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的浪潮下,AI教育、AI陪伴、AI玩具等概念层出不穷,但真正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PMF)的案例并不多。
近日,由前美团金融CTO、网易有道词典创始人包塔,字节跳动“大力台灯”平台产品负责人徐毅斐,以及网易有道联合创始人胡琛共同创立的 奇点灵智 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并推出首款面向 3-8 岁儿童的 英语AI伴学机器人。它既不是单纯的玩具,也不是传统学习机,而是希望在“陪伴”中实现“伴学”,让英语学习自然发生。
以下是我们与奇点灵智创始人兼CEO包塔的对话:
智客ZhiKer:奇点灵智正在做的产品是什么?能否先给我们一个直观的介绍?
包塔: 我们的首款产品是一款 英语AI伴学机器人,主要面向 3-8 岁的小朋友。它既不是单纯的玩具,也不是传统的学习机,而是一个既能陪伴孩子日常、又能在互动中自然引入英语学习的“小伙伴”。
孩子和机器人玩耍时,它会通过语音、视觉和动作识别,捕捉到孩子的状态,然后适时发起对话和游戏。例如,当孩子在餐桌上吃披萨时,机器人会主动问一句 “What are you eating?”,这样孩子在玩和生活的场景中,就自然接触和练习了英语。
智客ZhiKer:当初为什么选择从低龄儿童英语教育切入?
包塔: 这个选择背后有几个逻辑:
第一,AI大模型的能力边界与低龄儿童的需求高度契合。孩子的思维本身是跳跃、发散的,而大模型的故事生成、情境对话能力,正好能跟上这种思维方式。相比生产力工具里强调的“准确性”,在陪伴和教育场景中,反而是“多样性”和“趣味性”更重要。
第二,硬件的形态非常关键。低龄小朋友需要和具象的伙伴建立情感连接。相比虚拟形象,他们更容易把一个可爱的机器人当成“朋友”。
第三,我们团队在教育和AI的交叉领域有深厚的经验,也有兴趣。综合起来,这个方向既能发挥团队优势,又确实能解决市场痛点。
智客ZhiKer:团队的背景看起来很有意思,可以展开介绍一下吗?
包塔: 我们三位创始人都是清华的同学。
我自己(包塔)早年拿过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本科和硕士都在清华计算机系。后来和同学一起创业做了有道搜索,并创立了有道词典,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英语学习工具之一。再后来在美团做金融CTO,带团队把AI能力应用在金融风控等大规模场景中。
徐毅斐是我们的产品负责人,曾是创新工场的第一代产品经理,后来独立创业做儿童兴趣社区,积累了数百万真实注册儿童用户。之后他去了字节跳动,负责“大力台灯”的平台产品。
胡琛是有道的联合创始人,负责过市场与运营,也担任过网易的市场副总裁,对消费端市场的打法很熟悉。s
可以说,我们三个人在 AI、教育和市场 三个维度都有成熟的经验,再加上来自硬件、教育、互联网大厂的伙伴,团队配置是相当综合的。
智客ZhiKer:目前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样的?
包塔: 我们的团队配置可以概括为“三条线并行”。
技术与AI研发线:主要由来自清华、互联网大厂的工程师组成,负责核心AI模型的落地和多模态交互的研发。
内容与教研线:我们请了专业的英语教研老师,来设计体系化的课程和游戏环节,保证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学到东西。
硬件与供应链线:硬件是我们特别重视的一环,这部分成员有丰富的智能硬件产品经验,确保产品从设计、打样到供应链量产都能落地。
此外,我们三位创始人分别负责战略与技术、产品、市场,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均衡的组合。整个团队规模不算大,但大家背景都非常契合。
智客ZhiKer:很多人会拿你们和市面上的 AI 玩具、学习机对比。你们的差异在哪里?
