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黄浦江畔传来AI最强音:人类正进入“智能体群”时代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9-11 22:27:13



9月11日,2025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开幕。

大模型赖以生存的Scaling Law(规模法则)是否失效了?AI智能体能否成为下一个创新突破口?AI的智力上限到底在哪里?人类又该如何与AI共存……随着AI能力的倍速增长,业内也出现了更多思考甚至是反思,而这些声音正汇聚在黄浦江畔,印刻在上海的科技底色中。

“超级个体+智能体”带来巨大变革

“人类数据红利正逼近极限,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以持续学习为核心的‘经验时代’,潜力将远超以往。”2024年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是个AI的“乐天派”,即便现实数据面临枯竭,但AI在与世界交互中还能产生新的数据源。

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同样对AI未来发展保持乐观。

规模法则被看作大模型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则,即大模型参数越高,性能就越好。虽然业界认为预训练模型的规模法则在逐渐放缓,参数堆得越高,性能却难以提升,但张宏江特别指出,推理模型的出现,塑造了大规模发展的新曲线“推理规模法则”。

正是由于新法则的出现,大模型训练成本和效率也在逐渐改善。在过去三年中,大模型单位词元(Token)价格正快速下降,随着大模型性能的持续提升,使用成本会也会不断降低。

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理查德·萨顿提出了四条现实的“预测原则”:第一,对世界应该如何运转并没有共识,但没有哪一种看法能够凌驾于其他;第二,人类将真正理解智能,并借助技术将其创造出来;第三,当今人类的智力水平,很快将会被超级人工智能,或者超级智能增强的人类远远超越;第四条,权力和资源会流向最聪明的智能体。

基于此,他认为,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人工智能的替代将是不可避免的,“人工智能是宇宙演化的必然下一步,我们应以勇气、自豪和冒险精神来迎接它。”

“人类正在进入‘智能体群’时代。”张宏江认为,当数量庞大的智能体之间彼此交互、执行任务、交换数据、交换信息,甚至交换任务,而人类与这些智能体群的交互,将构成所谓的“智能体经济”。

受此影响,模型和算力会成为未来组织的核心资产。“企业需要扩大算力,使模型变得更强大,使数据变得更丰富。”他指出,智能体将重塑企业流程,“超级个体+智能体”的组合会带来巨大产业结构性变革。

让AI干活仍“一片荒漠”

学界对AI产业化的态度非常积极,而产业端出乎意料地更为保守,他们看到更多的反而是AI落地应用中的痛点亟待解决。

“现在AI写文作画,已经比99.99%的人都要做得好。但真正让AI干活,还是一片荒漠。”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语出惊人。

AI与机器人的融合发展正在催生全新的具身智能产业,也就是让机器人能像人一样自主感知、规划和行动。但是,王兴兴认为,当前具身智能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包括高质量数据以及模型算法层面。

在数据层面,数据采集和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也需要提升数据的利用率。在模型层面,当前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并不理想,并且在机器人领域,模型与机器人的控制模态对齐也是难点。“比如根据一个生成视频让机器人学做家务,单纯的视频生成可能已经比较好,但是如何将视频生成与机器人控制模态对齐,仍然非常有挑战。”他举例说道。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则认为,专业AI垂类应用有通用大模型取代不了的价值,他以蚂蚁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为例,健康几乎是每个个体的刚需、且有走向高频的趋势,“AI医疗健康做到极致,了解病人、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能帮助执行解决问题,像一个专业的医生,这是AI医疗走到最后的目标”。

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AI短期内还无法取代医生,它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目前最佳方式就是“人机结合”,“我们希望AI能帮助医生分身有术,把更多精力放在科研上,放在疑难杂症上,同时让大量的基层医生能够有很好的助手”。

不能只看“谁跑得更快”

“外滩大会的定位从来不在于炫‘更先进的技术’,而在于探讨‘更清醒地理解技术如何重塑我们’。”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在开篇发言中表示,在促进技术发展的同时还要为其提供正确方向,促进技术向善向上,这也是外滩大会从设立开始的初衷之一。

“人类简史系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从“人”的角度出发,反思当前AI行业的发展困境——“我并不反对科技变革。但作为历史学者,我对变革的节奏和方式感到担忧。”他认为,历史上变革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最终目标,而是通向目标的过程。

每当历史上出现强大的新技术时,社会都要花很长时间去发明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与习惯。例如工业化不仅是蒸汽机的故事,还需要公司法、环保法规与社会保障网络等更多配套机制。

“单有速度,不是进步,”赫拉利认为,实现真正的进步,首先是合作。“如果切断与他人的一切联系,仅仅依靠自己,这不会让你更强,最终那会让你窒息。把这个古老的教训带入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建立可验证的全球承诺,而不仅仅看‘谁跑得更快’。”

所有的产品都要基于人的需求,所有的创新都要回归到人性。在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看来,“人的需求在哪里都是不变的,过去三十年不变,未来三十年也不会变”,只有AI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才能“进化”出最好的形态。

原标题:《黄浦江畔传来AI最强音:人类正进入“智能体群”时代》

栏目主编:张杨

作者:解放日报 查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