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港股8月新股市场降温?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财华社 时间:2025-09-05 09:56:27
今年,港股新股市场迎来了好光景,在港股大盘上涨,以及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规则的推动下,许多海内外企业均有意选择港交所作为上市地点

财华社

今年,港股新股市场迎来了好光景,在港股大盘上涨,以及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规则的推动下,许多海内外企业均有意选择港交所作为上市地点,其中包括回流的中概股,不过,最受瞩目的还是A股的赴港上市潮,陆续有A股上市表示了赴港上市的意向,今年也有不少巨无霸A股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蓝思科技()等等。

港股新股活动于8月份收缩

但是,最近两个月,美股财报季的背景下,大型科技巨头的业绩表现超预期,再度引发市场关注,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美股强势反弹。Wind的数据显示,恒生指数最近60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约为4.80%,而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6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分别为10.27%和8.02%,就连表现略为逊色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最近60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也达到7.03%,港股的表现有点失色。

这或多少延后了企业的赴港上市计划。Wind的数据显示,8月份港股新股上市宗数只有6家,低于上个月的9家,以前5月和6月的分别10家和15家,IPO募资规模也显著缩减至53.86亿港元,相较5月至7月的单月募资规模分别为572.85亿港元、300.35亿港元和198.59亿港元,见下图。

展望未来,越来越多A股企业已表达了赴港上市的意向,根据港交所的数据,到2025年8月29日,上市申请总数有331家,明显高于年初时的200家出头,其中已上市的有59家,已获批待上市的有9家,处理中的有231家,申请期限已过、被拒、被驳回或自行撤回申请的有32家,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港股市场会有更多新股。

但是,9月新股开局看来不大好,家电供应商奥克斯电气()于9月2日上市,上市首日跌5.40%,现价15.70港元已较其发售价17.42港元折让9.87%。

上市后募资活动依然活跃

由于港股依然造好,上市后募资活动比新股活动要活跃得多。Wind的数据显示,包括创业板在内,8月份有68家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活动,8月份上市后募资总额或达251.71亿港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规模只有12.87亿港元,见上图。

其中,有11家为代价发行,包括最近为消除同业竞争拟从控股股东手中收购12英寸晶圆厂控制性权益的华虹半导体(),代价发行规模达176.72亿港元。其余的募资方式主要为配售,以及供股。

从规模上来看,发行规模最大的是华虹半导体,其次为康方生物()的配售募资35.22亿港元,以及晶泰科技()配售募资26.53亿港元。

我们留意到,这三家公司现价均较其发行价溢价,反映市场对其前景还是认可的。

9月才过三天,已有6家公司发布了再融资公告,包括代价发行的越秀房产信托基金()和华检医疗(),前者或用以支付基金管理人费用,后者用以收购一投资平台。此外,药明合联()、先声药业()、山东黄金()、盛业()也发布了配售公告,药明合联涉及配股与发行,募资用于产能扩张和补充资金。

结语

总体而言,港股新股市场在年内一度迎来高光时刻,吸引了包括中概股回归和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然而,受美股强势反弹及港股相对表现平淡的影响,八月IPO活动明显收缩,募资规模显著回落。尽管短期新股市场遇冷,但上市申请储备充足,意味着后续IPO动力仍在。

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市场再融资活动异常活跃,尤其是多家龙头企业通过配售、代价发行等方式大规模募资,显示上市公司对港股市场仍具信心,并积极布局未来业务发展。

展望后市,港股市场能否重拾IPO热度,将取决于大市表现、国际资金流向以及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方博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