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腾讯、阿里股价扬眉吐气:财报披露AI战备与增长挑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09-10 12:17:2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新 报道

8月份,腾讯、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扬眉吐气。

财报成绩令投资人满意,股价大涨,AI业务成为两家公司业绩新增长引擎,从AI基础设施,到大模型、云服务,再到应用软件,双方都在AI领域投入巨资,并获得了收益。

腾讯阿里的最新财报显示,两家公司对外竭力展现的不只是在投资AI,用AI重构业务生态,更是摆出了一幅“拿到AI入场券”的强势姿态。

虽然要切实量化AI带来的收入仍很困难,但投资者仍投下信任票。

在发布财报后,腾讯绩后首个交易日(8月14日)在港股市场盘中上探600港元/股,创下近4年来的新高,年内已累涨超41%。阿里截至自然年2025年6月末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下称二季度)财报公布后,虽然利润下滑、营收表现不及市场预期,导致其美股(8月29日)盘前短暂下挫,但随后迅速回涨,开一路冲高,最终收涨近13%,创2023年3月以来最佳单日表现,年内股价几乎翻倍。

腾讯与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打开的不仅是各自的最新业绩单,更像是一份关于双方AI军备竞赛的战况速报。

AI军备竞赛战况速报显示,腾讯和阿里毫不犹豫地押注了AI未来,在这场代价高昂的竞赛中,两大巨头既抓住了AI给其带来的机遇,也面临着拥抱未来的挑战与重负。

AI,增长新引擎

从二季度业绩来看,AI不再是双方财报中的一个概念,而是驱动增长的实质性力量,两家公司都找到了将AI转化为收入的有效路径,尽管模式截然不同。

腾讯的AI故事并非聚焦于单一部门的增长,而是将AI作为效率“润滑剂”,全面赋能游戏+广告为主的现有业务,从而创造了更稳定的增长。

最显著的例子是其营销服务(广告)收入同比大增20%,腾讯在财报中明确指出,这得益于“AI驱动的广告平台优化”,AI被用于广告创作、投放、推荐及效果分析,实现广告点击率、转化率及广告主投入提升,显著提升了广告主的投资回报率,让腾讯庞大的社交流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值钱,带动了广告主对视频号、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的投放需求。

游戏作为腾讯的支柱业务,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其《王者荣耀》及《和平精英》等长青游戏进一步平台化,并加大AI应用力度。

腾讯正广泛部署AI工具,用于加速游戏内容制作、创建更逼真的虚拟角色,还采用AI驱动的营销手段吸引新玩家及提升参与度,这直接提升了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也带动了游戏收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在财报中还主动透露GPU租赁、API令牌的调用拉动了企业服务收入增速回升——这种细颗粒度的披露在以往并不多见。

正如马化腾所言,腾讯“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其最大的机遇在于,AI像催化剂一样渗透进各个业务线,让各业务板块运转得更高效、盈利能力更强。

反观阿里,其公布的财报显示,云智能集团当季收入为333.98亿元,增速加快至26%,创三年新高,主要是由于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加快带动。其中,AI相关产品采用量提升,相关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二季度AI相关产品收入已经占阿里云外部商业化收入超20%。

在业绩电话会上,阿里集团CEO兼云智能集团CEO吴泳铭称,一方面,企业对AI相关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包括训练和推理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云计算,AI将助推云计算市场集中度提高,因为AI技术的出现导致开发者在开发应用时需要的技术栈比以往会多很多,从而推动他们选择具备全方位技术产品组合的厂商,而阿里云在大数据、数据库、AI技术栈、算力、模型能力、开源生态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同时,阿里体系内的C端(面向消费者)应用亦取得多个AI方向进展:高德地图全面AI化,钉钉完成AI升级,淘宝平台也实现AI搜索、AI广告平台应用升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和商家经营效率。

不过,不同于阿里云、腾讯云等B端(面向企业)业务直接向企业出租AI服务器、销售AI软件和服务等直观形式,AI化的C端应用、原生AI应用(腾讯元宝、阿里通义等)如何变现产生收入,还无法让人一眼看透。

