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一文看懂AI竞赛:王座更替 谁家的AI更招财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5-09-02 20:24:2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悦

2025年中报季,互联网公司交出AI时代的“期中答卷”,几乎所有百亿市值以上的公司都在财报中提到AI。

与2022年底ChatGPT问世时的市场期待不同,如今AI已从技术口号走向真实业务,渗透进广告、视频、订阅、办公等多个收入与成本环节。

为观察AI对企业估值的结构性影响,本文选取2022年12月1日(ChatGPT发布后首个收盘日)至2025年9月1日(中报季后首个收盘日)这一区间,回看头部科技公司市值变化:

前两名未变,第三至十位座次更替。腾讯稳居第一,市值上涨约90%至5万亿元;阿里重回2万亿元大关;小米受汽车等新业务带动,市值暴涨439%,跃升至第三,跻身“两万亿俱乐部”。网易几乎翻倍,挤入前五;快手上涨三成;美团、京东跌出前五;百度则出现回调,但仍守住前十序列。

大厂座次调整之外,AI带来的估值弹性更集中体现于“中厂”阵营:金山办公市值突破1500亿元;科大讯飞迈入千亿俱乐部;浪潮信息市值翻倍逼近千亿;三六零增长超六成,突破800亿元;昆仑万维突破500亿元;美图增长近十倍至约500亿元。这些公司多集中在办公、教育、内容等垂直场景,正成为生成式AI率先落地的主战场。

当然,估值涨跌并非只由AI驱动,还受到基本面、经济预期与政策影响,二季度宏观回暖叠加“人工智能+”政策落地,为估值重估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国际投行如摩根大通、花旗、高盛开始采用“分部估值法”重估阿里,更关注AI业务带来的新增价值,这一方法也正应用于更多科技企业。

资本市场的视线,正在跳过当前利润,寻找AI驱动的长期叙事。



巨头攻防“烧钱”竞赛

AI仍是重资本赛道。模型性能依赖参数、数据与算力,资本支出成为衡量AI战略强度的硬指标。 在这项开支上,阿里和腾讯形成“双巨头”格局:二季度,阿里与腾讯的资本支出分别达380亿元、191亿元,同比增长220%、119%。

阿里此前承诺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AI基建。本季度,阿里营收达2476亿元,同比增长2%,高强度的AI投入叠加零售战线拉长,使其自由现金流由正转负。

横向对比,阿里本季度资本支出投入是腾讯的两倍;百度未披露本季度资本支出数据,过去三年该项占营收比例为7%、8%及6%,按照5%的比例保守估算,阿里约为百度的23倍。

阿里走“AI三板斧”战略:云转向AI云,钉钉建设智能体平台,夸克定位超级AI App。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AI相关收入占比超20%。

与阿里的高举高打相比,腾讯更强调在现有业务上提效。其中,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主要是AI在推荐、素材生成与分析等环节提效;视频号、搜一搜、小程序等场景接入AI工具;游戏中也出现由AI驱动的虚拟角色与内容生成系统。企业服务因GPU租赁和API调用回暖。

百度则强调“AI优先”战略,在财报中明确自身定位为“领先AI公司”。二季度,其非广告类核心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4%,主要来自智能云、萝卜快跑与AI搜索的增长。截至7月,64%的百度移动搜索结果已整合AI生成内容。

但AI投入也带来现金流压力,本季度转为负47亿元。百度CFO何海建称,短期内,AI搜索尚未形成规模变现,百度的收入和利润率承压,“预计第三季度将尤其具有挑战性”。

美团、京东则面临利润压力。美团净利同比下滑89%,京东下滑50.8%。京东新业务(含外卖)营收139亿元,亏损达148亿元,相当于“每赚1元亏1元”。两者的AI尚未直接变现,仍以内部效率提升为主。不过,两家公司账面均持有数百亿元现金。

