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程书书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历经5个多月的内测与筹备后,小红书终于在9月1日全面开放娱乐直播公会入驻。
图源:小红书
早在今年4月,小红书就已低调启动相关的人才招募和内测邀请,首期限额50家公会,在行业内引发高度关注。作为一个以“种草”社区崛起的内容平台,小红书此番大举进军娱乐直播,被不少公会视为不可多得的新机遇。尤其网传最高81%的分成比例,更让许多机构跃跃欲试。
然而一片看好声中,亦有冷静的观望者。小红书真的准备好了吗?在激烈竞争的娱乐直播赛道,它靠什么脱颖而出?
01、诱人的分成比例
小红书进军娱乐直播的第一把火,毫无意外地烧在了分成政策上。
早期流传的分成细则显示,小红书为公会设置了一套多层叠加的激励体系。包括基础分成、主播开播任务、主播内容任务、公会流水任务和新主播任务等。
其中,基础分成为 50%,这一比例与抖音持平。而在此基础上,平台还设计了多层任务激励机制,公会及主播可通过完成不同任务叠加额外分成:比如满足开播要求能拿 2%-6% 的开播任务奖励,内容质量达标可获 3%-7% 的内容任务奖励,公会流水达标还能再享 2%-8% 的流水任务奖励;尤为关键的是,针对新主播还有专属扶持 —— 入驻前3个月额外给予 10% 分成。这意味着,公会最高可获得81%的综合分成比例。
这样的分成并非 “画饼”,据参与内测的公会表示:“分成门槛不算高,我们这种中等规模的公会,是可以拿到 60% 以上;一些主播资源强、流水达标的头部公会,拿满 81% 也并非不可能。”
8月1日,小红书将政策又进行了调整。与此前的政策相比,小红书直播对公会流水任务及相应考核标准进行了调整。其中,公会月总有效流水大于等于50万区间分成从之前的5%调整为4%;大于等于100万区间分成由原来的8%调整到7%。
这一调整虽轻微下调了高流水等级的激励,但同步降低了公会运营的时长压力。相对应的小红书把开播有效时长、开播考核降了降,第二档、第三档月有效开播时长变为80小时、90小时,原政策是85小时和100小时。
此外,这份政策还向公会释放了利好,新增了“主播家薯流水任务”,分成最高达10%,该任务预计在9月份上线。
“家薯”对标的是其他平台的“粉丝团”, 只有开通成为主播的家薯才能考核分成。考核主播家薯人数的增长率和维持率,达标者对应能拿到家薯流水的5%、8%、10%分成。若叠加此前的基础分成与各类任务奖励,公会最高分成比例能达到 90%,进一步放大了收益空间。
图源:小红书
除了分成政策,小红书自身的用户基础也是其娱播业务的加分项。从规模来看,平台月活跃用户已达3亿,日活跃用户约1.2亿,庞大的流量池为直播提供了潜在观众;从价值来看,平台70%的用户为高价值女性群体,消费意愿与付费潜力较强,这些对于公会吸引付费用户、提升直播流水是重要优势。
02、小红书的内在挑战
尽管小红书靠高分成政策和庞大用户基数,成功吸引了公会的初步关注,但高额激励并非万能钥匙。作为娱乐直播赛道的 “新人”,平台在流量规则、内容适配、运营体系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这些内在挑战也成为公会观望的核心原因。
首先是流量上,据网传称,有部分公会表示小红书娱播目前有流量推荐,直播和视频笔记都有冷启动推荐,最少两个月。然而,刚刚入驻娱乐直播的众妙娱乐公会负责人却对DoNews坦言:“对于流量分配的具体细则并不清楚,(就运营获得的流量支持情况来看)目前体感一般。”而当前,平台也并未公开详细的流量分配规则,这种不确定性使公会在运营规划和投入上趋于谨慎。
此外,小红书独特的社区生态,也给娱播内容带来了 “适配挑战”。众妙娱乐公会负责人表示:“小红书上有笔记帖子考核任务。虽然可以把其他平台的短视频运营换成笔记运营,但还需要做本地化适配。”
