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在外滩大会,见证中国科创下一个“群星闪耀时”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9-11 18:29:57



当 DeepSeek席卷全球AI战场,当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演 “机械之舞”,这些在今年让世界侧目的“小龙”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起他们背后跃动着的年轻身影。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界大佬,而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 “科创小虎队” ——这群用代码撬动世界、以实验室为战场的年轻人,正以燎原之势重塑中国科技的版图。

正在上海举行的2025inlusion外滩大会,便云集了这样的中国年轻一代科技研究者、开发者、创业者。大会通过2025外滩大会科技智能创新赛(简称“外滩大会AI科创赛”)、创新者舞台、前沿科技展区、“创投 Meetup”等多元形式,为他们搭建了丰富的舞台。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大会有百余名演讲嘉宾是90后甚至00后,仅AI科创赛就吸引近 2 万名科技爱好者与AI创业者参与,其中 00 后占比超过一半,最年轻的参赛者为初中生。在外滩大会期间,近距离走访这些活跃在中国科技创新一线的“小虎队”,感受他们的敢想敢为、拒绝平庸,见证新生科技力量的崛起。

打破壁垒,披荆斩棘踏科技无人区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幸运的,我们更应该披荆斩棘,为我们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连辉,将实现403秒放电实验成功的历史性时刻“搬上”外滩大会时仍然激动。他是“人造太阳”(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科研团队成员,负责关键的等离子体参数诊断工作,他们专注于直线型场反磁镜(FRC)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为AI算力、工业等领域提供清洁能源。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帆,则是数字医学的“时间捕手”。他被美国著名机构ExpertScape 评选为弥散磁共振领域全球 Top1%专家,将人工智能与脑神经影像计算相结合,研发的SlicerDMRI平台与ORG脑白质图谱等,被中、美、加、德、法、澳等多国医疗科研机构采用,经历一系列临床验证后,有望实现核磁共振成像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8分钟。不仅能为脑出血患者抢回黄金救治一小时,更为跨学科创新带来无限可能。在本届外滩大会上,张帆也因这一突出成果获得2025蚂蚁Intech科技奖。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的95后研究员程皓楠,已经是一名硕士生导师,她带领团队打造“白杨智鉴——可解释音视频鉴伪平台”,这一创新解决方案,在深度伪造泛滥的时代筑起技术防火墙,被赞为 “谣言粉碎机”。程皓楠带着这一技术成果参与到外滩大会AI科创赛里,获得了AI安全赛道季军。

在外滩大会主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Hillbot创始人苏昊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吴翼,探讨和分享AI原生时代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四位90后,已经是全球AI青年中的领军人物。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深耕机器人领域,以极具突破性的四足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场景;DeepWisdom 创始人吴承霖聚焦人工智能算法前沿,带领团队在智能决策与复杂系统优化方向不断突破,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Hillbot创始人苏昊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吴翼,则身处学术与产业融合的浪潮中。苏昊作为早期贡献者参与了李飞飞教授领导的ImageNet项目,领导开发了全球第一个大规模3D数据集 ShapeNet,截至2023年,他的论文被引用近8万次,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吴翼是“姚班”门生也师从著名AI学者Stuart Russell,长期聚焦强化学习,他参与的清华大学与蚂蚁技术研究院合作项目推出了AReaL——一款专为大规模推理模型打造的开源强化学习系统,兼具灵活性与高效性,重塑了强化学习训练新标杆。

真正推动技术向前的,不是“炸场”发布,也不是融资“神话”,而是一群敢于直面复杂性、埋头钻研底层机制的工程师和研究者。新一代AI科研学者正重新定义未来的技术范式和产业生态,这些年轻人拒绝被学科边界禁锢,他们不盲从“热闹”,回到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终极命题,像勘探者般深入技术的未知地带挖掘出创新的富矿。

开放协作,以技术平权拓 AI 边界

“开源社区不仅仅是获取免费代码,更是一种开放式的协作和思辨模式。”1996年出生的范文栋,从开源社区一路走向前沿Agent工程一线,是开源贡献者也是受益者。他提出“通用Agent存在规模定律”,并作为开源社区CAMEL-AI的核心贡献者,参与解构AI进化路径,推动智能体从单一“聊天工具”到生产力“自主系统”的蜕变。而其主导的CAMEL和OWL项目早已斩获GitHub超万星标,印证了新生代技术工程师对AI演进规律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推动技术民主化的魅力。


00后创业者向劲宇,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专业,通过自学将物理学的系统思维和数学功底应用到了人工智能领域,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为他后续的研究突破提供了独特优势。作为MegaGPT开发团队主要成员,参与开发了OpenManus项目,这是一个基于智能体(Agent)的工作流自动化框架。该项目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迅速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的焦点,在专业开发者社区中收获大量讨论与好评。