放眼全球,重资产军备竞赛加速展开。谷歌、meta、微软二季度资本支出均超200亿美元,几乎是阿里同期的四倍,亚马逊甚至突破300亿美元。投资研究机构伯恩斯坦预测,未来五年,全球五大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总投入将超万亿美元,超过标普500中90家通信类公司的总和。



图像、视频、教育成最快变现赛道

图像和视频生成,已成为AI当前变现速度最快的应用方向,尤其在广告与内容制作环节,几乎覆盖了三层主要广告主:大品牌用它完成整套创意Demo制作,小说平台等效果广告主依赖其批量生成投放素材,中小企业则用于低成本改造现有素材。

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快手等公司已相继推出视频生成模型,创业公司如MiniMax、生数科技也快速进入这一赛道。一位百度人士称,哪怕AI视频与搜索结合只带来1%的收入增长,也可能撬动数十亿元新增空间。

在本轮财报季中,快手是少数明确披露AI收入的公司之一。其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在二季度实现营收超2.5亿元,全年收入预期上调至年初的两倍。财报中,AI一词被提及超过30次,反映其在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

快手CFO金秉称,可灵推理阶段的毛利率已转正,年中公司追加算力资本支出,预计快手AI整体投入对全年利润率的影响在1%—2%左右。

快手正在尝试“边投边赚”的路径,避免陷入“烧钱换增长”的逻辑。不过,这也带来资本性支出的财务摊销压力。

除了图像与视频,教育成为另一个正在起量的AI应用高地。网易旗下的有道,展示出一条清晰的“教育优先”路径。在“AI原生”战略带动下,有道已连续四个季度盈利,二季度AI相关收入达8000万元,同比增长约30%,覆盖AI作文批改、高考志愿填报等功能,订阅用户增长持续。

与此同时,AI也从软件层渗透至硬件终端,AI学习机正成为家庭教育的新入口。当前学习机整体渗透率仍不足10%,但背后是全国约2亿在校生的潜在用户。

科大讯飞、好未来、学而思等企业持续投入AI学习机业务,产品能力集中在答题、批改、内容推荐与个性化辅导等方向。 第三方机构欧睿的数据显示,科大讯飞的销售额、销量连续四年在高端学习机市场居全国第一。其“星火X1”模型已在教育、医疗等行业落地,并在央国企市场取得领先份额。财报显示,科大讯飞上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17%;净亏损收窄至2.3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21.9%。



相比大厂“烧钱”等待变现,一批中型互联网公司正通过聚焦垂直场景、加大研发投入,走出更具确定性的AI商业化路径。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研发投入普遍占营收20%以上,同比增幅在5%—20%,侧重于与主营业务契合的落地转化,而非参数竞赛。

比如,金山办公作为“AI+办公”的代表企业,上半年营收26.57亿元,WPS 365业务同比增长62%,这一面向企业和党政客户的AI办公平台收入初具规模。金山办公研发投入达9.59亿元,占营收36%,在中型互联网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

昆仑万维则聚焦生产力工具与社交娱乐应用。旗下AI短剧平台DramaWave单月流水超过2000万美元,年化收入达2.4亿美元,预计年底突破3.6亿美元。上半年,昆仑万维营收37.33亿元,同比增长近50%,其中九成来自海外。

此外,AI也正在深入更复杂的业务链条。三七互娱将AI嵌入游戏研发全流程,2D素材中AI生成比例已超八成,3D资产生成比例达三成;东方财富通过“妙想”大模型,在投顾、行情、客服与内容分发等环节融合AI能力。



整体来看,生成式AI正在从“愿景故事”迈入实际业务。真正实现“AI来财”的公司,往往已在核心场景中跑通模式,并以持续研发投入筑起技术与产品的复利护城河。

(作者 周悦)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周悦

TMT编辑,关注科技、大健康交叉领域,擅长行业研究,深度报道。“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欢迎联系:zhouyue@eeo.com.cn。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