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最尴尬的千万人口城市,还在惦记着“地铁梦”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西部城市 时间:2025-09-10 22:31:08



文丨西部君

很多城市都有一个“地铁梦”。

然而近年来,随着内外环境变化和地铁审批门槛提高,越来越多城市的“地铁梦”正在悄然破碎。

但仍有一些城市不愿放弃——哪怕换一种方式。

最新的一例,是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曾被称为最尴尬千万人口城市之一的——南阳。



近日有媒体报道,南阳一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推进轻轨建设,获得了官方积极回应。

大致两层意思:

一,南阳符合国省轻轨(跨座式单轨,即高架制式)项目报批标准。

二,已完成线网规划,并初步纳入相关省级规划,将“适时启动下一步工作”。

如此看来,南阳以轻轨的方式完成“地铁梦”,似乎有戏了?

在全国地铁建设普遍降温,甚至个别城市轻轨陷入“烂尾”而遭拆除的背景下,南阳的积极姿态,又释放出什么信号?

01

南阳对轨道交通的“执念”,其实由来已久。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6年8月,南阳就启动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并完成招标。

注意,这个时间点很特殊。

同一月,与南阳同为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洛阳,正式获批轨道交通一期计划,即1号线、2号线。

这应该让南阳方面看到了希望。



但紧接着,2018年“52号文”的出台,又大幅提高了地铁建设的申报门槛: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300亿以上,GDP在3000亿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上。

对照此标准,南阳明显不达标。

自此,南阳的轨道交通建设尽管依然呼声高涨,但却一直未有实质进展,未能成功复制洛阳的“地铁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南阳彻底放下执念。

转机出现在2022年。《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到:

重点推进郑州都市圈和洛阳、南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启动城市轨道规划建设。

也就是说,南阳的轨道交通建设,拿到了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

2023年底,《南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通过专家技术评审。但明确轨道交通制式为轻轨。

从地铁变为轻轨,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务实选择。

毕竟,根据地铁申报标准,南阳确实不达标。

而轻轨,则如此次回应中指出的,符合国省轻轨项目报批标准。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南阳GDP4879.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2亿元。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5.4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2.1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尚未找到权威数据,但根据正常推测,应该超过150万。





尽管这与市民建议中的数据存在明显差距,但还是应该达到了轻轨申报标准。

02

但是,即便符合标准,南阳要实现“轻轨梦”仍存在相当变数。

从政策层面看,南阳至少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相关信息显示,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不再受理启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

也即,若非政策调整,过去没有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已经很难有机会实现“零”的突破。



其二,去年财政部发文,严禁违规举债建设无收益市政基础设施。

其中明确,这里的“基础设施”,就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所以,尽管这次回应中,南阳方面给出了“积极”答复,但要真正推进轻轨建设,仍面临不小的政策阻力。

03

事实上,抛开政策层面的因素,单从南阳自身的发展实际看,轨道交通是否必须修,也值得三思。

这里必须提到南阳的一个尴尬身份——前“千万人口城市”。

说到千万人口城市,有三个城市可以说是最尴尬的存在——保定、临沂、南阳。

它们都是“双非”城市——既非副省级城市,也非省会城市。

同时,常住人口处于持续减少状态。

2022年,保定常住人口跌破千万。



南阳掉出千万人口城市俱乐部则来得更早。

根据2020年“七普”数据,南阳常住人口从2010年1026.30万人减少至971.31万人,减量超50万人,成为河南18个城市中人口减少最多的城市。

到2024年底,南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只剩下945.40万,且是“12连降”。

至此,目前全国18个千万人口城市中,最尴尬的存在,只剩下临沂。



那么,基于人口发展趋势,南阳要修建轻轨,其必要性也存疑。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南阳是人口大市,也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

一个代表性的数据是,2024年,南阳第一产业占比高达15.7%,远高于全省平均的8.6%。



而轻轨尽管修建成本大幅低于地铁,但也是绝对的“大工程”。

有数据显示,地铁每公里综合造价已突破10亿元大关,地面轻轨系统建设成本也达到每公里1.5-3亿元。

同时,后续的运营成本,更是一笔不低的长期投入。

毕竟,目前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地铁运营,都是依赖于持续补贴。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地铁梦碎,有些地方该偷着乐了”,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多座城市的有轨电车,因运营成本过高而停运,甚至个别已建成的项目也迟迟无法开通。

更值得警惕的是,柳州轻轨更是因“未批先建”被列为反面典型案例,“教训极其深刻”,最终不得不拆除。

这种情况下,南阳的“轻轨梦”到底何去何从,恐怕仍是个未知数。

04

还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部分副中心城市,如柳州、曲靖,因为在基础设施或产业上的“激进”,反而出现了GDP负增长的状态。



一方面,这几年,省域副中心建设成为一种趋势,并得到政策支持。

如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及: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

这说明,像南阳这样的副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相较于一般普通地级市,还是有明显优势的。



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在抓住政策机遇的过程中,出现“冒进”的一面。典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不惜大手笔“孤注一掷”,从而形成拖累和包袱。

如何权衡,考验的是定力与智慧。

其实,对于修建轻轨的态度,不少网民的心声,耐人寻味。

以下就是相关新闻下,一些高赞的网友留言:





这或许也表明,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舆论对于轨道交通的态度,也已发生微妙变化。

当然,南阳相关方面在回应中也强调:将根据国省政策调整和南阳发展实际,适时启动下一步工作。

“发展实际”——是关键词。



就此而言,南阳的轻轨建设,包括也似乎同样还在“争取”的临沂,或都距离圆梦还很远。

而保定,似乎已经接受了现实:



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梦到底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但可以确定的是,轨道交通——哪怕是轻轨,已经过了扩张的窗口。有些执念,是该放下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