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国产视频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开启AI时代视频创作新篇章!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ITBEAR 时间:2025-09-06 12:09:44

随着“人工智能+”战略在各行业深入推进,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突破的大模型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在视频生成领域,国产大模型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正在重塑内容创作生态。近日,快手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就视频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接受了媒体专访。

“大模型本质上是基于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构建的超级神经网络,堪称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设施’。”快手可灵AI事业部负责人盖坤解释道,这类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从数据中提取规律,形成具备复杂任务处理能力的智能系统。根据应用场景差异,大模型已衍生出语言处理、科学计算、视频生成等细分方向,其中视频大模型因其对时空维度的精准建模能力,成为内容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工具。

以快手可灵为例,这款专为视频创作设计的模型通过算法重构内容生产流程。创作者无需依赖传统拍摄设备,仅需输入文本描述即可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动态画面。盖坤透露,团队自主研发的流匹配算法与高效模型架构,使生成内容在角色运动轨迹、画面时空连贯性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例如在模拟物体坠落场景时,模型能精准计算重力加速度与空气阻力对运动轨迹的影响,生成接近真实拍摄的效果。

在商业化应用层面,AI视频生成技术已渗透至广告制作、电商营销、短剧生产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采用可灵辅助制作的AIGC短剧,制作周期较传统方式缩短67%。2025年第二季度,该模型商业收入突破2.5亿元,其中专业内容创作者贡献占比近七成。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海外创意平台Freepik的模型评测中,用户选择可灵生成视频的数量超过其他所有竞品总和,印证了中国团队在场景理解与用户体验优化方面的技术优势。

技术突破的同时,行业规范建设也在同步推进。近期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安全可控的技术应用体系。盖坤指出,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仍面临物理规律模拟偏差、长视频内容一致性等挑战,同时需防范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版权纠纷与虚假信息传播风险。“我们正在建立覆盖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内容生成全链条的治理机制,通过技术手段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生成内容符合伦理规范。”

据技术白皮书披露,国内视频大模型研发团队已构建起包含3000万组时空数据对的训练集,覆盖人物动作、环境交互、光影变化等200余种场景类型。这种数据积累优势与算法创新能力,正在推动中国从技术追赶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随着5G网络普及与算力成本下降,视频大模型有望在三年内实现从专业创作到全民应用的跨越,重新定义数字内容生产范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