已被许多消费者认为有些过时。
新一代内饰将迎来巨变,参考概念车,预计将采用宝马全景视域桥(悬浮式带鱼屏)、中央触摸屏、极简的物理按钮,材质和氛围灯系统也将全面升级,科技感和豪华感将直接看齐甚至超越当前的iX和7系。
3、智能化体验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既然是一款新能源车,那肯定就得提到智能化和人机交互能力,这也是当前电动车最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那在这方面,很显然老款的iX3是中规中矩的,所以全新一代车型做了哪些升级呢?
首先就是新车将搭载基于新平台开发的最新iDrive系统,AI技术深度融合,提供更自然、更个性化的语音助手和车机交互体验。
其次是“全景视域桥”的运用,能将重要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下方,提升驾驶安全和科技感。
最后是在辅助驾驶方面,预计新车将配备更强大的传感器和算力平台,提供更接近L3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以此来和特斯拉、蔚来、小鹏、问界等品牌正面竞争。
4、三电技术和续航都在进步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Neue Klasse平台将采用新一代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具体到细节方面,全新iX3将会采用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共研的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升30%。预计车辆起步续航里程将轻松突破700公里(CLTC标准),以彻底消除用户的里程焦虑。
三电系统方面,新车将搭载第六代动力总成(Gen6),其中50 xDrive车型配备前异步电机+后励磁同步电机的组合并形成四驱系统,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高达800公里(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900公里),只需10分钟即可提供超过350公里的续航里程。
那看到这,是不是连你都觉得,新一代的宝马iX3这回肯定能比老款iX3卖得更好更吃香了呢?哎,先别急着下结论,聊完了全新iX3好的点,它所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我们也必须得要指出来。
首先就是在定价层面。新车拥有如此多的新技术和升级,那最终售价也是否会水涨船高?如果定价过高,这就极有可能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宝马需要在价值和价格之间找到完美平衡,千万不要出现一种“曲高和寡”的局面
图为全新iX3渲染图,仅供参考
其次就是在设计层面。全新iX3所拥有的颠覆性全新设计语言,能否被宝马的传统用户和更广泛的大众市场所接受。毕竟,这次新车的外形设计确实相当大胆,所以能不能扛不住公众对其所进行的检验,肯定也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
最后,如果你问我全新一代iX3能不能比老款iX3更吃香,我当然是说能。毕竟,这次的新车不再是基于燃油车平台而来的“改良产品”,而是一款从零开始、为电动时代而生的战略车型。它基本补足了老款车型的短板,并在设计、智能化、三电技术等核心维度实现了全面领先。
等到了新车真正国产上市之日,如果宝马能给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那么我们相信,全新iX3将不再是“燃油X3的电动版”,而将成为豪华中型纯电SUV市场中的一个强大“新物种”,也有能力重新吸引那些因为“油改电”而放弃老款iX3的消费者,并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标杆车型之一。
总之,全新iX3现在只有外观造型设计属于是典型的“剑走偏锋”,未来终端消费市场是否能接受这点,还是交给市场以及时间去检验吧,现在说什么我觉得也都还为时尚早,你们说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说说看。(文/优视汽车 大卓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