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固态电池产业链密集催化,13只核心概念股年内已成功实现翻倍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览富财经网 时间:2025-09-05 10:30:44

9月4日,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活跃。截至收盘,力佳科技(835237.BJ)、天际股份(002759.SZ)、金龙羽(002882.SZ)等涨停,杭可科技(688006.SH)、力王股份(831627.BJ)、宁新新材(839719.BJ)、武汉蓝电(830779.BJ)涨超7%。

消息面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产业化进程加快

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

随着锂电池行业迈入深层竞争阶段,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及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电池成为重塑能源格局的关键变量。

近期,固态电池生产设备企业订单激增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



据深圳市高工锂电有限公司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海目星、赢合科技、利元亨等多家头部设备企业披露的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已超过300亿元,同比涨幅高达70%至80%。

根据GGII和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7GWh,考虑到技术优化普及需要的时间,根据预测2027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8GWh,2028年达到30GWh。

兴业证券指出,目前初代全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已定型,材料性能和设备接近量产要求,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固态电池设备和材料企业定点的关键期。

财通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得突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中试线的陆续落地以及锂电扩产周期的重启,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继续看好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共振。

落实到投资方向上,券商建议:一是选择与液态锂电池相比较的增量环节或材料;二是关注已进入下游头部企业供应链的标的;三是审慎选择在固态锂电池时代可能不再使用的材料。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

面对即将爆发的固态电池市场,上市公司纷纷加速布局。

9月3日,亿纬锂能宣布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同步下线,标志着其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该基地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基地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同步下线的“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容量为10Ah,能量密度为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9月4日,皇庭国际新增“固态电池”概念。据悉,公司已与深圳市尊光固态电池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增资扩股协议。皇庭国际将深度参与尊光固态电池公司治理,在材料研发、场景应用、融资规划等领域形成战略协同,积极推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和多场景应用,为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服务。

9月4日,方大炭素新增“固态电池”概念。根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支柱产品石墨电极、核电用炭素材料、石墨烯、固态电池等系列创新成果参展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9月4日,雪天盐业新增“固态电池”概念。据披露,目前,公司已布局多类产品:一是高倍率正极材料,适用于电子烟、耳机、音箱等小型电器;二是高电压正极材料,系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相关产品已研发完成,即将进入批量生产,公司计划借助固态电池产业化风口快速扩产。

年内已诞生13只翻倍股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收盘,A股固态电池概念板块一共有235家上市公司。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50%的一共有59家上市公司。其中,上海洗霸、海辰药业、杰普特、铜冠铜箔、晶华新材、利元亨、海博思创、德福科技、利民股份、中材科技、英联股份、金龙羽、先导智能等13家公司股价已经成功实现翻倍。

从今日表现看,天际股份触及涨停板。公司主营六氟磷酸锂,产能稳居行业前三,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5%,营收10.68亿元、同比增长19.16%,归母净利润亏损5236.08万元、同比减亏约59%,降本控费成效显著。

据此前披露,控股子公司江苏泰瑞联腾已获硫化锂制备专利,硫化锂为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关键原料,产业化推进中。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新宙邦等头部电解液及电池客户,优质客户群保障产能消化,巩固行业地位。

金龙羽今日触及涨停板。公司主营业务为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3,500mm2大截面电力电缆生产能力等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比亚迪等重点工程项目。

据此前披露,公司半固态电池性能已满足国标要求并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安全测试,近期获得无人机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芯采购订单,但相关业务暂未形成长期稳定收入,对公司整体业绩暂不构成重大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