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讯(记者 石雨)近日,中国平安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并召开业绩发布会,会后,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在接受等媒体专访时表示,报行合一落地后,销售渠道的价值需要重新思考,未来银保渠道仍有巨大空间,中国平安坚定看好银保渠道、发展银保业务。
针对权益市场投资,谢永林向记者表示,当前股市估值区间仍然较为合理,资本市场未来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下一步险资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审慎择机增持,重点锚定新质生产力成长股和高分红价值股。
受访者供图
报行合一后银保渠道打破内卷,预计2025年仍将高速增长
近年来,保险行业渠道端持续推动深度变革,个险渠道代理人队伍不断清虚。多家机构积极实施改革,着力提升代理人产能。与此同时,头部险企加速银保渠道战略布局,不断挖掘该渠道的价值潜力。
中国人寿管理层日前在中期业绩会上提出,银保渠道已上升为重要战略支撑渠道;新华保险管理层也表示,对于银保渠道,公司坚定落实规模与价值并重的经营定位,把银保渠道的发展上升至公司战略高度来统筹考虑。
对于执行多元渠道的中国平安而言,上半年,银保渠道的表现更是成为业绩数据中的亮点。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其中,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则实现168.6%的增幅,渠道占比增长至27%,新业务价值率同比增长9.7个百分点。
从中国平安目前在银保渠道的布局来看,据介绍,在渠道合作方面,目前外部可经营网点已经拓展至1.7万个,较年初1.2万个大幅增长;产品端,推进拉长久期,提高产品价值;此外,平安银行推进的独家代理模式,通过专属产品与高产能队伍,强化竞争优势。
执行‘报行合一’后,销售渠道的价值需要重新思考,谢永林在采访时说道,银保渠道更是有巨大的空间。
在客户挖掘方面,银保渠道对于客户资产、资金配置风格、存款到期等信息更为明晰,拓客效率更高,这是银保渠道的优势体现。
此外,在中国平安的渠道布局逻辑中,报行合一后,银保渠道打破内卷,从费用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产品驱动,高质量发展前景向好,尤其利好大公司,在费用率一致的前提下,银行更偏好于来自于大公司的稳定产品。
针对银保渠道的进一步布局,谢永林提及,中国平安在银保渠道已设定三转策略:转分红、转年金、转服务。在报行合一背景下,搭建多元产品系列,寻求价值性、均衡性、规模性,根据定价费用率的水平创设产品并匹配不同的渠道策略,匹配银行客户的需求推动业务发展。针对转年金,中国平安则提出,将应对银行渠道长期化需求,建立一套新系列的养老产品体系。
平安坚定看好银保渠道、发展银保业务,将进一步网点、增队伍、优化产品、提高网点产能,预计2025年银保渠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谢永林强调。
权益投资的战略与战术:平衡价值股和成长股,平滑收益率波动
近两年,在政策与监管倡导下,险资等长期耐心资金积极入市,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险资持股市值达到3.07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近1万亿元。
有分析师研报指出,险资等长线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有力加强A股市场战略性力量和稳市机制建设,助力本轮行情向慢牛演绎。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权益投资收益率13.05%,同比增长672bp,上半年权益资产(股票+权益基金)账面价值7784亿元,较年初增长36%,占比提升2.7个百分点至12.6%。一系列对银行、保险股的举牌动作,引发市场对中国平安大体量险资配置逻辑与方向的关注。
上半年股市表现突出、趋势向好,得益于国内政策红利、科技产业化发展、股市估值区间仍然较为合理等利好因素,资本市场未来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谢永林提出,平安对银行、保险等红利股的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看中其低波动、高分红的特质,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中国平安在投资银行股的时候,看中的是标的资产的高股息率,市场上所谓的‘举牌’,实质上是按照监管要求进行的信息披露,保险资金自始至终都是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谢永林在采访中提及,不仅是银行股,过去一段时间,平安对于电信、煤炭等高股息率、分红稳定的行业板块也进行了配置。
对于险资来说,通过投资获取持续、健康、稳定的回报,要比‘大起大落’的配置靠谱得多,对于后续的投资策略,谢永林以坚持战略定力、战术机动、均衡配置总结道。
具体来说,战略上,险资规模大、久期长,要坚持战略定力,严格执行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计划,匹配资产负债、防范投资风险。
战术上,保持灵活机动,谢永林认为,目前股票市场已经显露出结构性机会,下一步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审慎择机增持,重点在新质生产力成长股和高分红价值股。
结构上,则是坚持哑铃型均衡配置,平衡价值股和成长股,并对优质高分红资产计入OCI,平滑收益率波动,控制投资风险。
此外,谢永林也在采访中谈及了险资入市仍然面临的难点和堵点。当前股市表现向好,市场反应积极,但股市存在波动性,当面临股价下行,作为‘压舱石’的保险机构将面临净资产承压、利润增长放缓、偿付能力吃紧等一系列问题,谢永林分析道,由此,他建议,需要在制度层面,建立基于逆周期背景下关于偿付能力、风险因子的一套体系,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股市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