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六部门重拳出击,让车市告别“乌烟瘴气”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中国商报 时间:2025-09-11 17:25:53

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一则重磅通知——为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六部门将联合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这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推动的行动,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3个月,剑指非法牟利、虚假宣传、恶意诋毁等网络乱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上“安全带”。

网络乱象成为行业发展“暗礁”

从“油转电”的产业深度变革,到智能网联化的技术重大跃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站上全球竞争的新起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16.3%。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而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新的“战场”。从社交媒体到短视频平台,从企业官方账号到“匿名测评”,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争议从未停歇。部分企业夸大汽车质量及动力电池的性能,捏造虚假数据;竞品间通过“黑公关”编造质量谣言;个别自媒体为流量断章取义传播不实信息,掀起“口水战”……这些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扰乱市场秩序,阻碍产业创新发展。

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将整治行业乱象列为重点任务。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的联合行动,正是落实这一部署的“关键落子”,既要对当前的乱象进行“精准纠偏”,更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三大整治重点,覆盖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企业责任等领域。

针对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问题,通知强调,要通过组织企业自查、畅通举报渠道、深入分析研判,根据有关问题线索,强化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处置力度。组织汽车企业、相关网络平台企业认真开展自查,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引导汽车企业向网站平台、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企业属地省级网信办举报反映汽车行业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问题线索。建立快速处置渠道,依法依约关闭并公开曝光一批参与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公关公司、营销公司等代理方团队及购买其服务的汽车企业,依法打击惩治。

从“治乱”到“促兴”的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动特别强调“多方共治”。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社会工作、网信、发展改革、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网络平台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对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网络水军、“黑嘴”的甄别管控,健全平台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争议标签、一键关联辟谣内容等产品功能,防止虚假信息误导公众。行业协会要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建设。汽车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觉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要形成合力,持续净化汽车行业网络舆论环境。

“此次行动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产生多方面深远影响。”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记者表示,“从市场秩序角度来看,虚假宣传和恶意诋毁攻击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让消费者难以做出理性的购车决策。通过整治,夸大续航里程、虚假宣传自动驾驶功能等不实信息将得到有效遏制,恶意抹黑竞争对手的行为也会受到严惩,市场将回归依靠产品质量、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竞争的正轨,营造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消费者权益角度来看,整治行动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护。整治后,消费者能获取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基于事实做出购车选择,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企业层面看,合规经营的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付一夫认为,那些依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促使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从长期来看,这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记者:“此次专项整治不仅是对营销行为的纠偏,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治理体系升级的重要一环,将为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整治行动将与质量标准制定、行业自律推进以及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相配合,引导企业将发展重心聚焦于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提升上。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行业‘内卷式’竞争乱象,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表态‘绝不容忍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产业’,这一强硬且坚定的表态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此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效降低因恶性竞争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为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