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西贝被推上预制菜风口浪尖,专家:餐饮企业若使用预制菜,应明确告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潇湘晨报 时间:2025-09-11 20:35:37

西贝身陷“预制菜”舆论漩涡。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登上热搜,称其“预制菜还卖得贵”,引发公众对预制菜话题的广泛注。9月11日,记者就此事联系西贝方面,截至发稿前未收到相关回应。

有专家表示,此次争议的焦点并不在于预制菜本身的好坏,而在于消费者是否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他们认为餐饮企业若使用预制菜,应主动明确告知,保障消费者权益。

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还卖的贵”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对此,西贝客服人员回应称,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也是店内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另外,店内的炒菜每天都是新鲜的蔬菜到店,现场炒制。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12月底上线的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命名的功夫菜,就是以预制菜产品的形式主打到家场景下的“家庭消费”。而在此之前,西贝就开始了预制菜的初步探索。2019年9月,西贝曾推出第一道预制菜产品羊蝎子,不过后续销量均不佳。2024年,贾国龙曾公开介绍,西贝功夫菜将聚焦杂粮主食赛道。

9月11日,记者在西贝莜面村天猫旗舰店看到,其上线了多款杂粮面点,包装上均标注了“西贝功夫菜”,但未发现牛大骨或炒菜类预制产品。其中,一款99元任选5件的套餐销量已超过40万件,位居速食热销榜榜首。



记者注意到,店内销售的黄馍馍、脱皮玉米羹等产品,与西贝线下门店点单小程序中五谷杂粮专区上架的产品极为相似。此外,天猫店内还有莜面鱼鱼在售。

在记者询问这些产品是否为门店同款时,天猫店内客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抱歉这边不清楚线下,我们这边不负责线下,只负责本店铺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西贝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樊大卫去西贝北京华贸店(商场店)做了一期视频,看西贝到底有没有预制菜。最后总结,只有馒头和黄馍馍是从中央工厂配送过来的,剩下的从凉菜到热菜,到大菜、主菜,全部是明档现场制作的。

9月11日,记者联系了西贝方面,截至发稿暂未收到相关回应。

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事实上,去年3月,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通知》对预制菜作出了清晰定义,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当时表示,预制菜范围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同时,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

然而,西贝采用的“中央工厂+门店现制”混合模式部分处于政策的模糊地带,比如,其在“门店现制”的菜品中是否包含了中央厨房预先处理过的半成品,仍未明晰。

至于商家使用预制菜是否应当注明,《通知》也明确回应,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专家:餐饮企业若使用预制菜,应当明确告知消费者

“这次预制菜的争议,实际上并不是预制菜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消费者很希望知道自己花的钱与心理预期能不能和菜品匹配,根深蒂固的思维就是贵的菜不应该是预制菜,这种心理落差往往是造成用餐体验不好的原因。”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表示。

在林岳看来,预制菜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没有人情味、烟火气,以及缺乏国家标准所导致,预制和现制实际上边界也有模糊的地方,比如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到了门店再进行加工,这种算不算预制菜目前缺乏统一标准。

林岳表示,虽然没有强制规定,但个人认为从消费体验、品牌口碑的角度来讲,餐饮企业应该主动告知菜品的情况,包括制作的方式、日期、配料等信息,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中国食品分析师朱丹蓬同样认为,餐饮企业若使用预制菜,有必要明确告知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

朱丹蓬指出,中国预制菜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应用频次也越来越高,目前行业的实际规模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的6000亿元。据他判断,当前中国餐饮总体规模约为5.5万亿元,即使按20%的最低比例计算,预制菜市场规模也应超过1.1万亿元。而他个人判断,预制菜在餐饮中的占比可能超过30%。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李轩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