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Fashion 为您报道,2025慕尼黑车展俨然成了德系车企的电动化“秀肌肉”现场,宝马、大众、奔驰三家前后上演了“三国杀”。
宝马率先亮出新世代 iX3,大众紧随其后发布 ID.CROSS 纯电概念车。奔驰压轴登场,推出全新纯电GLC。三大德系车企的不约而同的动作,彰显了德系车企转型电动化的坚定决心。宝马、奔驰不约而同选择发布中大型纯电SUV车型,显示了这一细分市场竞争激烈——毕竟谁能在此领域抢占先机,谁就能锁定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外观:经典基因撞上未来科技
全新纯电GLC 的外观延续了中型 SUV 的经典比例,凭借首款“发光格栅”希望能赚足眼球:镀铬盾形框架内,942颗聚碳酸酯背光点组成蜂窝状网格,解锁或充电时会呈现动态动画效果,让传统格栅变成了有“交互感” 的品牌符号。
车身线条同样亮眼,动感轮廓搭配雕塑感肩线与醒目的轮拱,气场十足;前后灯组融入星徽元素,点亮时的个性化动画不仅提升辨识度,更添几分科技魅力。
内饰:豪华与智能的沉浸式融合
奔驰对自己的内饰设计一直信心十足,这次也是最先发布了内饰官图。进入纯电GLC车内,39.1 英寸无缝 MBUX 超联屏堪称视觉核心。
悬浮式设计搭配 1000 颗独立 LED 的矩阵背光技术,画质清晰如巨幕影院;11 种主题背景可与氛围灯、控制按键联动,轻松打造专属座舱氛围。
智能光感全景天幕是另一大亮点:9 个独立分区可按需调节,白天一键切换磨砂模式防晒,夜晚162颗星徽随氛围灯亮起,秒变“星空座舱”。奔驰表示,内饰提供全球首个英国纯素协会认证的植物基素皮选项,豪华与环保兼得。
空间:大尺寸+强实用,家用商用两不误
作为史上最大尺寸GLC,新车轴距达到2972 毫米,比燃油版长84毫米,前后排腿部空间分别增加13 毫米和47毫米,头部空间也同步提升,满员乘坐毫无局促感。
储物能力体现了SUV车型优势:128 升前备箱触星标即可开启,后备箱常规容积 570 升,放倒后排后可扩展至1740升,搬家、露营的大件装备轻松容纳。
此外,可选装拖车钩实现 2.4 吨牵引,搭配拖车稳定系统,拖拽房车也稳如老狗。
智能:MB.OS 架构加持,交互像 “聊天”
基于MB.OS 全新架构打造的智能座舱,第4 代MBUX 系统首次集成微软与谷歌双 AI 技术,虚拟助手能整合互联网知识库,无需繁琐指令就能精准响应,交流自然如与朋友对话;新增的两个虚拟形象,一个科技感拉满,一个主打情感共鸣,交互体验更丰富。
“SoundExperience” 音效系统还新增两种声浪模式,即便电动出行,也能享受澎湃声场。
驾控:动力、舒适与安全的全能担当
纯电GLC 的驾控实力一直在线,从动力输出到底盘调校,再到驾驶辅助,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动力层面,得益于800 伏电气架构、碳化硅逆变器及同级唯一的两挡变速箱,它能爆发出 360 千瓦的强劲动力,极速可达 210 公里 / 小时,起步瞬间的推背感十足,超车变道游刃有余。同时,四驱断开装置(DCU)可根据路况智能切换两驱 / 四驱模式,兼顾动力与能效。
新车WLTP 工况下纯电续航达713 公里,日常通勤一周一充毫无压力;支持 330 千瓦直流快充,充电10分钟可增加 303 公里续航。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制动回收功率高达 300 千瓦,超过 99% 的工况下都能回收电能,有效延长实际续航。
底盘表现更是可圈可点,搭载源自S级的 “敏捷舒适组件”:AIRMATIC 空气悬挂能通过前置摄像头预判路况,提前调整悬挂高度与减震阻尼,无论是过减速带还是坑洼路面,颠簸感都被大幅过滤;
双向各4.5度的后轮主动转向系统,让这台中大型 SUV 转弯直径大幅缩小,在狭窄小区或拥堵路段穿梭时,灵活性堪比紧凑型车,高速巡航时又能保持车身稳定。
安全辅助方面,全系标配10 个外部摄像头、5 个雷达及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配合智能数字大灯(micro-LED 技术,照明范围扩大 40%),能提前识别行人、障碍物等潜在风险,再加上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等功能,能大幅降低驾驶疲劳。
国产前瞻:2026 年上市,加长+6座直击中国需求最让国内消费者期待的是,2026 年国产的纯电 GLC 将进一步加长轴距,并首次推出 6 座布局 —— 第二排独立豪华座椅,无论是商务接待还是多孩家庭使用都适配。
智能配置也将“本土化定制”:搭载专属的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延续豆包 AI 大模型、思必驰语音技术等,完全贴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写在最后:
奔驰和宝马这两家百年车企此次在自己的德国主场车展上新发布的车型,前格栅造型都与此前几代截然不同,都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穿越复古,复刻了当年的经典造型。
宝马由大双肾改回了小双肾,奔驰则选择了大嘴盾型,还嵌入942颗可交互的背光光源——这个设计确实炫酷,尤其当这942颗灯珠闪亮时。可这也带来日常使用的困扰:如果前脸不慎发生碰撞,前格栅维修难度很大,大概率需要更换前格栅,这个成本恐怕不低。
和中国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跨国车企转型电动化之路曲折漫长。无论如何,这三家德系车企都交出了转型电动化的中期答卷。谁更能赢得消费者青睐?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