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gent三国杀:腾讯云、阿里云、火山引擎,谁能解决我的出海营销难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时间:2025-09-02 00:06:38
自从发了几篇关于AI 工作流的玩法后,陆陆续续在帮一些公司客户搭建AI Agent,这个过程也用了不少海外的平台,感受到了不同公司做产品的逻辑差异,还是挺大的。

最近,我有个朋友找我想搭AI Agent提效。她是一家出海公司的市场负责人,她的团队每天都淹没在无尽的内容创作和琐碎流程中。一篇核心产品稿,要绞尽脑汁适配成N个不同国家、不同平台的风格;一场小小的营销活动,要拉上好几个人,来来回回走好几轮内部审批。

效率,是他们最大的痛。

我一听,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她需要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能理解复杂任务、能团队协作、最重要的是能无缝“入职”她们公司的“AI员工” 。

这活儿我接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市面上的Agent平台琳琅满目,从大厂到开源社区神仙打架。到底该如何判断一个AIAgent开发平台,是真的能“落地且好用”,还是只是一个高级的“玩具”?

我总结出来3个标准:

标准一:生态整合能力

开发出的AI Agent如果不能无缝嵌入企业现有的OA系统(如企业微信、钉钉),不能在员工熟悉的“工作现场”被随时调用,那它就只是一个孤岛,无法形成生产力。

一款产品无到有,产品经理需要做些什么?

在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要做好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实在是不容易,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写需求、写需求、写需求,要做的事多着呢。产品经理不是你眼中的只会找你麻烦,提要求..

查看详情 >

标准二:多Agent协同能力

真实的企业业务是复杂的,往往需要不同角色的专家协同作战。一个合格的Agent开发平台,必须能让我们轻松地搭建一个各司其职的“AI团队”,并且这个团队要能像真人一样智能地分工、协作,而不是靠一堆死板的if-else规则来驱动。标准三:工作流与交互智能

企业里有大量的标准作业程序(SOP)。我们需要Agent能稳定、可靠地执行这些固定流程。但更重要的是,在执行过程中,它必须足够智能,能与人进行灵活的交互,甚至能理解我们的“反悔”和“打断”,而不是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僵化程序。

带着这三个标准,我决定对市面上最主流的三个大厂平台进行一次硬核实战评测: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火山引擎扣子

Part 1:第一关:Agent能“入职”我的公司吗?—— 生态整合能力横评

这个其实不用实操,从产品背靠的哪家公司就能看出来;其次就是看各平台的应用发布渠道。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

背靠腾讯生态,可以直接无缝接入「企业微信」。对于大量使用企微的国内企业来说,这意味着零成本的“入职”,AI可以直接在工作群里被调用。

阿里云百炼

背靠阿里的生态,自然可以接入钉钉机器人,同时还可以接入公众号,而后者更多是的对外to c 的用法,无法服务企业内部提效流程的打通。

扣子

背靠字节跳动生态,可以发布到飞书、微信、豆包等平台。对于使用飞书作为办公套件的企业来说,同样具备不错的整合能力。

小结:三家平台都优先支持自家的办公生态。在与企业现有办公生态的“即时、无缝”整合上,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凭借其与企业微信的原生整合优势,对于国内最广大的企微用户群体来说,无疑是“入职”最快、最方便的。

Part 2:核心挑战:打造一个“全球内容本地化”AI团队

接下来是重头戏。

我朋友的核心痛点是:“我们的智能猫砂盆要卖到全球,但一篇英文稿直接翻译肯定不行。内容必须符合日本、美国、沙特等不同市场的文化、禁忌和网络热词。我能用AI搭建一个各司其职的‘本地化专家团队’吗?”

腾讯云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上,我的思路是搭建一个“总监”带三个“专家”的团队。

创建应用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同时具备「自由转交」和「工作流编排」两种Multi-Agent转交协同方式的智能体开发平台。

今天我们先选择他们家特色的自由转交模式来体验。

现在,我开始配置我的“总监”主Agent和三个“专家”子Agent。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就像在组建一个项目团队,我只需要定义好每个人的角色和能力(prompt和插件),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就能让他们智能地协同工作。

首先是主Agent:

转交描述:作用:这个描述是给系统和其他Agent看的,告诉它这个Agent在多Agent体系中的核心定位是“调度者”。

你是一个多Agent系统的核心调度者和任务分发中心。你的主要职责是理解用户的高阶指令,将其智能地拆解,并转交给合适的子Agent去执行。你负责管理整个任务流程。

提示词(prompt):

作用:这是给大模型看的,是它行动的核心指南,也是体现“智能”的关键。

任务目标你的核心任务是:接收用户上传的一份核心产品介绍稿和指定的多个目标市场,然后智能地将任务分发给你团队中对应国家的“市场专家”(子Agent),让他们分别完成内容的本地化改写。 限制说明-你自身不负责具体的改写工作,你的核心能力是**调度和管理**。-如果用户指令中包含的国家,你没有对应的专家子Agent,需要明确告知用户:“我目前没有处理XX市场的能力,请确认”。-确保最终输出格式清晰易读,必须使用国家名称作为小标题进行分隔。

