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好戏。近日,AI算力赛道上的明星股——中际旭创(300308.SZ),突然被推至舆论漩涡的中心。这家被誉为“光模块龙头”的企业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却也引来质疑声。
9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隔空论战”,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买方大佬、温州荒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公开发表文章质疑“市场对中际旭创2027年利润预测超250亿”的乐观预期,直指狂热背后的泡沫隐忧,并提到了白酒行业前几年的产能扩张带来的负担,暗示技术迭代的制造业也存在类似问题。
战火随即点燃。
国盛证券研究所通信团队一位分析师在朋友圈隔空回怼“买你的白酒去吧”。言语简短,却火药味十足。背后,是国盛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他们对中际旭创坚定给出“买入”评级,赞其“利润率大幅度提升,高速率及硅光放量驱动公司持续高增”。
网传国盛通信分析师朋友圈截图
这只是第一回合。
9月8日,凌鹏再度挥毫,重提昔日创业板泡沫旧事,直言均衡是短暂的,泡沫的产生和陨落才是资本市场的常态,已放弃对泡沫的追逐。曾经对创业板泡沫感到羡慕嫉妒恨,但最终回归安静投资。
而更值得玩味的是,被卷入风暴眼的国盛证券研究所,正悄然经历自身的背水一战。
分仓佣金收入连续三年收缩,2025年上半年仅录得9456.42万元,同比下滑近三成。逆境之中,国盛证券研究所并未沉默。他们果断扩编研究团队,年内急补24名分析师,试图在行业降佣潮中杀出一条血路。
市场永远存在分歧,但也正因如此,故事才格外迷人。
一边是私募老将的冷静审视,一边是券商团队的强势看好;一边是对泡沫历史的深刻警惕,一边是对技术革命的狂热信仰。中际旭创只是舞台,台上唱的,实则是整个AI时代投资逻辑的认知对决。
1
中际旭创股价大涨,
荒原投资、国盛证券投资建议截然相反?
中际旭创的股价自2025年4月中旬以来涨幅显著。9月4日曾一度触及今年最高点448元/股;9月3日总市值4735.48亿元,超过东方财富(300059.SZ),位列创业板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300750.SZ)。在买卖双方互呛之后,中际旭创股价在9月8日、9日连续两天跳水,但10日恢复上涨最终收盘385元/股,年内股价翻了2倍多。
百度股市通
亮眼的业绩,是其股价大涨的核心支撑。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800G等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强劲,中际旭创在国内光模块市占率第一,公司1.6T光模块已开始批量出货,成为新的增长点。上半年中际旭创实现营业收入147.89亿元,归母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5%、69.4%。盈利能力增强,销售毛利率39.33%,净利率28.69%,同比上升均超过6个百分点。
图源:罐头图库
多家券商研报维持对中际旭创的“买入”或“增持”评级,目标价亦有上调。
9月5日,私募基金机构荒原投资董事长、实控人凌鹏在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企业说了不降价》的文章,对“市场对中际旭创2027年的利润预测超过250亿”产生质疑。
预测中际旭创2027年利润超过250亿的逻辑点在于:一是产能已经投放,到2027年就有供给出来,二是企业说了不降价,所以这部分供给形成收入,按照现有产能紧缺阶段的毛利率、净利率假设,最终得出了250亿的净利润。
但凌鹏认为是“合理甚至保守假设导致荒谬结论”,并表示,试问哪个企业会预期未来大幅降价而现在大幅扩产?就像哪个基金经理会预期组合大幅下跌而现在大幅建仓?即便是白酒这样的行业,前几年的产能扩张现在也变成了一种负担,更何况技术会迭代的制造业?建议大家要有冷静客观的判断。
“荒原投资凌鹏的策略随笔”公众号
在凌鹏发出质疑后不久,一张截图悄然流出并迅速蹿红。截图显示,国盛证券研究所的一位通信行业分析师转发了凌鹏的文章,但配文绝非同行间的客气探讨,只有一句毫不掩饰的不屑:“买你的白酒去吧”。短短六个字,背后是赛道之争下的情绪宣泄,瞬间超越了事件本身,成为了市场热议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9月7日,国盛证券通信宋嘉吉团队发表了一篇对中际旭创业绩点评的报告:随着AI集群向十万卡甚至百万卡升级,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量正在不断提升,公司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将充分享受行业的高度景气。维持中际旭创“买入”评级,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5.1、154.9、198.2亿元。而4月份其对中际旭创2027年的利润预测为125.1亿元,5个月后上调了73亿元。
国盛证券研报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分析师的公开言论需谨慎对待。一方面,他们能够提供专业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另一方面,过于主观或情绪化的评论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特别是缺乏经验的个人投资者。因此,分析师在发表观点时应确保基于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并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情绪波动的语言。
