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文创如何破题?成都这场对接会上,高校和人工智能企业准备联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红星新闻 时间:2025-09-11 22:26:19

9月10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智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接活动举行。现场,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章发布《AI+文创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成都是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AI+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数字文创产业已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和城市名片。

成都AI文创产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特征

成都AI文创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发展特征,形成了多个专业园区和基地。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被誉为“哪吒老家”,聚集了可可豆动画、MORE VFX、艾尔平方、星阅辰石等行业领军企业,园区内企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协作关系;瞪羚谷数字文创园聚焦数字音乐、游戏电竞等领域,吸引了众多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是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重要创新载体;东郊记忆艺术区以工业遗产改造为特色,融合了戏剧展览、音乐演艺、时尚设计等多种文创形态,注入了AI科技元素,成为成都文创旅游的新地标。

“人工智能文创是一个高度活跃的赛道,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技术迭代,速度都非常迅猛。”陈章表示,“在这样一个热点集中、变化迅速的领域,头部企业不仅在信息获取、技术积累方面处于前沿,更在商业模式构建方面具备成熟经验,邀请头部企业围绕关键议题分享其见解与实践经验,也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与示范。”


▲活动现场

川影带来了数字资产等四项发展需求

作为本次活动的需求方,川影带来了包括算力、数字资产、服务型智能体以及数字版权等方面在内的四项发展需求。川影执行院长段晓冉介绍道,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发展的当下,学校也面临两大核心任务:一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与人才孵化,二是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我们提出的四项需求,正是对标这两大任务,算力是基础支撑,IP孵化是核心方向,最终更要服务于人才培养与影视艺术作品创作。”段晓冉表示。

“教育一定要对标产业和行业,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更多可能。”段晓冉提到,学院于去年成立了人工智能与视听交互新场景应用实验室,由此产出了许多人工智能生成式的短片,期望在通过AI技术提升创作效率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川影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将川影探索辐射全国。


▲活动现场

明途科技:可与川影从三方面探讨合作

明途科技CEO肖雪松表示,此次参会有着明确的需求导向。作为四川省智能数字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明途科技平时会接触大量文旅、文体类客户,发现对方需要AI生成海量文创产品,但公司作为技术型企业,虽有技术沉淀,却不擅长与内容制作公司、文化传播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成都市科技局组织的这场活动,正好提供了与产业端互动的机会,所以我亲自来学习,寻找与产业的融合点,探索AI+文创领域的突破。”肖雪松说道。


▲活动现场

肖雪松在活动现场与段晓冉互加了微信,他欣喜地表示,公司与川影可从三方面探讨合作:一是在IP智能数字人打造方面协同创新;二是联合开展文创类高质量数据资源的构建与标注;三是共同探索基于群体智能的短剧内容生成新模式。肖雪松介绍,后续将尽快与川影就三大合作方向展开详细沟通,“希望通过政企校联动,让技术真正落地到文创创作中,产出有市场价值的微短剧等产品。”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生 贾李逸雯 图据成都市科技局

编辑 包程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