接下来,是子Agent点击页面中的按钮,我们来创建第一个子Agent:“日本市场专家”。

这个子Agent的核心是执行,它不需要复杂的调度能力,但需要对自己领域内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请按照以下信息,一步步配置好这个子Agent。

选择模型:

即可,这里我们需要通过调用插件的方式,来做知识库检索以及生图。

转交描述:作用:这是给“总监Agent”看的简介,让它知道这位“员工”的特长。

负责将英文文案本地化为地道的日文社交媒体帖子,并根据最终文案的风格和内容,创作一张符合日本审美风格的配图。

提示词(prompt)

子Agent提示词如下:

核心能力与流程你的工作分为严格的两个步骤:**步骤一:文案本地化**1.**调用知识库**:首先,你必须调用``,深入学习并理解`日本市场社交媒体内容本地化指南`中的所有规则和风格要求。2.**改写文案**:基于知识库的指导,将输入的英文文案改写成一篇完美的日文社交媒体帖子,不需要输出文案以及配图给用户,只需要使用该文案继续下面的步骤。**步骤二:创意配图**1.**理解文案**:在完成文案改写后,深刻理解新文案的主题和情感基调。2.**调用生图工具**:调用``,根据输入的文本描述,智能生成与之相关的结果图。plugin_name=图片生成 TextToImage/`,根据新文案的内容创作一张配图。3.**图片风格指令**:用于生成图片时,确保符合日本网络审美** 步骤三:返回主Agent**1.返回多国家内容改写Agent 场景描述这是一个帮助跨境电商卖家完成新品上架内容准备的标准流程(SOP)。它会引导用户输入核心卖点,然后自动生成商品标题、详细描述和主图设计指令。# 常见问法-帮我上个新品-启动新品上架流程-我要给新产品写文案

整个过程就像在画布上搭乐高,非常直观。但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的交互智能

腾讯云做的智能体跟用户的互动性极强,例如输入测试:

我们要上架一个智能猫砂盆,卖点是自动清洁、APP控制、健康监测

这个流程中的参数提取会向我确认结果:

此时我可以回复数字,也可以按我想法把改好的标题给它。这样跑完流程能正常生成好标题、商品描述和图片

OK,这是常规流程,牛逼的地方是如果对其中某个环节不满意,可以从中间开始去调整,而不用全部重新跑一遍。

例如我要求修改图片描述:

这也就是我在工作流设置了多个「参数提取」节点的原因,可以发挥腾讯云的最大优势:实现智能回退。

在传统工作流里,我只能重来。但在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里,内置的“全局Agent”理解了我的意图,自动将流程“回退”到之前的节点,用新卖点重新跑了一遍,整个过程如丝般顺滑,就像在和真人沟通。这种“能反悔、能打断、能修改”的体验,是真正“类人”的交互。

扣子

在扣子,我选择了“对话流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云,其实并不能选择是工作流还是对话流,因为它们被合并了,这样的好处是既能保证流程的稳定又能让用户无感的交互。

要新建节点的时候犯迷糊了,好像没有中间让客户确认信息的地方

这个工作流,是生成标题后,根据标题去生成描述,再根据描述生成图,是一环扣一环的

无法让我去确认每个环节的输出,最后出来就不一定是我想要的

例如现在,标题生成了5个,我也不知道用的哪个往下跑的

现在这个场景还比较简单,如果是更复杂的场景,例如一个需要“人机协作”的营销活动策划流程:AI先输出5个活动主题,由用户选定1个,AI再根据我的选择去生成下一步的详细方案。这种需要中途进行人工决策和确认的环节, 就无法实现了。

百炼

百炼的工作流搭建要比扣子还要再弱一点,更像一个纯粹的后台自动化工具,缺乏与用户进行多轮、可确认的交互节点,不适合构建需要用户参与决策的复杂流程。

小结

对于需要将固定SOP自动化的场景,各家都提供了工作流。但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通过将对话与工作流深度融合,并赋予其“智能回退/跳转”的能力,彻底解决了传统工作流“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痛点,显著降低了流程的创建和维护门槛,让交互体验产生了质的飞跃。

结论

经过三轮硬核评测,我们可以回到最初那个核心问题了:到底谁能解决我朋友那个出海营销团队的真实困境?

评测的答案,更多在于产品哲学与业务场景的匹配度:

要解决“一篇稿适配N国”这种动态协作难题,腾讯云模型驱动的AI团队,相比另两家平台更侧-重流程编排的方式,显得更为得心应手。要应对营销工作中“随时要改”的现实,腾讯云可交互、能回退的工作流,也比线性执行的流程更贴合业务真实需求。再加上无缝的企微生态整合,让AI“入职”的门槛降至最低。

由此可见,火山引擎扣子和阿里云百炼,作为功能强大的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高度灵活的AI能力“零件库”和流程自定义空间。

而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则选择了另一条路径:聚焦于解决企业真实的协同与流程问题,提供更一体化的“AI员工”解决方案。对于我朋友的出海营销团队而言,后者无疑是能直接“对症下药”的下一代生产力工具。

本文由 @饼干哥哥 原创发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