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身披铠甲的方方
· ··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延续活跃,政策利好与流动性改善推动资本市场复苏。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整体业绩普遍回暖。
从已披露的中期财报来看,多家头部券商交出了颇为亮眼的“期中答卷”。中信证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创下公司历史最佳中期成绩。中信建投实现营业收入107.4亿元,同比增长19.93%;归母净利润45.09亿元,同比大增57.77%。华泰证券则实现营业收入162.19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75.49亿元,同比增长42%。整体而言,大型综合类券商在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双轮驱动”的带动下,普遍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
在众多券商中,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的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核心财务指标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中金完成关键人事调整:投行资深专家王曙光正式担任总裁,自2024年4月原总裁吴波辞任后,董事长陈亮代行职责一年多。王曙光履新不仅完善管理架构,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金公司新任总裁王曙光
1./ 中金业绩全线突破,领跑行业增长/
中金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约4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9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4.2%。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到6,998亿元,归母净资产为1,188亿元,整体规模增长稳定。
▲中金公司核心财务数据
股票业务方面,中金覆盖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超过1.3万家,新开户数量持续上行,QFII业务市占率连续22年稳居市场首位。依托全球化销售网络,公司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基石投资者,持续保持领先的配售能力。
中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同样扎实。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金资产管理规模达5,867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2,202亿元,同比增长6.2%。上半年,中金基金发行了7只公募基金,并完成中金亦庄产业园REIT及中金中国绿发商业REIT的发行,使公募REITs管理规模在行业中保持领先。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投资者选择,也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支持。公司深化与社保、年金、银行及保险机构的合作,提升投研与运营效率,并通过数据驱动的投资决策和量化模型优化,确保产品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健回报。
此外,中金私募股权业务管理规模为4,898亿元,稳居券商首位。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及产业集团设立多支直投基金和母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初创企业提供关键资金支持,助力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基金布局于电池及智能驾驶环节的多家企业,助力产业链优化和技术升级。
2./ 港股市场亮眼,中金海外布局加速/
除了以上业务外,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中金的核心优势,上半年表现突出。2025年上半年,公司作为保荐人主承销13单港股IPO项目,总规模28.66亿美元,位列市场第一,作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20单港股IPO项目,总规模11.83亿美元,同样位列市场第一。同时,公司作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港股再融资及减持项目10单,总规模25.59亿美元,在中资券商中排名第一。在并购业务方面,中金上半年公告34宗并购交易,总金额约328.41亿美元,牵头执行了当代集团、金科股份债务重整以及宝塔实业重大资产重组,在央国企重组、产业整合及跨境交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具体来看,例如,公司完成宁德时代H股上市项目,规模居2023年以来全球IPO首位,通过引入长线基金,打破传统“A+H股折价”模式,彰显其在港股的定价能力与执行力。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等项目的承销亦体现了其高效专业,增强了市场信心。
中金的海外战略提速,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资本双向流动。2025年5月,公司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公司,成为中资券商在海湾地区首家持牌机构,进一步完善全球业务网络。目前已在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法兰克福、东京、越南和迪拜等地布局,覆盖主要金融市场。上半年引入外资规模约1300亿元,覆盖境外央行及主权类机构超90家,不仅为境内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支持,也促进跨境投资与贸易。
在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影响力方面,中金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协助中资企业和交易所在中东、中亚、欧洲等地开展推介,出席中法企业家座谈会,推广人民币融资工具,并为港交所24只人民币双柜台股票提供做市服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公司“债券通”“全球通”优势巩固,交易份额居前,有效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推动市场互联互通。
中金海外布局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特别在“五篇大文章”上成效明显。绿色金融方面,公司完成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投资十余笔,绿色及ESG债券承销规模行业第二,助力财政部发行首笔离岸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并与银河国际落地ESG债券组合,彰显创新能力。科技金融方面,设立超10只基金,投资科创企业70余笔,参与“科技板”债券市场建设,打造科创债生态。
普惠金融方面,近三成投资投向A轮及A轮前企业,并协助农行发行最大规模“三农”专项债。养老金融方面,完成近20笔大健康投资,个人养老金资产规模突破3000万元。数字金融方面,布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AI,完成7笔投资,推动点睛大模型和财富管理大模型应用,“投行函证系统”入选北京市创新试点。
中金的国际化战略不仅支撑了公司业绩,也为行业提供了经验。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其全球化网络和深度合作增强了业务韧性,为未来增长开辟广阔空间。
3./ 财富管理转型提速,产品与投顾规模创新高/
2025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上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公司财富管理产品保有规模增长至近4,000亿元,其中买方投顾产品保有规模接近1,0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通过全渠道、多场景获客模式管理客户总数达到939万,账户资产总值约3.4万亿元,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这一增长并非单纯依赖市场行情,而是通过产品迭代和服务升级形成的差异化优势。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金推出了“ETF50恒享”。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ETF组合,将被动投资与专业配置结合,帮助客户实现长期稳健回报。同时,“公募50”基金投顾自上线五年以来,已服务超过8万名客户,积累了良好口碑和客户黏性。这类产品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投资者从短期交易向长期配置转变,体现了中金在投顾服务上的专业能力和市场认可度。
牛市环境下,投机情绪容易被放大,中金则通过智能化服务体系和数据驱动模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帮助投资者在享受市场红利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这种从“卖产品”向“管资产”的转型,使财富管理业务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在质量和可持续性上获得提升。
中金的竞争力不仅在于产品,还在于生态建设。公司通过与银行、保险及第三方平台合作,拓展客户触点,增强服务覆盖。在高净值和机构客户领域,中金依托投行、研究和资产管理的协同优势,提供覆盖一级到二级市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跨板块协同不仅增强客户黏性,也提升了业务在市场波动中的抗周期能力。风险控制是中金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支撑。公司建立细分客户分类体系,根据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提供定制化配置,同时开展投资者教育,倡导长期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这种稳健作风帮助公司在牛市中吸引高端客户,同时强化了专业品牌形象。
买方投顾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券商与客户关系的变化。过去,收入高度依赖交易量,波动性大;如今,买方投顾让券商与客户利益趋同,收入更多来源于长期资产管理费。中金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既体现了其长期研究积累和品牌优势,也展示了行业业务模式的演进方向。
整体来看,中金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风险控制和生态建设,实现了财富管理和买方投顾业务的稳健增长,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专业的资产配置方案,也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