包塔: 我们的定位是 AI Native 的伴学机器人。
AI玩具的长处是可爱、能陪孩子聊天,但往往缺乏教育的体系。学习机的长处是教育内容扎实,但很多孩子并不愿意长期使用。
我们希望把 AI、教育内容体系、机器人形象 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机器人不是只会“背单词”,而是会根据孩子的状态,和他讲故事、玩游戏,同时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习。这样一来,小朋友能持续喜欢,父母也能看到教育价值。
智客ZhiKer:具体在教育逻辑上,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包塔: 我们参考了优秀英语老师的教学特质,提炼出三点:
察言观色:即便孩子不主动说话,机器人也能读懂他的状态,主动开启对话。
因材施教:不同孩子的语言水平、兴趣点不同,机器人会动态调整互动难度和话题。
循循善诱:孩子开口说英语是一件难事,需要不断鼓励和引导。我们把学习路径拆解成很多小台阶,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
我们搭建了专业的教研团队,把内容设计成游戏化的环节,再用AI去做动态生成和个性化。这样,孩子感觉自己是在玩,但其实已经进入了系统化学习的路径。
智客ZhiKer:商业模式上是怎样的?
包塔: 目前我们是一款付费硬件。家长购买机器人回家给孩子们使用,未来也会考虑随着孩子成长阶段提供不同的增值内容体系。
我们在内测阶段就访谈了几百个家庭体验,体验过的家长们给了很多积极反馈。有的妈妈特别高兴,因为孩子在车上突然蹦出昨天机器人里学的一个英语句子,那种惊喜和成就感,对家长来说是非常打动的。
智客ZhiKer:你们怎么看待目标用户?是孩子,还是父母?
包塔: 这是我们最早讨论过的一个问题。父母是付费者,但如果孩子不喜欢,就不会长期使用。我们的底层共识是:一定要做孩子喜欢的产品。
孩子喜欢用,才能产生长期陪伴的可能;父母认可,才会持续付费。我们希望产品既能满足父母对教育效果的期待,又能真正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智客ZhiKer:从数据上看,孩子们真的喜欢吗?
包塔: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留存时长”。玩具的新鲜感通常很快过去,但我们的机器人在孩子玩了两周后,使用时长依然保持得不错。这说明它不是“一次性热闹”,而是有长期陪伴价值的。
同时,家长们也在反馈:孩子开始会主动和机器人说英语,哪怕只是几个单词,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进步。这种“兴趣驱动”的学习效果,是传统学习机很难做到的。
智客ZhiKer:能透露一下产品形态和上线时间吗?
包塔: 产品是一款桌面卡通机器人,外观上我们特别强调“可爱”,而不是冰冷的科技感。低龄小朋友真正喜欢的形象,往往和成年人想象的不一样。
目前产品还在内测阶段,我们把样机送到很多家庭,收集孩子和父母的真实使用反馈,然后根据留存时长和口碑来做迭代。因为硬件一旦定型,比软件app迭代发版的试错成本更非常高,所以我们会更谨慎。
从进度上看,预计会在继续完成几轮内测和优化之后,才会进入量产和上市环节。我们会优先确保产品本身的长期价值,而不是急于求成。
智客ZhiKer:融资情况如何?
包塔: 公司刚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由星连资本(Z基金)领投。这笔钱主要用在两件事上:一是把我们的智能教学系统变得更“聪明”,用更先进的大模型和多模态技术升级它;二是好好打磨它怎么“教”——就是让AI和教育内容结合得更好,还有硬件用起来更顺手、体验更流畅。另外,新一轮融资我们也启动了,正在找能跟我们业务深度合作的伙伴进来。能感觉到,现在整个市场对AI硬件这块儿的热情越来越高了。一方面是大模型和多模态技术本身确实上了个新台阶,另一方面年初DeepSeek出来之后,大家对AI的认知也更清楚了,是个很好的普及。
智客ZhiKer: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市场的机会?
包塔: 我们判断,低龄儿童教育硬件正处在“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关键转折点。
平板、手机虽然功能丰富,但家长普遍担心沉迷和视力问题;
点读笔、故事机等硬件虽然安全,但交互和教育深度有限。
AI的突破让我们看到新的可能:一个能听、能看、能陪伴的机器人,既能当玩伴,又能教英语。这是一个数千亿级的市场,但目前还没有绝对的巨头。
对创业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相比短期的销量,我们目前更关注的是孩子喜欢、家长认可的长期价值。只要是能陪伴孩子成长的好产品,口碑和市场自然会积累起来。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