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外卖大战打到现在,阿里京东美团谁得利最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鞭牛士 时间:2025-09-03 22:10:24

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到了 4 月 11 日,京东外卖宣布将通过 “ 全民补贴+爆品直降 ” 双重机制,一年内投入超百亿元,也就是 “ 百亿补贴 ”。


随后,淘宝闪购于 4 月 30 日加入战局。


过去一个季度,可以说是阿里京东美团三家公司外卖大战的热身赛,他们各自付出多少,收益几何?


先说阿里,阿里本季度调整了财报统计口径,本地生活板块取消了,饿了么和飞猪被划分到淘天集团组成新的中国电商集团。


在新的财报统计口径下,中国电商集团下面的即时零售板块( 包括淘宝闪购及饿了么 )收入从 132 亿增长到 148 亿,同比增长 12% 。增幅看起来不大, 主要是因为这个外卖收入是扣掉了一部分补贴的,水分较少。


举个例子,一份外卖原价 20 元,淘宝闪购补贴了 5 元,消费者支付 15 元。阿里可以把 20 元记作收入,5 元记作销售费用,这样可以做大收入数据;阿里也可以直接把 15 元计作收入,这样就不需要再计提 5 元销售费用,阿里选择的是这个方案。( *举例仅为方便理解,阿里巴巴实际记账不一定是这样的,除了消费者补贴,还有骑手补贴等等。)

利润方面,本季度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的经调整 EBITA 为 384 亿元,比去年同期的 488 亿元少了 104 亿元,同比下降 21% 。

因为阿里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了 10%,正常情况下经调整 EBITA也应该增长 10% 左右,达到 537 亿元,所以淘宝做外卖的亏损大概是 537-384=153 亿元。

集团层面,阿里巴巴本季度营销费用达到 527 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08 亿,如果扣除其他业务的营销费用增长,用在外卖上的营销费用会少于 200 亿。

因为电商、云计算等业务强劲,本季度阿里的经营利润为 350 亿元,同比仅下降 3% 。所以,阿里是有充足弹药可以持续进行外卖大作战的。

当然,阿里是在 7 月 2 日宣布投入 500 亿外卖消费券,大规模的开支还没有在此次财报中体现。

财务数据之外,淘宝闪购有哪些进展呢?

阿里管理层在电话会上表示,“ 淘宝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用户规模和用户心智,经过过去几个月的发展,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淘宝闪购的日均订单峰值达到 1.2 亿单、8 月份的周日均订单也维持在 8000 万单水平;淘宝闪购月活跃用户达到 3 亿,对比 4 月之前增长 200%;淘宝闪购的日均活跃骑手数达到 200 万,比 4 月份增长 3 倍。”

在回答分析师关于外卖业务盈亏问题时,阿里管理层表示,“过去饿了么的订单规模只有同行的 1/3、甚至部分省市的份额低于 20%,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份额差距下,谈论效率没有意义,随着短期内物流和补贴效率的提升、用户订单结构的优化,阿里在保持当前补贴投入的情况下,UE( 单均利润 )亏损可以缩减一半。”

此外,淘宝闪购拉动淘宝 8 月 DAU 增长了 20%。同时,流量的上涨也带动淘宝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的提升,补贴也可以减少电商市场费用的投入( 这一点暂未体现 )。

另一方面,电商是很赚钱的,假如 500 块拉来一个用户( 每天 1 单,每单亏 2 块,补贴大半年 ),用户一年在电商平台上消费 1 万元 GMV,平台到手的交易佣金、广告费等收入可以达到 400 元( 也就是货币化率 4% 左右 ),纯电商的净利率 30% 上下,一年可以赚到 120 元净利润,花几年时间是可以回本的。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京东,它把外卖业务归为新业务( 除了外卖,还包括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 ),与去年二季度相比,京东新业务多了 92 亿收入和 143 亿亏损,近似可以看作新增外卖业务带来的收入和亏损。

因为外卖业务的天量亏损,京东从去年二季度百亿级别的经营利润直接变成经营亏损 8.6 亿元。也就是说,二季度京东把所有利润都砸进了外卖业务里。

而在外卖业务对主业的协同作用方面,京东管理层在电话会上表示:“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 QAC )显著加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 40% 。除了用户数量的增长,用户活跃度也显著提升。第二季度,用户在京东平台的购物频次同比增长超过 40%,较以往季度有显著改善。京东 Plus 会员的购物频次增长更为迅猛,同比增长超过 50% 。在今年的 618 大促期间,我们在用户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购买用户总数同比增长一倍以上,总订单量突破 22 亿。用户增长和购物行为的积极态势,有力地证明了新业务与核心零售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但是,协同作用体现在财报上并没有京东管理层表述的那样明显。

首先,京东外卖的日单量在突破 2500 万后,并没有明显进展,远远落后于阿里、美团的破亿订单量。而这大概就是京东使用季度活跃用户数这个口径而非日活/月活的原因。

二季度,京东零售收入为 3101 亿元,较 2024 年第二季度同比增加 20.6% 。

但这一方面是京东家电类产品受益于国家补贴,一方面是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 ——去年二季度,京东零售的收入同比前年只增长 1.5% 。

并且,今年第一季度京东没做外卖前零售收入增速就有 16.32%,第二季度本身是电商旺季,同比增加 20.6%,其实并没有明显差别,外卖没带来明显的效果。

最后,我们再说说美团。

作为外卖大战的防守方,一季度美团喊的是“ 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 ”( 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王兴的发言 ),结果到了二季度,就变成“ 坚决反对行业内卷,我们将竭尽全力捍卫我们的市场地位。”( 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王兴的发言 )从中可以看出美团底气略有些不足。

体现到财务数据上,美团本季度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只增长 2.8%( 和阿里类似,部分补贴不算收入 )。

同时,因为点外卖的人多了,到店的人相对就少了。美团的佣金和广告收入本季度分别同比增长 12.9% 和 10.5%,而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是 20.1% 和 15.1%,增速大幅放缓。

美团的到店业务一直是很赚钱的,这么打下去,外卖烧更多钱,本来赚钱的业务还有可能因为外卖的扩张而萎缩,可以说美团是输两次。

本季度,美团营销费用从去年同期的 148 亿元增长到本季度的 225 亿元,多花了 77 亿元。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 152 亿元降至本季度的 37 亿元,也是烧了百亿级利润。

并且,管理层预计第三季度随着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会出现大额亏损。

可以说,目前这个阶段美团手里的牌是最差的,未来要看能否通过精细化运营,保持单均盈利。

很久以前,美团管理层给的外卖业务指引是 2025 年每天 1 亿单,每单赚 1 块钱。随着三方外卖大战,这个目标现在需要往后延了。

整个外卖市场,其实内部可以进一步拆分,比如正餐对时效要求高、下单时间相对集中,同时也有拼好饭、神抢手、正常用券下单等不同方式;鲜花、药品等订单容易赚钱且时效要求没有正餐那么高。

这不仅是美团的优化空间,也是阿里京东的优化空间。(知危)

标签: 美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