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革命席卷全球,AI端侧商业化进程加速,作为光显行业龙头企业洲明科技(300232)正迎来战略升级的关键节点。对此,洲明科技AI业务负责人刘俊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LED+AI的核心战略,洲明集团正式步入AI新时代。
证券时报记者:洲明科技何时开始布局AI?
刘俊:2020年洲明科技已经开始探索AI技术与LED显示业务的融合。通过几年的探索,2023年洲明科技正式将“LED+AI”确立为公司核心战略。公司通过对AI人工智能硬件、软件、数字人、大模型、多模态等领域进行深度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完成构建“中华传统文化大模型+AI智能体+AI交互沉浸式空间”的全栈技术能力,开发出了从单一硬件AI产品升级为“情感交互+行业解决方案+生态平台”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在AI端侧做了哪些研发和投入?
刘俊:在AI端侧的研发投入上,洲明科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为核心、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双轮驱动模式。
自主研发维度,一是聚焦大模型开发与集成,我们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模型联合研究院”,深度挖掘文化IP的技术转化价值;同步自主研发“山隐大模型”,该模型聚焦情感陪伴与文化传承两大核心场景,已具备成熟的语义理解与情感交互能力。此外,我们搭建的AI Agent平台已完成多主流大模型接入。
二是推进创新产品研发,基于“LED显示技术+AI交互能力”的融合优势,我们已推出AI一体机、AI全息陪伴助手、AI智能灯具等系列端侧产品,覆盖家庭消费、商业展示、文旅体验、公共服务四大核心场景。目前公司AI核心团队在AI业务公司成立后已在很短时间已快速扩充到70人规模,且处于持续扩张阶段。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当前工作重点围绕哪些方向展开?
刘俊: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四大方向。第一,加速“LED+AI”商业化落地进程。公司正通过技术产品化、产品规模化,推动AI技术向市场竞争力转化。第二,构建全场景AI生态体系。我们以“硬件+IP+场景服务”为三轴驱动,打造覆盖ToB与ToC的全域生态。第三,深化核心技术研发。我们将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模型的迭代开发,加速自研“山隐大模型”的备案与落地应用。第四,拓展海外市场布局。我们致力于将“光显+AI”解决方案推向全球,此次香港地铁AI一体机项目就是公司AI端侧产品规模化出海的重要里程碑。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在AI方面具备哪些基础条件和先发优势?
刘俊:洲明能在AI赛道稳步前行,关键在于我们沉淀了扎实的基础条件。首先,对垂直行业的深刻理解与丰富落地案例,是我们最核心的壁垒。洲明深耕光显及相关行业数十年,在指挥控制、零售商业、文旅、轨道交通等领域,不仅熟悉业务流程,更能精准洞察行业深处的用户痛点与真实付费意愿。
其次,“光显+AI”生态的抢先布局与开放战略合作,为我们构筑了技术与生态的双重先发优势。在生态构建上,我们早于行业提出“硬件+IP+场景服务”的三维驱动模式。在技术合作上,自研的AIAgent平台已集成多家顶尖大模型,同时与浙江大学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模型联合研究院”。
最后,已获市场验证的大规模订单与商业化能力,是我们区别于很多AI企业的关键优势。今年落地的两大标志性订单直接印证了我们商业化路径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