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白皮书:2025年趋势预测,模型创新引领千亿市场增长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ITBEAR 时间:2025-09-04 16:11:47

近期,一份深度剖析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的白皮书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从产业架构、应用现状、消费端与企业端的差异、实施挑战及实际效益等多个维度,全面揭示了中国大模型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首先,白皮书描绘了大模型产业的四层价值链结构,包括DCF层、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和应用层。目前,价值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层,这得益于高性能AI硬件和系统软件的高成本。然而,随着技术不断成熟,预计未来价值将向模型即服务(MaaS)及应用层转移。DCF层主要负责提供物理运行环境,由综合型企业主导;基础设施层整合了AI服务器、存储、网络硬件及管理软件;模型层则提供基础大模型与工具链,分为开源、闭源和混合三类;应用层则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在应用现状方面,白皮书将大模型应用分为三类:嵌入式应用、原生AI应用和智能硬件。嵌入式应用依托存量用户快速变现,是当前的主流;原生AI应用则以模型为核心创造全新服务,商业模式尚待验证;智能硬件结合物理载体,潜力巨大但面临成本高、市场教育不足的挑战。消费端流量高度集中于AI对话助手和AI搜索引擎,尤其是网页端,这些应用满足了用户的信息获取和交互问答需求。

在消费端应用的深度分析中,白皮书指出AI对话助手占据行业核心地位,但用户粘性尚待建立。AI办公助手正从单点工具向综合套件转型,而AI创作则呈现国内外差异化发展。AI娱乐与生活类应用虽然用户粘性较差,但陪伴类应用占比颇高。中国特色应用如AI图像视频生成和AI聊天键盘等,反映了本土市场的独特需求。

企业端应用方面,白皮书发现企业主要关注投资回报率(ROI),金融和制造行业在落地大模型应用方面领先。金融行业因数据密集和明确的ROI而领先,制造行业则依托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地域分布上,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应用更为集中。然而,企业在实施大模型应用时也面临成本高、适配难等挑战。尽管如此,一些成功案例如国家电网和友谊医院等,已经证明了大模型在优化用户体验、加速决策和提升员工效率方面的价值。

白皮书还强调,未来大模型市场的价值重心将从基础设施层向MaaS和应用层转移。消费端将从“流量争夺”转向“用户粘性建设”,而企业端则将从短期降本增效转向长期战略驱动。技术方向上,模型轻量化、行业适配和工具链成熟将成为核心突破点。

这份白皮书为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提供了全面的洞察,不仅揭示了当前的产业格局和应用现状,还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对于希望在这个领域布局的企业和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指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