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 张静懿
2025年8月,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品乳业)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试图在资本市场开启新的篇章。
这一动作恰逢中国母婴行业在生育政策调整下的新一轮变动期。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规定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预计覆盖全国2000多万婴幼儿家庭,母婴概念股随即集体高开。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这家传承近70年乳业基因、主打羊奶粉的老牌乳企,这次冲刺港股IPO,本质上也是给自己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牟善波与宜品的半个世纪转型
宜品乳业的源头,是1956年成立的黑龙江北安市乳品厂一家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老厂。早期行业起步阶段,工厂发展缓慢,直至2000年后,因实控人牟善波的介入迎来两次关键转折。
197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的牟善波,毕业于天津轻工学院乳制品专业,1996年入行后,先在淄博得益乳业做技术,1998年加入初创的青岛圣元乳业。在圣元乳业的十年间,牟善波从基层业务员升至总经理,亲历了乳业黄金十年。2008年,32岁的牟善波从圣元乳业离职,并买下了当时已被圣元收购、却陷入发展困境的北安市乳品厂,开启创业路。
接手初期,这家国营老厂的状况堪称烂摊子:资金短缺、人手不足、设备陈旧。为解决资金问题,牟善波四处求援,最终通过三方贸易合作利用资金周转时间差缓解了燃眉之急;面对人手紧缺,他亲自加入员工队伍收奶,同时推动设备更新,将人工挤奶逐步升级为自动化生产。短短数年,工厂扭亏为盈,完成了从国营包袱到市场化主体的转型。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宜品乳业发展历程中的又一关键节点。彼时,国产奶粉集体失去市场信任,行业门槛大幅提高,众多中小企业被淘汰。牟善波敏锐地意识到,质量将成为未来乳业竞争的核心,于是决定自建牧场、拓展海外基地。2016年,宜品乳业推出首款羊奶粉产品,并在韩国落地生产基地,切入低敏羊奶这一细分赛道这一选择后来被证明极具前瞻性,羊奶粉市场此后数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乳制品行业的蓝海。
此后十余年,牟善波带领宜品乳业加速扩张:投资收购新建约20家子公司,推出宜品、欧仕达、蓓康僖等七大品牌,在上游布局全球最大羊乳清粉生产商之一的西班牙工厂,构建全产业链。截至目前,牟善波通过直接持股(19.16%)、康旺投资(38.31%)及员工持股平台(17.64%)合计控股75.11%,实控人地位稳固。从救活国营老厂到打造羊奶粉龙头,牟善波的决策与执行力,成为宜品乳业半个世纪发展历程中的核心推手。
羊奶粉撑起半壁江山
宜品乳业已形成以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为核心,覆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婴幼儿配方牛奶粉、儿童及成人奶粉的产品矩阵。其中,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是营收主力,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55.1%、57.4%、58.6%和55.6%,呈现稳步提升趋势。
从产品定价来看,宜品乳业的羊奶粉定位中高端市场,一罐700-800克的产品价格在350-450元之间,其价格带既高于普通牛奶粉,且与部分进口高端羊奶粉品牌(如爱他美365元)形成交叉,但整体低于超高端进口产品,实现了差异化的市场卡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品牌覆盖国内超过6.1万家线下零售门店,其中超7000家为母婴门店。
但是,宜品乳业过去三年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特征。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4.02亿元增长至17.62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2.1%;但净利润却从2022年的2.27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1.72亿元。2025年上半年压力加剧,收入8.06亿元,同比下滑10.36%;净利润5668.8万元,同比下滑42.57%。
净利润下滑源于盈利能力承压,宜品乳业净利润率从2022年16.2%降至2024年9.8%,2025年上半年再降至7.0%。这与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波动及营销投入增加相关:2022年至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占比从17.1%升至24.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28.9%。
尽管短期业绩面临压力,但宜品乳业在羊奶粉细分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据第三方报告,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企业,市场份额达14.0%;单看该细分市场,份额更高达17.6%,仅次于行业龙头。不过,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有飞鹤()、君乐宝等国内巨头及惠氏、雅培等国际品牌,宜品乳业仍需应对全品类玩家的跨界竞争。
政策红利下的机遇与挑战
宜品乳业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六大方向:研发(R&D)、产业链升级与智能制造、品牌建设与产品营销、国际扩张、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其核心逻辑是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既巩固全产业链优势,又推动数字化与国际化,为长期增长铺路。
当前行业环境下,宜品乳业正遇政策与市场双重机遇。政策端,《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落地,既直接刺激婴幼儿消费,也提振母婴行业信心;市场端,中国羊奶粉市场虽规模小于牛奶粉,但增速更快,且消费者对低敏、高端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2024年中国婴童市场规模已达4.2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10万亿元,细分赛道的增长空间依然可观。
但机遇中亦存挑战。一是生育意愿低迷成长期隐患,年轻群体对生育成本的担忧未消,若婴幼儿出生率持续下滑,将直接影响奶粉市场需求;二是行业竞争或加剧,除现有玩家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切入羊奶粉及特医食品赛道,如近期圣桐特医(特医食品)、百菲乳业(乳企)等。
从行业趋势看,中国母婴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功能要求更高,具备全产业链能力、技术研发优势及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更易突围。宜品乳业能否借资本化实现从行业第二到领军者的跨越,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