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山东小伙挖出隐形市场,让上市公司老总下单,年销百万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电商在线 时间:2025-09-04 20:28:40

不久前,一个客户给李凯发来消息,想定制一把专用的弹弓,要求是“按照他的手型来设计”。

起初,李凯以为对方只是个普通的弹弓爱好者。

但这个客户的要求极其细致,对于虎口的大小、弓门的宽度、柄的长度、重量分布,都有精确到毫米的要求。

李凯和团队商量后,告诉对方:“做这把弹弓差不多要花一个月,得纯手工打磨,用钛合金材质,做出来的柔韧性好,又不易变形。但是价格不便宜,接近2000元,要做吗?”

没想到,对方立马豪爽下单,并且一再强调工艺:“就算误差只有一毫米,手感都会不一样”。

后来,李凯才知道,这个为“儿时玩具”一掷千金的,竟然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弹弓是小孩的玩具,用树杈和皮筋做成,价值不过几元钱。然而,在弹弓竞技圈里,高端定制弹弓正在成为不少玩家的宠儿。

开店卖弹弓八年来,李凯接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订单。

花2万元买几十把弹弓

八年前,李凯刚开始创业卖弹弓时,遇到一位刚入门的买家。对方抱着放松心情的想法,从他那里买下了第一把一百多元的不锈钢弹弓。

起初,这位买家只是图个新鲜,却没想到由此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弹弓虽小,门道却深——不同的弓形、各异的材质、独特的手感,适合不一样的使用场景,甚至呼应着不同的心情。



后来,随着李凯店里的弹弓品种越来越丰富,这位买家的眼光也越来越专业。他从基础的不锈钢弓开始,陆续入手了轻巧的钛合金弓、温润的木质贴片弓、精美的雕刻工艺弓,到最后,干脆定制起完全个人化的专属弹弓。

他将这些弹弓按不同的功能分类摆放:有的适合精准射击,有的追求速射流畅,还有的纯粹是为了欣赏与收藏。

到后来,他几乎成了李凯店里的“必到客”——只要一上新,他总要过来瞅一眼;出一款,他就收一款。就像摄影爱好者痴迷于收藏镜头,这位弹弓爱好者也逐渐积攒起他的“兵器库”。

八年过去,他从一个尝试放松的新手玩家,变成了资深收藏者,前后投入两万多元,收藏了几十把弹弓。

在李凯的弹弓店里,除了一掷千金的企业总裁和动辄收藏几十把弹弓的资深玩家,还悄然涌现出一批他此前未曾预料到的年轻玩家。



作为“80后”,李凯原本以为,弹弓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专属记忆。但没想到,这种看似老派的运动,如今竟悄然吸引了“Z世代”的注意。

“14岁到18岁的年轻人中,喜欢弹弓的并不少见。”李凯曾遇到一位14岁的中专生,对弹弓运动充满热情,讲起打法和技术来头头是道。“很多人都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只沉迷手机游戏。”李凯感慨道:“但其实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愿意走出户外,尝试这种需要专注和技巧的运动。”

在他看来,“很多时候,年轻人并非对弹弓不感兴趣,而是缺乏了解的契机。可一旦亲手尝试,体验到拉动皮筋、瞄准目标、一发命中的快感,就会一下子被吸引,进而爱上这项运动。”

玩弹弓治颈椎?

时间倒回8年前,李凯还是济南一家公司的IT工程师。每天长达十余小时面对电脑,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肩颈疾病,当时他头疼、头晕,肌肉劳损也严重,医生建议他多放风筝。

但城市生活中,放风筝成了一种奢侈。他不以为然:“哪有那个时间。”

可一次偶然的潍坊之行,让他发现了解决方案——弹弓。当时潍坊正在举办中华弹弓射击比赛,一位老前辈跟他说:“放什么风筝,你打弹弓就能很好地锻炼颈椎,只要坚持下去,很快就不会再犯了。”



虽然李凯本身对弹弓有情怀,但是依然犹豫:“我小时候玩过,但从来没打准过。”可老前辈说:“那时候的弹弓太简陋了,现在的都非常精准。”

听完老前辈的话之后,李凯动心了。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花178元在当地古玩市场买了第一把弹弓。坚持练习后,他的肩颈问题真的好转了。

后来,他除了自己玩,还带着兄弟经常一起玩弹弓,还和兄弟一起开了“情谊兄弟户外”网店卖弹弓。那时候他的兄弟比较胖,“我就跟他说,跟着我玩弹弓,咱们一块出去跑跑,爬个山,玩着就把身体锻炼了。”

玩弹弓时间长了,他们的技术长了不少。“通常在50米左右,我们打个瓶子之类的目标是没问题的。100米的目标就得比较大了,比如大一点的广告牌,只要能看得见,就有机会打中。”

