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怡菲)政策组合拳激活体育消费“一池春水”。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对近日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和深入解读。
今年以来,各地涌现出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借助赛事活动有力带动了相关消费。图为“苏超”第十一轮赛事现场。(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2021—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1.6%。“我国体育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新兴业态加速兴起,近年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
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正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的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销售同比增长22.2%,福建、四川、广西等7地监测的500余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场均消费超3000万元。
消费结构也在优化升级,赛事活动、体育培训、健身休闲成为消费的新热点。除了“浙BA”等赛事活动外,飞盘、“新三板”、攀岩、滑雪、越野跑等小众潮流运动兴起,也带动相关装备和培训市场的火热。此外,数据显示,2024—2025年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量达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3.5%,场内消费金额达到786.13亿元。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同时,“体育+”融合业态不断深化,体育与文旅、商务、教育、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四川结合世运会等赛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有力带动了消费增长,今年1—7月全省居民体育消费规模达到1180亿元,同比增长8.3%。江西则积极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发挥赛事引流作用,积极打造消费场景,上半年全省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近550亿元,同比增长9.17%。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活动,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适合体育消费的信贷和保险等金融产品。”杨雪鸫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将围绕增长优质供给、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落实下一步工作。
推动赛事经济蓬勃发展
当前,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消费的热情高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等活动广泛开展,“浙BA”等赛事活动掀起消费热潮,“苏超”前十轮60场比赛,场均观赛人数达2.5万,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过13亿。
参与体育运动、体育消费逐渐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杨雪鸫称,将从加强政策制定、促进赛事活动举办、提升群众观赛体验、促进赛事融合发展、守好赛事活动安全管理红线等五个方面持续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在促进赛事活动举办方面,将聚焦联赛‘含金量’,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职业联赛的建设,培育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自主IP赛事。在提升群众观赛体验方面,鼓励开发提升观赛体验的智能体育产品和服务,拓宽观赛渠道,提高线下和线上的观赛体验。”杨雪鸫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涌现出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的生动范例,借助赛事活动有力带动了相关消费。此次意见也提出“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等发展举措。
对于如何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首先是“办活动”,搭建系列促消费平台,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其次是“强创新”,建设多元化消费场景,把多业态、多功能、多领域集成,推动服务焕新、商品升级;最后是“优环境”,营造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培育“旅游+”“美食+”“体育+”“演艺+”“会展+”“电影+”等融合消费新增长点。
提升体育器械供给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育器械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体育器械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体育器械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增长了34%。
“我国已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上市生产企业达8家,累计培育体育器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从室内到户外,从专业运动到日常健身,体育器械正以更智能、更适配的方式融入多元化场景。
对于体育器械产业的下一步发展,王卫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关键技术研发,拓展消费新场景。面向竞技体育和大众运动的需求,研发一批运动员竞技、训练、测试和康复装备,发展一批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体育器械。同时,推动体育器械与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智能体育器械、绿色体育器械,探索沉浸式体验新模式。
加大优质品牌体育、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这些举措也为体育器械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助力。王卫明表示,将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打造一批体育器械领域国际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持续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支持企业通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产品、技术、人才、标准等多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行业组织搭建平台,通过举办国际展会、学术论坛等,多措并举宣传推介,推进体育器械‘走出去’。”王卫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