“AI重新定义一切”的技术跃迁,推动着向劲宇这样的年轻人追逐“不确定中的确定性”,一毕业就创业,也成为这个时代的印记。他说,“很多技术突破并不是即刻发生的,从技术到产品再到用户价值,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坎坷,需要有足够的热爱,才能在研究道路上抵过岁月的漫长,我最大的驱动力是想要探究未知、想知道智能的上限和为什么会变得智能。”

IDEA研究院 MoonBit AI辅助编程工程师祝海林预见了“生产力革命”,他认为“任何新技术必然率先颠覆其原生领域 —— 大模型首个规模化落地的应用场景是 AI 辅助编程。”在一年前,他亲手创造并开源了AI辅助编程工具auto-coder系列,这一创新也为他赢得了GitCode2024年度十大开源项目及年度开源人物的双重荣誉。

“开源”思想的诞生,是计算机发展史中极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一页,是科技自由与技术平权思想的延伸。开源的核心,也是开放与协作。自今年Deepseek开源R1模型以来,全球技术开源的目光都瞄向了中国。范文栋、向劲宇、祝海林们一边探索创新、一边拥抱开源,是AI新生代们极客精神的延续,他们点燃全球开发者的热情,让技术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

拒绝平庸,为颠覆式创新“发电”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为创业者撕开了新的机会窗口,创业往往伴随着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创新,也会成为科技浪潮落地的催化剂。从外滩大会上的这批与AI共生一代创业者身上,再次看到了拒绝循规蹈矩,打破自我的无畏勇气。


90后创业者吴承霖撕掉数亿元期权的 “生活安全网”,一头扎进 AI 创业浪潮,他说,“我们不会被传统思维所束缚,能够从零开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看待 AI 不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可以持续进化的合作伙伴。”他创立的DeepWisdom开发出全自动AI中台,可以在图像、音频、视频、文本、表格五种不同的模态上实现AI的设计、生产,如今已经站在多智能体发展浪潮的前列。

朱哲清在meta工作七年,主导开发的 Pearl 框架,在广告推荐、短视频系统、社交网络推荐等多个场景落地。在职业高光时刻,他却决定投身跳出大公司创办Pokee.ai,目标是以强化学习模型为核心,打造一个能改变企业工作流的一站式通用 Agent 平台,让用户“用一句话就能让AI帮你把活干完”。朱哲清带领的年轻团队,引领行业向通用智能体的未来大步迈进。

十五年前,赵汗青的画架摆在美院教室的落地窗前,他用画笔勾勒理想主义的艺术梦。谁也没想到,这个痴迷光影与构图的 85 后,会在互联网浪潮中摸爬滚打十五年,更不会料到,当AIGC技术的曙光初现时,他会毅然转身成立汗青工作室和AI.TALK品牌,打造的AI歌手Yuri凭借单曲《Surreal》全网播放量突破700万次,并成功与国际一线品牌达成合作,展示了AI创作的无限可能。

“AI不会杀死创作,但会杀死平庸。”赵汗青这一犀利观点背后,是对创作本质的深刻思考。在他看来,AI不是艺术的终结者,而是创作民主化的开启者。通过 AIGC 技术,每个人都能成为创作者,让艺术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

将聚光灯打向年轻人,奔赴下一个时代

从技术开源到智能体、可控核聚变,从AI医疗、AI安全到数字艺术,这群生于1985-2000年的科创人,自带四重基因:技术原住民的直觉,对 AI、开源等技术范式的理解如同母语;跨维度思考的锐度,在学科交叉处建立问题坐标系;产业落地的紧迫感,用“实验室 - 市场”双轨制加速技术落地;兼具技术与应用的全球视野,形成独特的创新路径。

而当连辉说出“我们这代人该披荆斩棘”时,又折射出整个群体的精神画像:他们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既用代码重构世界,也以更广泛的“极客”精神定义新的技术文明 —— 这不是单一个体的突围,而是整个世代在科技与人文交汇处,写下的破界宣言。

在外滩大会,他们投身于四十余场论坛、三大技术赛事、一场创投活动,为科技产业的前沿研究、应用落地开疆扩土。正如一位行业专家在大会上所说:关注年轻科技力量,不是单纯的“扶持新人”,而是对未来的“理性期盼”。

AI小龙的故事继续向前,科技“小虎队”在此集结,用行动让“科技改变世界”的愿景,有了可触摸的温度,更让世界看到中国年轻一代改变未来的勇气与实力。

原标题:《在外滩大会,见证中国科创下一个“群星闪耀时”》

栏目主编:崔家琛 文字编辑:徐卓人

作者:卓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