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 文/图)近日,白酒龙头洋河旗下手工班产品成为首家获得中国酒业协会授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认证的中国高端年份白酒,引来不少关注。其中不乏同在江苏的竞品今世缘,其“原浆、真年份?无论年份多少,好喝才是王道”的海报文案将年份酒的话题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
尽管今世缘随后进行了辟谣,但“吃瓜”的白酒圈内人士和行业外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无不对年份酒的发展多了份警醒。
消费者在选购白酒产品。
年份酒的话题常说常新。一方面,年份酒是白酒行业避不开且发展越来越火热的赛道;另一方面,其关乎消费者对整个白酒行业的信任,可谓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从消费端来看,白酒消费习惯正经历从“有酒喝”到“喝好酒”“喝名酒”,再到“喝老酒”的转换,老酒因其醇厚的口感深受白酒忠诚用户的喜爱。《2025年京东超市陈年白酒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中国陈年白酒市场交易规模已突破1300亿元,预计未来5年将增至1500亿—2000亿元。
从供给端来看,当前白酒行业发展承压,库存高企、价格倒挂成为行业难题。而定位偏高又能消化过剩产能的老酒成为酒厂破局的一大利器。同时,当前白酒行业正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升级,加之国内很多龙头酒企业历史悠久,手握大量窖池、陶坛等基础设施,可以对老酒进行长期储藏。在此背景下,老酒已成为企业在白酒行业以品质制胜的重要一环。
近两年,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珍酒等酒企都在老酒上发力,发布老酒战略或上市老酒产品,希望在争夺忠实白酒用户的同时提升自身品牌力。
实际上,年份酒历来备受关注,市场上对年份酒、老酒、陈年酒等表述一直模糊不清。年份酒产品标注年份的标准也并不统一,有的以白酒陈酿时间为准,有的以产品灌装时间为准。不同年份的基酒所占的比例更是模糊地带。
为此,中国酒业协会等机构一直为构建完善的年份酒标准而努力。从2009年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到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再到今年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泸州老窖发布《瓶储年份酒团体标准》,都是里程碑式的进展。
其中,《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规定产品所有基酒加权平均酒龄大于标注酒龄,主体基酒占比至少80%;《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年份酒标签应如实标注所使用各种基酒的真实年份和比例,试图规范年份酒市场。
然而,由于白酒产品在化验中很难检测白酒基酒的真实年份,且《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为团体标准,没有强制执行力,上述标准很难真正落地执行。
目前,市场中年份酒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仍有不少酒企年份酒产品存在乱标、虚标等现象。部分酒企的10年年份酒只用了一两勺10年的基酒,甚至部分酒企的年份酒产品丝毫没用所标年份的基酒,而是用少量储藏一两年的基酒进行口感勾调。还有一些酒企将年份酒注册为商标名称,误导消费者。
年份酒要真正实现长足发展,需用“真”字破局。白酒行业龙头企业也应主动承担起振兴行业的职责使命,坚持真基酒、真贮藏、真年份、真品质、真标注,摒弃短视思维,为行业长期发展谋福利。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应致力于突破年份酒检测壁垒,实现基酒比例透明化等,为年份酒监管打破最后的屏障。
当前,在年份酒市场,一场品质与标准的双重革命正在上演。只有用“真”字破局,顺应年份酒的标准化、品质化、多元化表达,才能赢得市场的信赖,白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