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新品”上行,拼多多开辟新战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金角财经 时间:2025-09-09 16:36:03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温颖颖

近年来,中国电商家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难出爆款。

这背后,是同质化现象带来的恶性循环。

打开任意购物平台,商品页面如复制粘贴一般:材质相近、功能雷同、外观相似,连详情页文案都如出一辙。商家们只能卷价格、压低利润来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而再无力去进行研发与创新,掉进下一个同质化漩涡。

品牌商们苦同质化久矣,持续的业绩承压,让他们迫切地想找到开拓市场增量的方法。工厂白牌其实也想逃出同质化,毕竟,规模化生产低价货,最终的结局可能是卷死自己。

问题是在浪潮裹挟之下,要怎么逃离此困境?令人意外的是,第一个站出来采取行动的,竟然是拼多多。

在“百亿减免”基础上,拼多多加码推出了“千亿扶持”计划,通过“减免+扶持”,在产品创新、运营、营销、技术上给商家开发新品全链路支持,试图为破局同质化开一条新路。

“爆款蓄水池”

传统乳业是同质化竞争典型的受困者。

近年来,伴随原奶过剩降低了准入门槛,代工品牌蜂拥入局,在消费端,人均饮奶量亦逐渐触及阶段性天花板。

竞争激烈、需求下滑,拓新难、品牌力减弱——成了行业常态。

为抵御“寒潮”,伊利和蒙牛这两大乳业巨头,纷纷加快了研发创新步伐,以求在稳定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开拓更多新市场和消费群体。

2024 年年货节,伊利联动“五路财神”IP 推出龙年“财神装”纯牛奶,一上市便供不应求;2025 年,其又独家首发“财运装”,随产品附赠百家姓贴纸。Q 版财神形象+互联网玩法,精准击中年轻人情绪需求,“财运装”首月就卖光 200 万件。



|伊利在拼多多独家首发的“财运装”。

蒙牛则押宝热门IP——2025 年春节前两周,蒙牛与《哪吒 2》联名的纯牛奶,首月销量突破 20 万件。今年4月,蒙牛又推出了“轻彩绘量贩装”纯牛奶,主打“所有产品包装均可回收”的消费理念,上线便热销6万提。

网友调侃:“伊利蒙牛开窍了,小时候的味道打入潮流圈了。”

伊利和蒙牛能及时抢占年轻市场,离不开入驻拼多多带来的先机。

伊利的财神联动玩法,便是通过拼多多的数据洞察,接收到年轻人的情绪价值、彰显个性的需求信号后,所制定的策划。“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在节日节庆存在旺盛的送礼需求,且节日定制款更受消费者喜爱。”伊利液奶电商营销负责人许丽表示,与上一代相比,年轻一代非常看重产品带来的情绪价值,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蒙牛与哪吒IP合作,也是在拼多多的“鼓励”下迈出的一步。

这是蒙牛第一次尝试联名,因此在之前,其对“哪吒IP是否能撑得起销量”抱有顾虑。但拼多多团队给了其勇气,后者结合平台补贴等资源,专门对备货、补货的规模和时间节点,做了详细的运营和销售规划。

从市场反馈上看,拼多多的精准洞察与运营,不仅为这一场场“爆款实验”提供了成功的保障,更帮助伊利和蒙牛拓展了市场增量。

目前,伊利部分产品的年轻用户占比是行业水平的3倍、转化率是行业均值1.5倍。蒙牛亦表示,在拼多多的赋能下,触达新用户这件事,变得轻松了。

不过,年轻消费潮流还有另一个特点:变化快——要想不掉队,除了能研发新品,还得快速上新。这无形中,又增加了营销的成本压力,很有可能会拖缓“爆款进程”。

拼多多依托于万人团、百亿补贴等资源补贴,以及提供多多视频等种草渠道,将品牌快速匹配给广大消费者,让平台变成“爆款速成”蓄水池,缩短爆款周期的同时,也节省了品牌的营销成本。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下,这就是最好的降本增效。“拼多多的精准赋能,让我们每月大概能降低十多万费用,我们打算把这部分节省的成本重新投入产品研发。”蒙牛新零售拼多多团队负责人李锐透露。

“持续创新与打造爆款——开拓新市场——有更多的钱投入研发”,在正向循环的商业运作下,伊利和蒙牛都在行业寒冬中,实现了逆势上涨。2025上半年,伊利营收同比增长 3.37%,扣非净利润暴增 31.78% 至 70.16 亿元;蒙牛经营利润同比增长 13.4%,毛利率升至 41.7%。

纵观市场,无论是老国货品牌、国际化大品牌,还是新消费品牌,在拼多多的赋能下找到打新方向、提高“新品引爆”确定性的,还有很多。

海昌、可啦啦、大宝、自然堂等,都已针对新需求,推出了迎合“日常通勤”趋势的美瞳、瞄准学生党和新锐白领的抗衰嫩肤乳等新品。其中,炊具品牌苏泊尔在今年7月于拼多多上新的一款炒锅,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单日销量就接近 1000 单。隐形眼镜品牌可啦啦,在拼多多跑通新模式后,甚至能做到“10天上品测款,30天卖爆”。



|可啦啦在拼多多独家推出的“小甜酒”系列,上线首月销售额便超300万。

“一旦成为‘机会商品’,销量立刻起飞”

白牌厂商也急于逃出同质化困境。

同质化也意味着同品质、同功能,以及同样低的门槛。这种导致利润不断走低的生意模式,是没有盼头的,在义乌卖日用百货的张小杰,深深意识到这一点。

义乌是“世界小商品之都”,在数十年的发展里,汇聚了规模庞大的白牌货和工厂源头货,仅义乌国际商贸城就有7.5万个商铺,销售品类超210万种。

要如何从几十万商品中脱颖而出、吸引到义乌乃至白牌市场以外的消费者?

