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广告倒计时“鬼秤”横行,赌定消费者不会“掐表”?丨中听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大象新闻 时间:2025-09-08 10:29:06

评论员 董芳芳

今天放过他20秒,明天他就敢偷你一分钟。

最近有网友发现,多家视频平台的广告倒计时居然“缺斤短两”。有记者调查发现,标明80秒的广告,实际能播到100秒;写着120秒的,实际播放时间接多于标明时长。可以说,互联网广告正在悄悄“偷走”你我的时间。普通人看广告,本来做的就是一笔“时间交易”,用时间换取平台上的免费内容。但一些平台连这些按秒算的交易都要动手脚,用技术操纵时间显示系统,扰乱了用户的认知偏差。说白了,这种行为和菜市场秤盘底下贴磁铁并无二样,都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问题出在哪?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当前数字服务领域存在监管盲区。像广告时长这种“小额交易”尚未纳入有效的监管体系,才导致这些平台的时间流速跟普通人“不一样”。再加上违法成本较低,拿捏住了大部分用户不较真、无所谓、没注意的心理。这才导致部分平台敢于突破底线,一步步蚕食用户的权益。

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最公平的资产。一天24小时谁也不多一秒。平台偷走我们的这几十秒,实则是偷走了对用户最基本的尊重。

现如今用“看广告换免费内容”的模式早已穿插应用于各大平台,看见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监管部门是时候将广告实际时长纳入互联网广告监测体系了,期待在不久的未来,所有平台统一建立精准计时标准。



用户也不必害怕“店大欺客”,往前看,近些年蚍蜉撼大树的事例不少:被用户爆料的某平台“大数据杀熟”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关于算法价格歧视的大讨论。最终推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21年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电视在智能化进程中,曾屡屡出现无法跳过的开机广告和“套娃式收费”,经用户投诉和吐槽后,2023年国家广电总局召开会议,正式要求规范电视收费模式;还有2019年一名大学生将上海迪士尼告上法庭,原因是“禁止外带食品”的霸王条款,最终上海迪士尼乐园对规则作出调整……这些案例让企业知道,消费者不是沉默的,也不是会妥协的。

每一个被改变的规则,起点往往都是第一个说“不”的普通人。我们的“较真”,就是最有力量的投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