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广州摄影报道
9月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商业航天公司中科宇航在广州举办的发布会上获悉,该公司在广州从化区建设的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于当日落成,该中心是中国首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商业航天动力系统测试平台,能够为研制至量产过程中的中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可回收技术提供全过程试验支撑。
力箭二号运载火箭
中科宇航副总裁杨浩亮还在发布会上介绍,该公司研制的首款液体火箭力箭二号,目前已完成全箭总装,进入总测阶段,并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执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发射任务。他表示,该型火箭在未来将成为中国大规模星座组网和空间站低成本货运的主力火箭,并逐步迭代至可回收型火箭。
大规模星座组网急缺火箭
力箭二号将通过迭代实现可回收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先到先得”的规则,卫星的轨道和频率资源具有“保质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环环相扣的时间节点,完成规定比例的卫星发射,否则申请的资源就会失效。
随着全球卫星互联网和低轨卫星星座的加速建设,2024年以来,中国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建设也进入中国星网(GW星座)与垣信卫星(千帆星座),“竞速”建设的阶段。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8月26日,GW星座已通过13次发射将84颗业务星发射入轨道;截至2025年3月,“千帆星座”已将90颗卫星部署在轨。相较于这两个星座已申报30000多颗的卫星数量而言,发射任务仍非常艰巨。
封面新闻记者从多位商业航天行业人士处了解到,除了互联网通信卫星,2025年以来遥感、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射需求也迎来大幅增长,当前中国的商业航天市场,正经历大量卫星公司急着让产品“上天”,但国家队的主力火箭已被中国星网高密度发射任务占用,民营火箭公司又尚未拿出运力指标成熟、低成本、大运力火箭的运力短缺时刻。
中科宇航副总裁杨浩亮站在力擎二号发动机旁
中科宇航副总裁杨浩亮在9月9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将在2025年四季度首飞的力箭二号火箭,在未来将有效支持中国互联网卫星高密度发射的需求。他介绍,“这款火箭是面向星座组网任务、低成本货运飞船任务、深空探测高轨卫星发射任务而设计的。”
杨浩亮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力箭二号采用集束式回收的方案设计,芯一级和助推器不分离,一起回收。“初期的发射中我们将不执行回收,但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搭载可重复使用技术,争取在第八发实现发动机和火箭的共同回收。”
力箭二号火箭是中科宇航研制的一款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具备8吨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和12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设计复用次数大于20次。
位于广州从化的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
试验平台面向全球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开放共享
据发布会介绍,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占地面积1016亩,核心设施包括200吨级与3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工位,以及400吨级液氧煤油动力系统试车台。该中心以安全性、专业性、通用性和经济性为设计原则,是中国中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可回收技术研发的关键地面验证平台,为火箭动力系统从研制到量产提供全过程试验支撑。
中科宇航方面表示,该试验中心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安全冗余,增加安全监控措施,比如试验中心的建筑防火等级按最高的甲类防火等级建设,各工艺设备拉载、承载强度均按3倍及以上的安全系数选型、安装和测试。试验前会对试验工艺系统进行分项冷调试,分项调试合格后会进行2至3轮的全试验系统调试,确保试验系统可靠后才会组织正式试验。
未来,试验中心将面向全球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开放共享,打造国际协同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助力全球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目前已有近10家高校和企业和我们表达了合作意向。”杨浩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