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经济“压舱石”的中产阶层,正承受高通胀余波、关税不确定性以及收入预期下降的多重冲击,对经济的信心快速降温。这种情绪转变不仅影响到家庭消费行为,也在深刻改变零售、餐饮、航空和时尚等多个行业的格局。
密歇根大学8月2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下降近6%,扭转了此前6月和7月的回升趋势。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就业市场的悲观情绪正在增加,更多受访者预期收入将下降,中产阶层尤为明显。
消费下滑
皮尤研究中心将中产阶层界定为收入介于家庭收入中位数三分之二至两倍之间的人群,目前该范围约在年收入5.3万美元至16.1万美元之间。
晨间咨询(Morning Consult)的调查进一步揭示了收入差异中的变化:年收入在5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家庭在6月一度表现出疫情以来最乐观的态度,但仅仅几周后就急转直下,与低收入群体的悲观情绪趋同。
美国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统计:通过大约五个问题调查人们对个人财务、商业和购买状况的看法。信息美国晨间咨询公司
消费者信心的衰退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得愈发明显,更多美国人表示正在削减开支。
密歇根大学数据显示,5月至7月,超过70%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减少价格涨幅较大的商品开销。
这一趋势在零售和餐饮业最为突出。沃尔玛发现中低收入顾客的购物车里非必需品减少。先进汽车配件公司(Advance Auto Parts)和奥莱利汽车配件公司(O’Reilly Automotive)指出,一些车主为了节省开支而推迟非必要维修。
在科尔士百货公司(Kohl’s),顾客偏向于购买更便宜的服装和家居用品。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本德(Michael Bender)表示:“我们的中低收入顾客仍然面临最大的挑战,而我们的高收入顾客表现得更有韧性。”
餐饮行业同样如此。美式快餐店IHOP的顾客减少饮料消费,更多选择便宜的套餐;另一家平价连锁餐厅Denny’s数据显示,收入在5万美元至7.5万美元的食客更青睐促销产品,例如5美元的早餐。麦当劳也因中产群体减少去更昂贵餐厅消费而受益,与此同时,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正在下滑。
两极分化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30岁的布鲁克林美妆与时尚博主玛丽亚·德利兹·圣地亚哥(Maria Deliz Santiago)正在亲身经历这种变化。她年收入大约6万美元,但随着化妆品和护肤品牌削减广告预算,她的合作收入明显减少。面对压力,她逐步压缩开支:放弃去美甲店,改用指甲贴片;减少外出就餐频率;取消了一趟价值3000美元的波多黎各旅行。
然而这种经济压力并非普遍存在。高收入人群依然保持着活跃的消费态势。他们继续购买头等舱机票、高端运动鞋,享受昂贵的服务,显示出强劲的消费能力。以瑞士运动鞋品牌On为例,该品牌在第二季度实现了32%的收入增长,并上调了全年的销售预期。这表明,在高端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依然旺盛,品牌的发展前景也较为乐观。而相对平价的Crocs洞洞鞋的销量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航空业的表现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联合航空报告高端舱位收入增长5.6%,经济舱收入则出现负增长;廉价航空公司Frontier和Spirit在第二季度表现逊色,远不及依赖高收入和商务客户的达美航空。
医美行业亦出现类似趋势。医疗美容机构伊沃劳斯(Evolus)发现,年收入15万美元及以下的顾客开始拉长治疗间隔或减少注射剂量。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莫阿塔泽迪(David Moatazedi)直言:“当前环境中,感觉那些年收入在15万美元及以下的消费者确实到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