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仅三天,报名人数突破1600人,从19岁的学生到60岁的退休工人,各行各业学员的年龄横跨40多岁,甘愿冒着酷热赶到上海开放大学“抢课”。9月6日,凭AI出圈的上海工匠学院第六期“匠心学堂”暨第二期“工匠学历班”开班了。
作为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开放大学联合打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公益项目,这期“匠心学堂”精准聚焦人工智能,既邀请高校专家深入解读AI理论,又携手行业企业家分享实战经验。新设的“人工智能工匠学历班”同样火爆,迎来首批57名学员。
数据显示,“工匠学历班”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近七成,而匠心学堂本科生及以上的学员占比则超过八成,他们的背景涵盖计算机、自动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这一生源结构,也折射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特征:高学历、跨领域、重实践。
“文凭显然已不是最大的‘诱惑’。”上海工匠学院负责人表示,“打动他们的是学院‘学了就能用’的课程体系——前沿的技术内容、真实的产业场景、权威的导师资源。”这种紧密对接岗位需求、服务职业发展的精准定位,让学员愿意在繁忙工作之余,持续投入时间与精力,追求更高层次的成长。
学历班创新研究项目成果。徐瑞哲 摄
“匠心学堂”与“工匠学历班”同时覆盖一线职工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不同需求,有效实现学员学历与技能的双提升。其中,“工匠学历班”将“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级)”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使学员在提升学历的同时,可获取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无需额外投入时间与经济成本,显著增强其职场竞争力。
当天,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AIGC专委会秘书长董道国,以及达观数据董事长、首批人工智能正高级职称专家陈运文,分别主讲了《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应用与未来》与《人工智能与未来自动化办公》课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课程还充分发挥了开放教育在学分认定与转换方面的优势:学员在“匠心学堂”获得的学习成果,可以转换为学历班相应课程的学分。而学历班学员如已持有符合课程要求的相关证书,可申请免修免考专业中对应的课程模块。
作为对《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产教融合、跨学科培养”要求的响应,上海工匠学院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拓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一线技术人才成长为兼具工程能力、数字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新时代工匠”。
原标题:《上海这家学院凭AI出圈,新设学历班可获“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级)”证书》
题图解放·上观AI制图
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