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头豹:2025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洞察白皮书:模型驱动应用创新,撬动市场千亿增量-精华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智能交通技术 时间:2025-09-04 08:09:50

该白皮书聚焦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从产业全景、应用现状、消费端与企业端差异、落地挑战及价值成效五大维度展开分析,明确 “模型驱动应用创新,价值向应用层迁移” 的核心趋势,揭示消费端流量集中、企业端聚焦 ROI 的市场特征,核心内容如下:

一、大模型产业全景:四层价值链,价值向应用层迁移

1. 价值链结构:四层架构分工明确

大模型产业形成 “DCF 层 - 基础设施层 - 模型层 - 应用层” 四层价值链,当前价值高度集中于基础设施层(占比 66%),源于高性能 AI 硬件(如 GPU)与系统软件的高昂成本;未来随着技术成熟,价值将向模型即服务(MaaS) 及应用层(软件 + 硬件载体)传递。

DCF 层:提供物理运行环境(供配电、制冷、机柜),综合型企业(如施耐德、华为)占主导,三家巨头合计市场份额达 60%;

基础设施层:整合 AI 服务器、存储、网络硬件及管理软件,支撑算力调度,核心参与者包括硬件厂商(英伟达、华为昇腾)、IDC 企业(万国数据)、IT 集成商(浪潮、H3C);

模型层:提供基础大模型与工具链,按策略分三类 —— 开源(meta、Deepseek,追求生态)、闭源(OpenAI、百度文心一言,直接商业化)、混合(Google、阿里云,平衡生态与收入);

应用层:分软件(AI 对话助手、办公套件)与硬件(智能机器人、AR 设备),软件轻量化高毛利,硬件重投资筑壁垒。

2. 核心参与者格局

应用层: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依托生态与数据做全栈服务,垂直团队(Midjourney、即梦 AI)聚焦细分场景;硬件厂商(宇树科技、优必选)深耕 “大模型 + 物理载体”,但面临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挑战;

模型层:国际以 OpenAI(闭源)、meta(开源)为核心,国内以百度、阿里、Deepseek 为代表,开源模型加速生态扩张,闭源模型聚焦技术领先;

基础设施层:AI 芯片被英伟达(A/H100)、华为(昇腾 910)主导,服务器厂商(浪潮、曙光)与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腾讯云)提供算力调度能力。

二、大模型应用现状:三类路径,消费端流量高度集中

1. 应用分类:按商业成熟度分三档嵌

入式应用(成熟):为现有软件赋能(如 WPS AI、美图 AI 修图),依托存量用户快速变现,是当前主流;

原生 AI 应用(发展中):以模型为核心创全新服务(如豆包、ChatGPT),商业模式待验证,用户留存是关键;

智能硬件(萌芽):结合物理载体(如机器人、智能汽车),潜力大但成本高、市场教育不足,处于早期阶段。

2. 消费端流量格局:刚需场景主导

网页端:AI 对话助手(ChatGPT、Deepseek)与 AI 搜索引擎(新必应、纳米 AI 搜索)合计占超 80% 流量,因满足 “信息获取 + 交互问答” 核心需求,头部集中度极高(国际 ChatGPT+Gemini+Deepseek 占 83.8%,国内 Deepseek + 豆包占 71.5%);

移动端:AI 对话助手仍占主导(中国占 83.8%),但图像编辑类应用(如美图设计室)因适配手机影像场景份额提升至 10%,独立 AI 搜索 APP 因场景局限占比低于网页端;

中国特色:本土应用(Deepseek、豆包)主导流量,AI 图像视频生成(海螺 AI、即梦 AI)契合社交创作需求,AI 聊天键盘(Lovekey)反映年轻用户沟通效率需求。

三、消费端应用深度分析:四大领域,助手与办公成核心

1. AI 对话助手:行业核心,用户粘性待建

市场地位:占所有 AI 应用 61.4% 访问量,美国月活超 1.1 亿(16-24 岁渗透率 68%),中国头部产品(Deepseek + 豆包)月度使用次数占 71.5%;

用户特征:中国市场仍处早期,流量依赖营销导流,轻度用户占比超 40%,深度用户占比(20%)低于行业平均(30%),使用习惯未固化;

场景趋势:国际从日常信息检索向商业场景(产品调研、旅行规划)延伸,Gemini 在商业场景占比(46%)超 GPT。

2. AI 办公助手:从单点工具向综合套件转型

主流场景:覆盖 AI 搜索(秘塔 AI 搜)、智能写作(WPS AI)、PPT 生成(AiPPT.cn),41% 厂商聚焦高效信息获取;

竞争格局:传统办公软件 + AI(WPS、钉钉)占 80% 市场,原生工具(FlowUs、ReadPaper)因缺乏生态易被边缘化,2027 年传统平台占比预计达 90%;

创新方向:多模态翻译、产品设计等细分场景酝酿增长,一体化 “办公智能中枢” 成趋势。

3. AI 创作:国内外差异化发展

国内:可灵 AI、360 智绘依托本地化数据,做多模态创作套件(图片 + 视频生成),图片(28%)、视频(24%)生成是主流;

国际:Midjourney、Sora 聚焦创意探索,Adobe Firefly 深耕设计生态,3D 建模与音乐生成渗透率低但增长空间大;

挑战:用户付费意愿高但需求分散,美图等传统工具接入 AI 后,纯 AI 创作 APP(如秒画)流量下滑。

4. AI 娱乐与生活:用户粘性差,陪伴类占比高

流量分布:AI 陪伴(情感互动,如星野、猫箱)占近 40%,AI 输入法(19%)、AI 教育(18%)次之;

问题:娱乐属性强但新鲜感消退快,星野、猫箱单日新增下载量较年初下降超 50%,DAU 增长停滞,缺乏持续吸引力。

四、企业端应用洞察:聚焦 ROI,金融制造领先落地

1. 核心价值与成功要素

价值体现:优化用户体验(57%,最主要)、加速决策(53%)、提升员工效率(46%),对内整合工作流、减少重复劳动,对外革新产品服务;

2. 落地格局:行业与地域集中

行业分布:金融(31.8%,银行占比 42%)、制造(14.7%)、互联网(12.2%)合计占超 58%,金融因数据密集、ROI 明确领先,制造依托规模效应降本;

地域分布:北京(25%)、上海(11%)、广东(12%)、浙江(7%)合计占 55%,与经济发展正相关,北京 “广覆盖、政策驱动”,广东 “高客单价、场景牵引”;

3. 核心挑战与价值成效挑战:

成本高:92% 企业认为算力不足,定制模型成本超 1000 万美元,30% 项目因费用中止,实际 ROI 不足 50%(预期 1-3 倍);

适配难:87% 企业反馈模型精度不足,62% 缺乏选型标准,50% 模型与需求不匹配,39% 缺少精调工具;

量化成效:

制造:国家电网负荷转供决策时间从 30 分钟缩至 1 分钟;

医疗:友谊医院电子病历生成节约问诊时间 40%,医生效率升 66%。

五、未来趋势:价值向上迁移,从降本到战略驱动

价值重心:从基础设施层向 MaaS 与应用层转移,场景化创新(如工业大模型、医疗大模型)成增长关键;

消费端:从 “流量争夺” 转向 “用户粘性建设”,垂直场景(AI 教育、专业创作)有望突破;

企业端:从短期降本增效转向长期战略驱动,行业大模型(金融、制造)深化,ROI 测算体系逐步完善;

技术方向:模型轻量化(降低算力成本)、行业适配(解决 “幻觉” 问题)、工具链成熟(提升部署效率)成核心突破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