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新规出台,车企不能随便OTA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财天COVER 时间:2025-09-08 20:14:34



01、政策收紧,OTA需谨慎

车企OTA即将迎来体系重塑。

OTA,全称Over-the-Air Technology,即空中下载技术。汽车行业的OTA,是指车企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对车辆的固件、软件和数据进行远程管理。

虽然有些燃油车具备OTA能力,但整车OTA通常在新能源汽车上谈论更多。也因此,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缺陷调查与召回、软件在线升级(OTA升级)、车企宣传行为、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四大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此次《征求意见稿》重点对新能源汽车召回管理和OTA升级进行了规范,为此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激进的OTA行为按下暂停键。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从某种程度来说,OTA对于汽车的意义比手机更大。因为汽车不能像手机一样频繁更换,所以车企需要不停地升级、优化软件与固件,尽快地让汽车具备最新功能,才能让其不易“过时”。

车主们对OTA也有需求。《财经天下》注意到,车质网上关于“OTA”的投诉多达126页,其中大多都在吐槽“无法OTA”。

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OTA的升级频率已经成了衡量其智能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月月OTA”也被许多厂商当作卖点,甚至还有车企标榜自己“周周OTA”。据OTA服务商艾拉比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国内74个汽车品牌共推送了290个OTA版本,覆盖超350个车型。

用户一边怕厂商不推送OTA,一边怕厂商乱推送OTA。

某新能源汽车品牌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今年3月份提车,不久后进行了第一次OTA,升级后用车体验并没有明显提升。7月,厂商再次推送OTA,该车主选择了默认升级,问题也随之而来。

此次升级后,一是车机明显变卡顿;二是新增的哨兵模式耗电高,且图像模糊;三是ACC自适应巡航识别不准,有时前方没车系统也会认为有车,直接来个急减速。

其实通常厂商不会强制OTA升级。一位小米SU7 Ultra车主告诉《财经天下》,提车4个月了,厂商只推送过一次OTA,主要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升级,悬架也变高了,因为可以自己选择升级或者不升级,所以“并不担心OTA会带来风险”。

OTA存在的本意是好的,比如修复系统漏洞、增加新功能,目的都是提升车主用车体验。《征求意见稿》并没有禁止厂商推送OTA,只是要求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力度,并针对频繁开展OTA升级活动的企业,市场监管总局将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核查。

02、车企责任升级

上述《征求意见稿》实际是为加快落实《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今年2月末发布的《通知》中,大量篇幅都是关于OTA。《通知》对于OTA活动重点提出了两点管理举措:一是厂商申请搭载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时,补充增加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OTA升级信息有关技术参数,纳入工信部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管理,并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纳入沙盒监管;二是强化OTA升级活动分类管理,非主要技术参数变更的OTA,企业在完成备案后,即可实施升级,主要技术参数变更企业应在完成备案,经公示并通过技术审查后才能实施升级。

新规对行业已经产生了实际影响。小鹏汽车发布的《小鹏MONA答用户问第17期》中提到,原定于3月份的OTA计划因工信部新规而导致延期。



政策的收紧不可避免会造成行业阵痛。对汽车厂商来说,备案制度增加了开发和测试的难度、进度以及成本。以往通过OTA能解决的小缺陷,现在必须按照流程经过备案、公示、审查,搞不好还会触发召回。

对于长期主义的车企来说,当竞争从炫技回归到理性,对用户负责的企业反倒可以提升用户对品牌的黏性和忠诚度。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新规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合规压力,但长期来看,将推动算法、算力升级,促进技术成熟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新规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作者 |董雪,编辑 | 田梦,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