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把“测试车”当新车卖?小米YU7车主提车炸锅,王化紧急回应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雷科技 时间:2025-09-08 18:19:53

9 月 8 日消息,今天小雷看到电车通的小米车友群聊得火热,原来是因为有好几位刚提了小米 YU7 的车主在网上晒图,说前挡风玻璃上居然有"测试车"三个字的印子。有位成都的王先生说,晚上开车时被对向远光灯一照,这行字突然就显出来了,



图源:小红书

大家都知道小米 YU7 可是今年 6 月刚上市的重磅 SUV,25 万到 32 万的价格不算便宜,花这么多钱买新车,换谁遇到这种事都得糟心。更意外的是,晒图的车主越来越多,短短两天里车主在网上反映了类似问题,有的在前挡,有的在后挡,都是这种只有特定角度才能看见的一些痕迹。

有车主第一时间就怀疑:"这不会是把测试车当新车卖了吧?"

昨天下午,小米汽车的李肖爽副总裁和公关部王化总经理先后出来回应,总算给了个说法。

他们解释说,这些痕迹是工厂下线时随机抽检车辆贴的静电贴留下的。为了保证质量,每批车都会抽一部分做静态评审,就像新车出厂前的体检,贴静电贴是为了方便检验员识别。评审完撕掉后,可能因为环境温度等原因留下点印子,并不是测试车流入市场。



图源:微博

小雷特意查了下静电贴的清理方法,确实温水软化法是常用的招数,原理就是靠温度降低胶的粘性。

虽然说用湿毛巾就能擦掉,但能擦掉不代表这事儿就没问题了。也有车主称自己花三十多万买的新车,提车时连玻璃上的印子都没处理干净,这品控会不会太糙了。

不过也是,小米一直主打技术洁癖,手机出厂前连镜头里的灰尘都要严查,怎么到了汽车交付环节反而疏忽了?

事情后续有传出称第一位维权的王先生已经拿到了 10000 积分补偿,相当于 1000 块钱。小米也承诺说已经改良了静电贴,后面的车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处理速度还算靠谱,但比起补偿,小雷认为车主们更需要的是安全感。



图源:小红书

毕竟买新车图的就是放心,要是提车时还得自己检查这些细节,难免让人心里不舒服。

其实静态评审这事儿在行业里挺常见的,就跟咱们买衣服得看看有没有线头、做工怎么样是一个道理。但这次翻车就翻在后续清理没做到位。按正常流程,出厂前都得仔仔细细做清洁,这种明摆着的测试痕迹,压根就不该流到消费者手里。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句小米特殊的"舆论体质"。车友群里有人说:"换作其他品牌可能没人在意,但小米就被揪着不放"。这话虽然扎心但却挺实在的。

从之前 SU7 的碳纤维舱盖争议,到智驾系统的各种讨论,小米汽车好像自带放大镜效应,一点小问题都容易被无限放大。就像这次玻璃印子的事儿,要是换个传统车企,可能最多在论坛里零星讨论下,但发生在小米身上,就成了全网关注的热点。

之所以闹得这么大,说到底还是大伙儿对科技公司跨界造车这事,期待值拉得太高了。



图源:微博

这事一出来,网上直接分成两拨人。有人觉得车主太较真,多大点事啊;还有人咬住不放,非说细节最能看出问题。两拨人吵得热火朝天,谁也不服谁。小雷觉得,对小米来说,这阵仗既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品控要是不往高了提,可真说不过去。

小米这次的情况,算不上"恶意",更像是品控流程上的疏漏。但正因为大家对小米的期待值高,才更容易失望。毕竟你是冲着它的口碑和细节去的。

说实话,这次问题虽然算不上特别严重的质量事故,但也能看出新造车势力在交车环节确实还不够成熟。

小雷希望小米别光嘴上道歉,得把“改良静电贴”这事实实在在落地。咱们支持国产,可不是为了差不多得了,而是盼着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用那股子的严谨来改变行业现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