在玩弹弓的那几年里,他才知道,全国各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规模的弹弓比赛,中华弹弓联赛、CSCC弹弓联赛等赛事吸引了大量爱好者参与。



专业比赛的奖金也颇具吸引力,冠军奖金可达1万元。李凯参加了不少比赛,一场比赛有好上千人从各地赶来,甚至还有外国玩家,大家聚精会神地拉弓,场面很热闹。

他的实力不容小觑,曾获得过中华弹弓联赛的冠军,还有CSCC弹弓联赛年度总决赛的第六名。

升级弹弓产品

在李凯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弹弓很简陋,一般是8号铁丝弯的,或者找个Y字型的树杈自己削一个。那时的弹弓没有配套皮筋,也不是为了精准射击,谈不上准头,基本上能玩就行,大家就是乱玩。”

在他刚开店那几年,市场上的弹弓以不锈钢材质为主,他和一家弹弓工厂合作生产。后来,赶上弹弓行业崛起的时代,大家需求多了,对弹弓的标准也高了,他琢磨升级产品。

进入“竞技弹弓”时代,李凯发现,行业里出现了专门的配套生产厂家,能做出专业的皮筋、符合人体工学的弓形,“这样制造出来的弹弓抓在手里手感很好,精准度也大大提高,基本上能做到指哪打哪。”



为了更好地把控好手感和工艺,他索性自己开了一家工厂,“我自己加工制作,这样就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弹弓。”

当时,他对厂里线切割技术做出来的弹弓不很满意,“它比较粗糙,瑕疵多,有些追求完美的买家接受不了。”

有了自己的工厂后,他在工艺上进行升级,引入好几台数控机床。“那时候钛合金还不流行,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发现这种材质硬度、韧性都很好,就尝试用数控技术和钛合金来做弹弓。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更细致、更完美,没有瑕疵。”

在他的网店里,既有100多元的不锈钢弹弓,也有300到500元区间钛合金弹弓。“日常娱乐的话,不锈钢就够了,专业的竞技比赛时,玩家一般会用更好的弹弓。”



李凯回忆,五六年前是弹弓的鼎盛时期。弹弓不一定非要在户外玩,很多人在家玩,能缓解不能出门的烦闷。考虑到这一使用场景,他随之推出了配套的靶箱,这样玩家在家里支上一个箱子,子弹打进去可以自动回收,很方便,店里的弹弓卖得也更多了。

弹弓背后的情感诉求

对IT从业者、办公室白领等久坐人群来说,弹弓是一种有效的健康锻炼方式。通过特定的射击姿势,能够有效活动肩颈肌肉,缓解肌肉劳损。

但是可以锻炼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这些人偏偏痴迷玩弹弓,甚至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人会迷恋上弹弓这种看似极其简单的运动?

李凯道出了本质,因为弹弓有解压功能:“当你命中目标物的那一瞬间,压力就烟消云散了。尤其是心情不爽的时候,挂个啤酒瓶,一发干碎,那种感觉非常解压。”

有的玩家购买弹弓不只是为了简单娱乐,而是将它视为一种精密器械,一种能够带来专注和放松的高级玩具。



他遇到过最有意思的一个客户,是根据梦中的形象画出了弹弓草图。“那是一把造型独特的弹弓,他醒来后就凭着记忆画了出来。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如何将想象变为现实。”

在给客户制作弹弓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手感调试。工人需要根据客户的手型特点,反复调整弓柄的曲线、厚度和重量分布,确保握持时的贴合度和舒适度。这样的定制弹弓价格往往不菲,甚至超过3000元,但是买家却觉得值。

当下,弹弓还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李凯的父亲已经退休,现在经常和他们一起出去打弹弓,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亲情。李凯也加入了摩托车友群、汽车车友群,车友聚会时,大家都会带上弹弓,“光吃饭聚餐没意思,大家一起玩玩弹弓,然后再就餐,感觉这一天很充实。”

现在,每天晚上,李凯都会直播展示弹弓。在直播间里,他不仅卖货,还会耐心地教新手如何握弓、瞄准、射击。“有人教的话,5分钟就能拿准;没人教,5个月都玩不好。弹弓运动有窍门,掌握了就很简单。”



随着材质和工艺的进步,弹弓的精准度越来越高。但对弹弓运动来说,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他会跟买家强调:“人多的地方绝对不能打,正规的弹弓运动都以靶子为目标。”

如今,他的弹弓店每年能卖出一两万只弹弓,年销售额上百万元。这个曾经被视为“小孩子的玩具”的东西,如今成了一个成年人的运动,连接着不同领域的人们,形成了一个小众却蓬勃的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