市场热议持续发酵,处于“风暴眼”的凌鹏反而最是平静,他未对质疑者的嘲讽做出任何正面回应。直到9月8日,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投下一枚看似无关的“烟雾弹”——一篇探讨“市场泡沫”的文章。文中,他意味深长地写道:均衡是短暂的,泡沫的产生和陨落才是资本市场的常态。对于创业板泡沫羡慕嫉妒恨,但最终放弃对泡沫的追逐,安安静静做投资,不要人群汹涌、心烦意乱。
凌鹏还发表了自己的“泡沫论”:我不参与泡沫,不是因为它马上要跌、也不是期待别人会死,而是以我的性格、认知和方法论,我本来就不会参与。
这看似心平气和的市场随笔,却被许多人视作他对那场风波最耐人寻味的最终答案:一种不与争辩的超然,和一份坚持自身投资哲学的倔强。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荒原投资成立于2016年4月,同年11月拿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目前全职员工7人,管理规模为0-5亿元。
凌鹏2016年创立荒原投资之后,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执行董事、信息填报负责人多项职务,持有公司99%股权。此前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东吴基金、兴业全球基金任职,研究经验丰富。
2
国盛证券上半年分仓佣金收入降近3成,
分析师增加24人
国盛证券成立于2002年12月,曾陷“明天系”资本迷雾,2020年7月被证监会接管两年后交至江西国资手中,这不仅终结了原实控人杜力等神秘“80后”资本玩家的操盘时代,同时也以“换新上市”的涅槃姿态,上演着一场中小券商逆境突围的资本变奏曲。
今年2月19日,国盛证券全资控股股东国盛金控(002670.SZ)发布公告称,核准国盛金控吸收合并国盛证券,并承接原国盛证券所有分支机构、业务及江信基金30%股权。吸收合并完成后,国盛证券解散,国盛金控名称变更为新国盛证券的名号,开启券商新征程。
上半年国盛金控实现营业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32.1%;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369.91%,主要因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及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得益于强势回暖的A股市场,上半年券商营收及净利普遍迎来大幅增长。
图源:罐头图库
然而,券商研究所的日子却不太好过。2024年7月公募费率改革启动,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建立佣金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将交易佣金分配比例的上限从30%调降至15%。
“降佣”政策对券商影响较大,可用于支付研究的佣金总池子大幅缩水。根据Wind数据,2025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为44.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7.74亿元同比下滑34%。
在这种环境下,国盛证券也未能逃脱分仓佣金收入下降的命运。上半年分仓佣金收入0.95亿元,同比下降28.35%,佣金席位占比2.12%,较去年末的2.18%有所下降。在此之前佣金收入已连续三年收缩,2021-2024年分别为5.2亿元、3.66亿元、3.21亿元、2.39亿元,三年缩水54.03%。
数据Wind
研究所的“黄金时代”落幕,但危机往往与转型共生,谁能率先撕掉“靠天吃饭”的佣金标签,谁就可能在下一个周期悄然崛起。能否走出一条转型之路,关键在于摆脱对传统分仓佣金的依赖,通过夯实研究实力,发展企业服务、政府咨询、海外业务等多元收入,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来实现价值重塑。
研究所佣金收入减少的同时,招兵买马步伐不断加快。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9月10日,国盛证券登记从业人员2347人,较2024年末减少32人,其中分析师139人,今年以来增加24人,2024年全年增加26人,持续加大研究人员布局。这已经不是补位,而是一场清晰的人才卡位战。
研究的战争,终究要靠硬实力说话。根据国盛证券官网披露的信息,目前通信行业分析师共5名,首席分析师是宋嘉吉,也是研究所副所长,联席首席分析师是黄瀚,其他3名分别为赵丕业、邵帅、石瑜捷。在2024年新财富通信领域,宋嘉吉带领的团队获得第二名,并创下了“连续十年上榜”的纪录,通信领域研究能力在业内获得认可。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研报”不再只是安静地躺在机构客户的邮箱里,而是被推向舆论的聚光灯下;当分析师的观点遭遇公开质疑,比如荒原投资凌鹏近期对中际旭创的不同看法,研究者该如何应对?
券商分析师发表带有个人情绪色彩的公开言论是否妥当?如何看待国盛证券研究所与荒原投资对中际旭创的评价?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