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瑶
为4个欠发达县开发高端甜玉米的智能种植解决方案;与开化县签订8000万元农产品采购订单,帮农户增收;在宜君县建成音乐营地,为当地吸引游客十万人次……
8月30日,在 “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二期班毕业典礼上,学员们纷纷晒出别样的“成绩单”。与其他MBA培训班不同,这批学员来自乡土,回馈乡土,将过去一年学习的答卷,写在了土地上。
“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二期班毕业,图据受访者
“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由长江商学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壹基金联合创办,是国内首个面向三农人才推出的专属公益商学院课程体系。学员有阿里巴巴重点帮扶县域的新农人,有三农创业者,也有长江商学院涉农领域的校友企业家,所涉产业涵盖农产品供应链、乡村文旅、农村电商等领域。
过去一年,学员们在课堂上学习宏观经济、商业模式、战略融资以及公益创新;也在切磋交流中,学到了最宝贵的“土办法”和“真经验”。而比起一期的52项合作意向成果,这一期计划成果更加丰硕:长江校友企业与县域三农创业者达成84项合作,其中产业投资金额达1.1亿元、直采超2000万元、跨班战略合作金额为8000万,文旅合作超6000万元等。
这一期计划中,企业家林建浩是驻家鲜集团负责人,从事农产品供应链保供。加入热土.领航班以来,陆续向阿里巴巴对口扶持的12个县域企业进行了农产品采购,包括30多吨四川康定的松茸以及青海平安、河北青龙、湖南永顺等地区的农产品。来自河北怀安县的三农创业者于海生的公司,是加工生产杂粮健康食品的,在阿里巴巴公益的助力下,企业开辟了电商渠道,今年新品燕麦面在芭芭农场销售近五万单,好评近万。
除此以外,学员企业北京爱科农科技为浙江开化、河北怀安、巨鹿、山西宜君引进高端甜玉米品种,并开发了定制化的智能种植解决方案。目前,试点成果显著,有望为当地农户每亩增收数百至上千元;学员企业深圳喜悦良行生物科技与汪清县签订协议,落地的“无麸质谷物玉米粉”项目投资逾亿元,将助力汪清玉米深加工产业升级。
据悉,从2019年起,阿里巴巴推出了乡村特派员模式,累计派出34名资深员工驻扎全国29个县域,并将人才振兴作为一个重点方向,为此,还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心,在职业教育、新农人培育和企业家数字化能力提升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
此次“热土·领航”班,阿里公益专门安排了阿里产业专员深度参与协调,并由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做好桥梁,促进学员企业与阿里巴巴对口扶持县域合作。
在结业仪式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表示:“社会责任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阿里巴巴助力新农人、创业者、企业家发扬‘领头雁’精神,成为乡村发展的引擎。”
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周春生教授表示,这场活动跟长江商学院“无公益,不长江”的理念不谋而合。“未来长江商学院将继续携手阿里公益、壹基金共同助力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
壹基金秘书长李弘认为,“热土·领航”班是商学院体系与公益主题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以服务社会为目的。这种机制支持同学们之间的成长和交流合作的更好,底层原因是基于大家共同的公益初心。
“热土·领航”班班长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总经理张月琳在结业仪式上代表学员发言:“要将所学所鉴,带回到乡村实践中去,用商业的效率做公益事业,用公益的心做商业创新,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