在拼多多的建议下,张小杰推出了第一个专利产品“有手柄的微波炉防溅盖”。把这个盖子盖在食物上,能防止汤汁在加热过程中四处飞溅,又能在拿出食物时避免使用者烫手。

“针对新产品,拼多多会依据‘潜在爆款逻辑’,提示哪些是机会产品、潜在产品,我们可以跟着指引做调整。”张小杰表示,防溅盖的成本不高,仅约5元,但加入小巧思后,价格就能去到29.9元。

不过,创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还有推新。

据张小杰介绍,白牌厂商的推出新品后,拼多多会将其标注为“机会产品”,相应加大流量扶持,“拼多多有这么庞大的用户,一旦成为‘机会产品’,销量便立刻起飞,昨天还是0单,今天就可能卖出大几千单”。

张小杰的微波炉防溅盖,只用了三四天时间,日销量就达到三四千单。如今,其近一半营收来自拼多多,规模达6000万元。



| 张小杰的拼多多店铺内,已有多种样式和功能的微波炉防溅盖。

张小杰的下一个目标,是拿到拼多多的“黑标认证”——从工厂白牌晋升到独立品牌的“通行券”。

获得黑标认证,便能进一步获得更多平台资源和补贴,资料显示,拼多多给予了黑标商品高于白牌商家15%-20%的溢价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打通超商、展会等线下渠道。“我想做一个全渠道品牌,这样就能进一步甩开同行。”张小杰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张小杰成功实现品牌化跃迁,在白牌产业带里并非个例。

在义乌卖卷发棒的余永远、在木雕之乡”浙江东阳卖梳子的金鑫东……都通过与拼多多的合作,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创新思路,实现价格与品质“双优”局面,构筑了自己的护城河。如今,也都与张小杰一样,在积极申请拼多多的黑标认证。

实际上,拼多多也通过这一门槛来筛选质量商家,在潜移默化中,倒逼工厂白牌们迈出升级与创新的一步,推出整个供应链迭代升级。当整个电商生态进入良性运作,便能如虹吸效应一般,吸引并共享更多高质客户。

去年5月,张小杰在义乌电商百货展上,惊奇地发现,多了一批面生的采购商。原来,他们都是拼多多的熟客,因为信任拼多多,所以愿意去了解受扶持的品牌。

除了传统品牌和工厂白牌,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还延伸到了农品种植产业。

“2025 多多好特产”行动走进随州稻米、昭通土豆、昆明鲜花等地,围绕加工、产品矩阵、渠道提供技术扶持。

比如昭通黄心土豆,口感好却因加工技术不足,只能低价卖初级产品。拼多多直接在当地建厂,引进设备,把它变成年轻人爱吃的薯片,带动1.1 万户农民增收。

半年报显示,全国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时令水果增长 51%,海鲜水产增长 48%。



|拼多多助力西部糖心苹果直连全国市场。

一场声势浩大的、高效且高确定性的新品爆款打造行动,正在拼多多进行着。

打新,与商家共赢

这也是一场下足血本的行动。

拼多多在2025年4月启动的“千亿扶持”计划,主要内容是在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超1000亿元的资金、流量等资源,加码电商生态建设,帮助产业带商家进行新质供给转型。有媒体曾如此描述这种扶持力度:“未来三年内中国电商最强的补贴推动计划。”

拼多多这般舍得的背后,却不是因为赚太多了,恰恰相反,其业绩正呈现收缩趋势。

2025年一季度,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7.35%,与去年同期相比,赚少了将近一半。2025年二季度,其净利润再度同比下降4%,营收的同比增速也放缓至7%。拼多多亦承认,利润减少与扶持计划的空前投入存在关系。

拼多多到底在图什么?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陈磊在公开场合的一番话,透露部分原因:“当下,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还在持续,电商行业围绕新业态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如今,电商产业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5.5万亿元,增速较上年下滑了3.8个百分点。

此背景下,打造差异化的爆款新品,成了品牌们共同的愿景。因为能持续性地推出爆款,才不会被消费者遗忘,才能稳定业绩、开拓新市场与消费者群体,为最终目标——稳定市场份额打下基础。

只是,打造出一个爆款,或许不难,但要做到“一推即爆、百推百爆”,足以让不少品牌感到焦虑。

拼多多正是观察到了电商生态的普遍困境,选择站出来,通过数据洞察、推广资源等方面的扶持,降低商家开发新品的研发难度、提高“爆款率”,以“中场指挥”的姿态,帮助商家走出同质化与内卷的沼泽。

从另一角度看,拼多多也是电商生态的一部分,只有供需两端都健康,平台才能行稳致远。正如陈磊所言,短期业绩波动在所难免,但如果立足长期,坚持消费者导向,推动品牌与工厂转型升级,才能为产业的长远发展留足空间。

从2024年的”百亿减免“计划,到2025年的”千亿扶持“计划,拼多多宁可牺牲利润,也要推动电商供给模式的迭代升级,深入破局“同质化”僵局。这背后固然有商业利益的考量,但更多的是,与品牌商家共赢的逻辑。

新品上行的新机遇,正加速在拼多多上落地生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