目前,双方在C端应用方面投入不一。一季度腾讯大手笔为AI原生应用元宝投流买量,月活用户一度超过4000万,但二季度腾讯对元宝的激进买量推广的步伐有所放缓。移动数据调研机构QuestMobile在8月5日发布的《AI应用市场半年报》显示,腾讯元宝在6月的月活用户达到2480.5万,复合增长率55%。阿里旗下AI原生应用通义的月活规模相对较小,约为100万—500万区间,市场上少见推广。

拥抱AI未来的重负与挑战

AI的机遇之窗向两家公司敞开,但入场券极其昂贵,财报也毫不掩饰地暴露了这场军备竞赛的巨大挑战。

多年来,阿里靠电商体量在营收上领跑,但盈利能力常年落后于腾讯,这一季度差距进一步拉大。

该季度阿里实现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原因是阿里对于AI的投资仍在高位,而“外卖大战”处于进行时的情况下,阿里在二季度还加大了对即时零售(含外卖业务)的投入。这种在AI投资和电商竞争双线作战的模式,使得其财务压力倍增。

最核心的代价体现在自由现金流上。二季度,阿里的自由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的174亿元人民币,骤降至188亿元的净流出。这意味着阿里为了支撑AI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即时电商等领域的竞争,现金消耗已远超其经营收入现金流,进入了大规模“烧钱”阶段。

为了给AI和云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弹药,并在即时零售领域与美团、京东竞争,阿里选择牺牲短期利润,这背后是高昂的补贴和价格战。尤其是在即时零售领域,据高盛估计,阿里仅外卖业务一项在截至6月底的财报季度中就亏损了110亿元人民币,并预计截至9月底的本季度中即时零售亏损扩大至310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阿里正在用利润和现金储备,去买一张通往“AI+云”时代的入场券,同时还要去打另一场商业战争。

不过,另从现金流情况来看,阿里现金储备充足,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206.72亿元,现金及其他流动投资为5856.63亿元。

在业绩电话会上,吴泳铭强调,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与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的两大历史性机遇,将会以饱和式的姿态投入。此前,在DeepSeek爆火的上半年,吴泳铭已宣布一项三年在AI与云上合计投入3800亿元的计划。

对于“外卖大战”的投入和成绩,中金认为,阿里在本次竞争中占据了主动权,已然从外卖行业第二的边缘角色,进化到决定行业进程的主导力量。“在竞争的第一阶段,阿里坚持饱和式投入,不考虑短期利润,则全行业盈利均会被快速击穿;而到了竞争的第二阶段,阿里开始以优化效率为核心目标,预计行业也会有较大的动力跟随。”

相比之下,扣除投资收益影响,腾讯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下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630.52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增速也较上季度有所回升。

高额利润之下,腾讯也在创造着破纪录的资本开支。二季度,包含I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在内的资本开支同比猛增119%,达到191亿元人民币。腾讯明确指出,这笔巨额支出主要用于支持AI相关业务,特别是GPU和服务器的采购。不过,腾讯还表示,没有改变全年资本支出目标。

腾讯虽然资本开支巨大,但手握微信流量生态,其强大的游戏+广告核心业务产生了充沛的现金流,足以覆盖这笔开支。它的挑战更多在于如何确保高投入能带来高回报,以及如何应对外部供应链的风险。

实际上,在推进AI战略上,腾讯付出的不仅是金钱成本,还承担着供应链风险的潜在战略成本。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报告指出,GPU的供应限制曾影响了腾讯云的增长。这意味着,腾讯AI战略的推进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先进芯片(主要为英伟达AI芯片)供应,这在地缘政治不确定的背景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性代价。

对于芯片,腾讯总裁刘炽平称,腾讯拥有足够的芯片储备用于模型的训练和升级,“我们在推理芯片方面也有很多选择,我们也在进行大量的软件改进和升级,以提高推理效率,从而能够在相同数量的芯片上分配更多工作负载。”

阿里除了与多方合作外,在自研芯片领域也早有布局,这可能为其提供更多灵活性。吴泳铭表示,围绕AI芯片的政策变化,已制定了后备计划,与各种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并能够适配供应链的不同方案。有消息称阿里已推出自研AI推理芯片。

综合来看,阿里在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和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进行饱和式投入的过程中,直接影响了现金流和利润两项核心财务健康指标。

这是一场高风险的战略转型,成败在此一举。不过阿里电商基本盘稳健,AI及云业务仍处于领先地位,仍是其底气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