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特斯拉未来重心转向AI,押注机器人走向车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09-03 22:14: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云帆“宏图计划(Master Plan)”是特斯拉自成立以来,公司不断为全球科技行业发展树立阶段性里程碑的标志性计划。然而,很少有人能预料到,其新版计划会如此迅速地到来。

9月2日,特斯拉公布了“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富足”的方向转型,实现不受限制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繁荣。

落实到具体计划,则包括帮助人们“走向繁荣”的产品和科技,如太阳能发电、电池存储、自动驾驶车辆和Optimus机器人。其中Optimus机器人又被明确定义为替代人类重复危险工作而进行的开发与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宏图计划”第四篇章与第三篇章的发布仅相隔两年半,节奏远快于以往。此前,该计划的前三篇章分别发布于2006年8月、2016年7月和2023年3月,发布时间间隔长达十年和七年。

尽管在这两年半间,特斯拉遭遇了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质疑与来自华尔街的做空压力,但其CEO埃隆·马斯克显然正试图为公司的万亿估值寻找新的支点。于是,机器人便成了他用以书写特斯拉新故事的抓手。

“不太具体”的宏图计划

“这一次,对特斯拉和全人类而言,不再是简单的一步,而将是一次飞跃。我们将要开发的工具,会通过为全人类、大规模地重新定义劳动、出行和能源这些基本构成要素,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我们一直梦想的世界——一个可持续且富足的世界。”特斯拉在“宏图计划”第四篇章中表示。

在并不太长的篇幅之中,特斯拉仍打算围绕Optimus机器人来“做文章”。

特斯拉表示,机器人Optimus不仅在改变人类对劳动本身的态度,同时也在改变劳动力的可获得性与性能。那些单调或危险的工作与任务,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完成了。这样,Optimus的使命就是把时间还给人们,让人们去追求自己的热爱。

发布宏图计划之后,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未来80%的价值来自于机器人,当前特斯拉汽车只是“带着轮子的机器人”。

回顾过往,特斯拉的前三版“宏图计划”曾分别将目标聚焦于:开发可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均较佳的电动车与节能减排;太阳能综合利用与完全自动驾驶;储能与全面交通电动化,自动化等。

尽管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早在2022年就已推出,但在2023年发布的“宏图计划”第三篇章中,它甚至未被明确提及。

华尔街普遍认为,“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标志着特斯拉的公司战略逻辑已从电动汽车转向AI驱动,这无疑将成为激发公司想象力的重要经营事件。然而风险与机遇始终并存。即便从长远看AI是必然的业务驱动力,特斯拉在加速发展AI相关业务的过程中,仍将面临业绩下滑、财务风险、执行不确定性及竞争压力等多重挑战。

华尔街科技专栏作家Sean O'Kane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就像是大语言模型生成的废话,口气像一个孩子在模仿大学生,并且缺乏实质性内容。

率先涉足工业场景

事实上,在过去的“宏图计划”中,虽然特斯拉也如传教般地将自己的创新理念告知于大众,但在大胆的展望中仍然有落地的细节。

比如2006年,特斯拉发布的“宏图计划”第一篇章中就明确提到几款车型的发布计划和其各自的市场定位,如今代号为“S3XY”的车型早已纷纷落地;2016年,“宏图计划”第二篇章又明确了要让FSD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员安全十倍,让车主通过闲置车辆赚钱等。“宏图计划”第三篇章中,特斯拉对其开发储能产品的存储规模、发电量甚至具体投资计划金额均有提及。

但是,此次“宏图计划”第四篇章,除了满篇抒发计划改变人类命运的壮志外,并没有太多的具体计划和实施细节。这也被Sean O'kane总结为“可能是由于‘宏图计划’第二篇章还没完成。”

事实上,围绕特斯拉Optimus的争议,从今年6月开始便不断出现。

今年6月初,特斯拉内部曝出人事动荡,公司Optimus项目工程主管米兰·科瓦奇宣布离任,随后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

据悉,由于米兰·科瓦奇在任时期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致力于同时攻克家用、工业等场景,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落地,但结果并不理想,因此特斯拉内部宣布调整赛道并主攻工业场景,并由熟稔工业领域的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

6月中旬,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传出砍单信息,相关零部件采购被暂停。而砍单计划则来源于聚焦工业场景之后零部件方案可能涉及整体更改,比如灵巧手的负载和耐久不利于长时间重复工作,关节电机过热,传动寿命偏低,续航偏短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零部件方案的全方位更改来完成。

从“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来看,特斯拉将人形机器人开发的短期目标,定在了替代人类进行重复危险工作,这也印证了此前“特斯拉机器人率先涉足工业场景”的市场消息。

事实上,不限于特斯拉,从今年下半年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厂商也明显从“唱歌跳舞”的展示阶段,转向聚焦工业场景的应用探索。

例如,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多次强调,未来3—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等领域落地应用的“黄金窗口期”或加速期。目前,人形机器人已在运动控制智能化、环境感知泛化能力以及成本可控化方面取得关键突破,未来有望在多种任务和场景中替代或辅助人类工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头部厂商的一款工业型人形机器人,在全天全负荷运行状态下,大约可达到八小时工作制中自然人70%的工作效率。预计从明年开始,该类机器人将逐步具备替代单个工人的能力,到2027年有望实现对普通工人作业能力的超越。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