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筒Tech 饶言
在吴彦祖在线教英语后,内娱终究是集体跟风卖课了。
近日, 相关话题引发关注。相关信息显示,向太陈岚开卖自己的知识付费课程《向太向上闺蜜圈》,售价为599元,券后价为399元。目前向太陈岚在多平台店铺中,均上架了此课程。
《听筒Tech》统计发现,截至9月3日,三大平台(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中该课程累计售出5000余份,销售额超200万元。
早前,女星伊能静也在社交平台开卖自己的《高能量女性成长课》、歌手汪峰直播开课教人唱歌,导演王晶也开启了导演课的线上培训。
实际上,明星们搞钱这件事,从来就不是新闻,从早期的开餐馆、搞投资,再到后来的做潮牌,明星做生意,通常以草草了事收场。
如今,他们正在从直播带货转向知识付费的新战场,但红人就能做好卖课生意吗?显然,这又是一个好问题。
明星卖课,疯狂收割
一贯在外界营造女强人、正能量的向太陈岚,又引发关注了。
近日,据媒体报道,向太陈岚的《向太向上闺蜜圈》课程在抖音、视频号和小红书等平台热卖。
向太卖的什么课?官方的介绍是可以帮助购买者稳定内核、摆脱内耗,同时还可以助其经营好家庭、事业、财富与关系。而用网友的话来说,便是情商课。
《听筒Tech》发现,在向太多个平台的橱窗,可以看到售出的课程名为《向太向上闺蜜圈》,课程相关信息宣称,体系化分享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带你修炼5维幸福模型,创始成员尊享电子向上闺蜜卡,全年闺蜜圈内部直播,带你创富+变美。
在商品的详情页,对向太的经历和身份,以及其个人能力进行了大篇幅的介绍,并称通过课程,将获得创始成员尊享电子闺蜜卡,根据商品介绍,这张卡拥有专属身份标识、私享圈层特权与深度陪伴赋能,但如何链接高质量圈层网络却是并没有具体介绍。
图:向太出售的相关课程 小红书 《听筒Tech》截图
截至9月3日,该课程在小红书售出1058份,在抖音平台售出了1414份,视频号售出了2642份,累计销售额超204万元。
在出售商品的评论区,有购买该课程的消费者称,目前更新了三个视频,讲得比抖音里多一点,抖音都更新了,课程也没有。亦有消费者称,向太真的好强大,大智慧,受益匪浅。
在社交平台,不少网友对向太所售课程发表了评论,相比购买了课程的消费者,更多网友质疑课程的实用性,有网友直言,这种课程能学到什么?
实际上,向太并不是内娱卖课第一人。引起广泛关注的,便是男星吴彦祖出售的英语课程,曾多次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除此之外,伊能静以其独立女性的人设,精准切入女性市场,在社交平台推出《高能量女性成长课》,围绕自我认知、婚姻关系、亲子教育等内容,价格同样为399元。
歌手汪峰,则联合音乐人打造30节录播课+3节直播课,覆盖声乐技巧、乐理、创作等内容,被多数网友认为最可信赖。
为何集体转向卖课?