这主要是因为小红书的笔记流量逻辑与抖音、快手差异显著:抖音、快手侧重 “短平快的流量爆发”,而小红书更看重 “内容深度与社区共鸣”,这就意味着公会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平台的运营经验。而这种 “适配成本” 就带来了额外的运营压力。坚果文化负责人就表示,目前看好赛道,但因精力有限,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而运营层面上,小红书 70% 的核心用户是女性,这一群体的付费潜力虽强,但她们究竟偏好什么样的娱乐直播内容也仍处于 “探索期”。
图源:小红书小时榜截图
从生态成熟度来看,小红书娱播目前仍缺乏差异化特色:抖音靠 “流量大、变现快” 吸引追求短期收益的公会,快手靠 “强私域、高复购” 留住注重长期运营的机构,而小红书能拿出手的只有 “高分成”—— 但这一优势很容易被其他平台跟进模仿,难以形成长期竞争力。若不能尽快结合 “种草社区” 基因打造特色,比如推出 “直播 + 好物试用”“娱乐互动 + 生活技巧” 等融合型内容,很难在激烈赛道中形成记忆点。
更棘手的是 UGC(用户生产内容)与 PGC(专业生产内容)的生态矛盾。长期以来,小红书始终强调 UGC 属性,2024 年 9 月更是提出 “个体视频创作者” 概念,宣称要打造 “个体创作者首选平台”—— 其核心是鼓励普通用户自发分享真实内容,维持社区 “原生态”。但此次大规模引入公会,本质是依赖 PGC 模式快速扩充主播池,两者存在天然冲突:公会主播更追求流量与收益,内容可能偏向商业化、娱乐化,与平台 UGC 调性未必契合;若平台为保护 UGC 生态限制公会流量,又会削弱对公会的吸引力。
此前已有用户反馈,刷到娱乐直播推荐时,会觉得 “和小红书原本的种草内容格格不入”,甚至产生 “广告感”。这种社区氛围的割裂,是小红书推进娱播业务的隐性挑战 —— 如何在引入专业力量的同时守住社区核心调性,避免用户因体验变差而流失,目前平台尚未给出明确解决方案。
总结:
从 “种草” 社区到买手电商、生活方式电商,近年来小红书的商业化探索从未停歇,而娱乐直播则是其在流量见顶背景下,拓展内容生态、寻找新增长曲线的重要尝试。不可否认,小红书手握 “3 亿月活 + 高付费潜力女性用户 + 最高 90% 分成” 的组合牌,这些优势让它在娱播赛道的初期竞争中,成功吸引了行业关注,也为公会提供了潜在的 “新掘金地”。
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流量规则模糊让公会不敢贸然投入,内容适配成本抬高了入局门槛,女性用户偏好待探增加了试错风险,缺乏差异化特色难以形成长期竞争力,而 UGC 与 PGC 的生态矛盾更是关乎社区根基的 “生死题”。这些短板并非短期能解决,需要小红书从零开始搭建运营体系、探索内容方向、平衡社区与商业化,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对于小红书而言,娱播能否 “跑起来”,关键不在于短期靠高分成吸引多少公会,而在于能否找到 “娱乐直播” 与 “社区生态” 的契合点:既能让公会在平台赚到钱,又不破坏用户熟悉的 “种草” 氛围;既能通过泛娱乐内容吸引新用户,又能留住老用户的信任。若能实现这一平衡,小红书或许能在拥挤的娱播赛道中开辟新路径;反之,若只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社区根基,即便有高分成加持,也难以走得长远。
而对公会来说,当前的小红书娱播既是 “机遇” 也是 “赌局”:早期入局可能抢占红利,但也需承担平台试错的风险。如何在 “高分成诱惑” 与 “运营不确定性” 之间做好权衡,将是决定其能否在这场新竞争中胜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