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鸿蒙智行官方正式开启全新问界M7的预订,增程版28.8万起,纯电版32.8万起。单看价格,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华为系的车,果然不便宜。”但仔细看完配置和设计,你也许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新车分增程和纯电双路线,增程综合续航号称1600km,纯电标配100度电池,续航超700km。全系搭载华为ADS 4.0智能驾驶系统,高配车型传感器数量高达30个——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硬件堆得够狠,但实际表现能否兑现,才是真正关键。
外观上,新车同步了问界M8/M9的“鲲鹏展翼”语言,星环大灯、极简灯带、封闭前脸,整体风格偏科技感。侧面比例经过调整,轴距拉到3030mm,提供5座和6座版本。老实说,问界M7的外观一直不算惊艳型,这一代虽然细节精致了些,但依然走的是稳重路线,不像新势力那样追求第一眼冲击力。
真正值得聊的,是它的智能化水平和座舱体验。
高配车型用上了1个192线激光雷达+1个固态激光雷达,外加3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中配则首发“舱内激光视觉方案”,强调比纯视觉“更安全”。从硬件配置来看,华为显然在走“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而非像特斯拉那样坚持纯视觉。
这一点我比较认同。在中国复杂的路况下——尤其是恶劣天气、异形障碍物、人车混行等场景——多一重感知冗余,就是多一重安全。华为ADS此前已在阿维塔、极狐等车型上验证过能力,而ADS 4.0据称在通用障碍物识别、AEB性能等方面都有提升。不过,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真实用户数据支撑,建议观望一下实际路测反馈。
内饰用了环抱式设计,中控16.1英寸3K屏,副驾新增10.25英寸屏,后排甚至配了17.3英寸娱乐屏——华为这是要把车变成“移动客厅”的节奏。
鸿蒙座舱的流畅度和互联体验已有不错口碑,这一代进一步融合AI大模型(DeepSeek),语音助手“小艺”支持300+类地理信息问答,还能结合人文历史做延展对话。说白了,它不再是个“命令执行器”,而试图成为“聊天伙伴”。这一点如果真能做好,会显著提升长途过程中的交互乐趣。
另一个细节是车外麦克风,前后各2颗,支持哨兵模式语音警示。比如有人靠近车辆,你可以远程喊话:“您已在车辆监控范围内”——有点赛博朋克那味儿了,但也让人隐隐担心隐私问题。
五座版二排空间达到1030mm,后备箱容积850L;六座版则更侧重乘坐品质,二排航空座椅带零重力模式,支持14向电动调节。如果你经常全家出行,六座版显然更实用;但如果多数时间只有1-4人用车,五座的宽敞和储物能力可能更香。
值得一提的是,前后排座椅都支持加热、通风、按摩——这配置放在30万价位段,算是很有诚意了。
尽管纯电版标配100度电池,但问界M7的主推版本显然是增程。综合续航1600km,纯电续航暂未公布,但预计在200-250km之间。这类增程车最适合的用户是:经常跑长途、有续航焦虑、没有家充条件但又想体验电车质感的人。
纯电版则更适合城市通勤+有固定充电桩的用户。700km的CLTC续航实际打折扣后大概在500-600km之间,够用,但不算顶尖。
值得注意的是,新车支持V2L对外放电(3.5kW)和V2V车对车充电(6.6kW)。这对露营爱好者来说是个福音,甚至能临时给其他电车“救命电”。
官方资料中提到“华为途灵底盘”,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可能配备空气悬架和可变阻尼减振器——但如果真是全系标配,价格恐怕不可能28.8万起。大概率只有高配才有。这一点建议等正式上市时看配置表再说。
06 总结:问界M7,值不值得等?问界M7这次的升级,明显是在补齐短板:空间更大、智能驾驶硬件更强、座舱更豪华。华为的优势依然在智能化整合——从芯片、传感器到系统、语音,全是自研或深度定制。这种全栈把控的能力,是新势力中少有的。
但问题也同样存在:
品牌定位依然模糊。问界介于华为赋能和传统车企制造之间,舆论场中常常被拿来和理想、蔚来对比,但声量始终差半档。
设计语言偏保守。虽然耐看,但缺乏让人“哇塞”的记忆点。
智能驾驶尚未经过大规模验证。华为ADS能力强,但用户基数小,数据积累不如小鹏、特斯拉。
如果你正在看30万左右的智能SUV,问界M7绝对值得列入清单。但建议等9月23日正式上市后,看看最终价格和配置分配再决定——毕竟现在只是预售,华为习惯在发布会上“藏大招”。
最后说一句:在电动车卷配置、卷智能、卷价格的今天,问界M7更像是一个“技术务实派”,不搞浮夸造型,不吹超充秒充,而是扎扎实实堆料、做长续航、搞智能融合。这种路线未必最吸睛,但很可能最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