内娱纷纷卖课,很显然,与行业的变革和明星的生存焦虑不无关系。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娱乐行业靠拍戏等的传统收入已经集体缩水。公开的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电影票房创13年新低,内地影视市场也面临产能过剩、票房分化的问题,于明星们而言,拍戏,已经很难赚到钱了。
而于很多影迷而言,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真正具有消费力的中产,也正在对顶流祛魅,并用作品来衡量内娱的价值。这导致诸多演技不扎实、台词功底不佳的艺人,被市场抛弃;同时,一些立意不高、审美和剧情不突出的电影作品或出品方,也逐渐被消费者挡在门外。
此前,坐拥流量IP,依托KOL的直播卖货模式,成了这些娱乐从业者趋之若鹜的生财之道。
不少知名演员,诸如贾乃亮等,均靠直播带货赚得盆满钵满。但遗憾的是,近两年来,直播带货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尤其是消费者日趋理性,明星变现效率明显下降。
相比之下,知识付费一次性录课,长期分成的模式,风险更低、收益更稳。对粉丝簇拥的明星来说,接广告是短期变现,但卖课却能实现沉淀长期价值。
以伊能静为例,通过其女性成长课,其常年打造的才女励志妈妈人设落地:课程内容和她于小红书分享的穿搭、育儿内容形成闭环,用户买课的同时,也更关注她的日常动态。
图:吴彦祖(左)和伊能静(右)出售的相关课程 抖音 《听筒Tech》截图
资本也在明星卖课背后运作。
比如年轻时素有男神之称的吴彦祖,通过自己控股的雅识教育间接持股课程运营方,一方面能拿到课程销售额的分成,另一方面课程的热度能推高雅识教育的估值。
相比之下,知识付费利润率更高,399元课程的成本远低于实体商品。公开资料显示,吴彦祖的英语课在5天内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带动课程背后的合作方高途资本股价曾单日涨幅逾30%。向太课程销售额超200万元,这些都印证了市场潜力。
明星自带流量与信任背书,快速放大了课程影响力。诸如,吴彦祖中英双语无缝切换的履历和好莱坞工作经历,使其天然契合英语教学的人设。他的课程主打实用场景,拆解《新警察故事》里的台词发音,分享和外国导演沟通的职场英语技巧。
再者,向太、伊能静等明星,凭借其独特的人设和阅历,精准切入特定的女性市场,寓意带领消费者实现高质量的时间管理,以期实现流量变现的延伸。
技术方面的进步也为明星卖课提供了便利。
尤其是,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明星不用再从头做内容,AI技术和平台支持让明星只需出镜露脸,剩下的可交给团队。比如吴彦祖课程里的AI陪练功能,虽然被吐槽只是语音对话,但借助大模型实现了7×24小时口语对练。
卖课的故事好讲吗?
尽管踩着社交红利的东风,明星们搞钱有了更多的花样,但卖课真的是好生意吗?
这显然存在质疑。
比如,向太所售的课程,便被网友直指毫无价值、豪门经验缺乏普适性,与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存在严重脱节。
而王晶的人生由我掌握大师课就遭遇了滑铁卢。作为拍出过《赌神》《九品芝麻官》等知名作品的导演,大众对他的期待本是电影创作技巧,但王晶却主打人生成功学,内容空泛,最终全平台销量不足1000件。
明星卖课货不对板的问题也很普遍。实际上,吴彦祖的课程一直被很多用户吐槽含祖量不足,每节课只有前5分钟是他出镜,后面全是助教代讲;宣传的AI陪练,实际体验只是机械对话。
更重要的是,用户支付的或许并非课程内容本身,而是对人设的情感认同与阶层想象。在一些网友看来,向太200万(元)销售额的背后,是一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认知交易。
尤其是,知识付费领域的行业规范仍存在明显短板。
实际上,知识付费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大多集中在虚假宣传退费难。甚至,一些分析认为,如果明星课程过度包装效果,可能触犯《广告法》,甚至面临集体诉讼。
实际上,监管层面已逐步介入。今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对网络平台入驻讲师的授课资质开展前置审核,尤其针对心理、教育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
实际上,知识付费并不是一个新赛道。早在微信坐拥红利时代,曾担任高校教师的罗振宇就凭借有种有料有趣,在知识中寻找见识的价值观,成功将罗辑思维打造成知识服务商和运营商翘楚。
不过,罗辑思维也不断面对质疑。比如,有消费者表示,罗辑思维也在扛着社群经济的大旗,做着收割粉丝经济的事。而面对接连不断的优质知识付费UP主等的强势出现,罗辑思维仍陷在如何持续创造内容价值的困境中。
某种程度上,诸如向太、伊能静等明星的卖课行为, 在内容深度和维度上距离国内知名付费平台仍有不小的差距,其本质也是粉丝经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衍生的一种 部落化经济形态。
美国作家埃里克莱斯曾写过《精益创业》这本书, 该书在商业领域提出了不忘初心,它强调创业公司要牢记最初的愿景(初心),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方法和路径可以灵活调整,但不能忘记解决用户问题的初心。
实际上,在诸多网友看来,卖课,始终具有一定的门槛。明星与其打造IP卖课,不如好好打磨自己的影视作品。隔行如隔山,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能为了赚快钱,就消费粉丝经济。
毕竟,用户正在变得更加理性。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听几次明星授课所获得的高能量,更多是情绪价值的满足,并非等同于真正的知识沉淀。而在一个深度学习的时代,只有摒弃追星式学习,主动探索、系统学习,才能真正点燃自身的知识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