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新能源车电池回收这事儿。现在新能源车那是越来越火,马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可你们想过没,这些车的电池要是退役了,该咋整?2025 年,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可太难了,那咱咋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呢?
咱先看看为啥回收难哈。现在新能源车保有量蹭蹭涨,按说回收市场应该很热闹,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好多企业都在布局电池回收,产能看着挺高,可实际回收量却少得可怜。你说怪不怪?我记得之前看到个数据,2024 年底,中国白名单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产能有 423.3 万吨 / 年,可当年实际回收量只有 65.4 万吨,这产能利用率低得吓人。
这里面原因挺多的。一方面,大家对电池 “退役潮” 预判错了。本来以为 2024 年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陆续 “脱保”,就会有大量电池退役,结果呢,大部分消费者对电池续航衰减容忍度挺高,就算续航降了,还接着用,所以 “退役潮” 可能得晚个 4 - 5 年才来。另一方面,那些 “小作坊” 捣乱。这些 “小作坊” 没资质,也不管环保和安全,就靠出高价抢正规企业的货源,把市场搅得乱七八糟。
你说这回收难,对咱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影响可太大了。正规企业收不到电池,生产线冷冷清清,咋发展?而且,废旧电池要是不正规回收,那污染可不得了。电池里有重金属啥的,随便乱扔,对土壤、水源都有危害。咱不是一直喊着要绿色发展嘛,这电池回收要是搞不好,绿色循环产业链就别想了。
那咋解决这难题,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呢?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入手。
先说政策方面。国家得赶紧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好,升格为部门规章。像四川就出台了相关办法,从区域中心建设、回收利用规范等方面做了规定,挺不错的。国家层面的政策得更给力,明确各部门职责,别再 “九龙治水而水不治” 了。还要加强源头管控,让退役电池都能进入正规渠道。对正规企业,给点财税支持,让它们有动力发展。对那些 “小作坊”,狠狠打击,绝不能手软。
技术上也得突破。现在电池回收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说,电池拆解就挺麻烦,不同厂家的电池构造、用胶配比都不一样,带胶电池高效拆解一直没好方案。像陕西元朔动力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 “电池除胶” 技术就挺好,一天就能泡、拆搞定,还不损伤电芯。咱得鼓励更多企业和高校合作,研发新技术,提高电池回收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还有商业模式,也得创新。企业可以试试 “电池银行” 这种模式,把电池租赁出去,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这样既能降低用户买车成本,又能给回收企业提供稳定货源。另外,还得发动咱广大消费者。把电池回收纳入碳普惠体系,消费者主动交退役电池,就能得积分,能兑换东西,这样大家积极性不就高了嘛。
家人们,新能源车电池回收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政策、技术、商业模式都跟上,咱肯定能建成绿色循环产业链。你们对这事儿有啥想法?觉得哪种办法最靠谱?快在评论区和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