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观察一个省份的高铁发展水平,是否实现“市市通高铁”,是一个最常见的评判维度。
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10个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
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广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
今年,这个数据继续刷新,市市通高铁俱乐部成员,即将增至12个。
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沈阳-长白山)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标志着进入正式开通倒计时。
两天后的9月6日,贵州省盘州市至兴义市高速铁路(盘兴高铁)正式启动联调联试工作,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年内开通运营奠定基础。
由此,辽宁与贵州都将补上各自“市市通高铁”的最后一块拼图,正式跻身“市市通高铁俱乐部”。
同时,也宣告东北和西南地区,都有了“市市通高铁”省份。
至此,全国七大地理区域中,仅剩下西北地区,尚未实现“破零”。
01
辽宁和贵州在高铁建设上的携手“晋级”,其实显得意味深长。
要知道,相较位于西南腹地的贵州,位于东北地区的辽宁,可谓是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先行者。
可以说,包括辽宁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都与高度发达的铁路网息息相关。
不过,在高铁时代,东北地区明显慢半拍。背后原因是综合性的,既与气候和地理条件相关,也与整体发展表现高度关联。
但与此对应的是,作为普铁时代交通洼地的贵州,却在高铁时代上演了惊人的“逆袭”。
以2008年开工建设的贵阳到广州高铁为起点,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贵州的高铁建设驶入快车道,成功构建起“米”字形高铁框架。
到今年底,贵州全省高铁通车里程将突破1900公里。
这与东北地区整体情况,特别是其中的黑龙江、吉林的高铁建设进度,已然形成了一定反差。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时常在GDP发展速度上被拿来作对比。
而高铁建设状况,或为这种比较,添加了新的注脚。
当然,“市市通高铁”是观察一个地方高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并不绝对。
比如,一个地方“市市通高铁”的进度,就直接与所在省的城市数量相关。
像目前已实现“市市通高铁”的身份中,地市数量最多的广东,达到了21个,而最少的福建,只有9个地市;贵州,同样只有9个地市。
如果从高铁通车里程看,山东高铁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全国排名第一,但仍未实现“市市通高铁”。
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在国家铁路网中位置相对较偏的东营,尚未通高铁。这并不等于说山东高铁就落后了。
同样的情况,也适应尚未“市市通高铁”的浙江。
目前,浙江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000公里。但仍剩下舟山缺席,预计最后一块拼图将在2028年完成。
02
就全国来看,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高铁建设在今天基本上已进入了“查漏补缺”的阶段。
根据2016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规划总规模约4.5万公里。截至目前已建成投产81.5%,开工在建规模约14%。
到今年底,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5万公里,高铁网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
31省市中,除西藏外,都已纳入高铁网络。
也就是说,对高铁有着强需求的“空白区域”,已经不多了。
事实上,就客观条件看,“市市通高铁”本身也并非是所有省份的标配。
以西北地区为例,距离“市市通高铁”最近的当是陕西和甘肃。
前者明确,2025年西延高铁建成通车,2026年西康、西十高铁建成通车,2028年康渝、延榆高铁建成通车,届时,陕西将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
后者在2021年就明确,“十五五”中期,实现“市市通高铁”。
不过,对于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份来说,考虑到地理、区位、人口密度等因素,“市市通高铁”的必要性本身就不强。
接下来,高铁建设的重点其实将主要集中在一个方向,即人口密度大、经济活跃度高的重点城市群。
这里面,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重点都市圈内部的城际铁路。
二是,连接重点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高铁乃至“第二高铁”。
如目前在建的成渝中线高铁、京沪第二高铁,前不久获批的沪杭高铁二线等。
并且,在速度上也有望继续升级。如一些大省,正在谋求“市市通350公里高铁”。不过,目前仅有江西一省实现此目标。
此外,成渝中线高铁将按照400公里时速运营,成为全球商业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铁。
03
对一些无法实现“市市通高铁”的地区来说,其实有更好的选择。
近年来,明显加快的机场建设,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一些在高铁方面相对没那么成熟的地区,恰恰在机场建设上走在前列。
如机场数量排名前六的省份,全部来自西部和东北。
而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实现“市市通机场”的省份,都来自西部——内蒙古、贵州。
贵州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同时实现“市市通高铁”、“市市通机场”的省份。
这些省份的机场建设之所以走在前列,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像新疆、内蒙古、四川等省份,不仅面积相对较大,且地形复杂。
这种情况下,机场反而是最具性价比的交通方式。
道理很简单,越是地形条件复杂、人口相对不那么密集的地区,其实越需要机场。因为这些地方修建高速公路、高铁的成本其实更高、利用效率也更低。
所以,相关方面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加密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机场。
可以预期,上述地区,未来将迎来机场建设的重要窗口期。
如新疆,预计“十四五”末,全疆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达33个。
说到底,究竟是修高铁,还是建机场,都得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而定。
这种交通方式选择的差异性,也是各区域发展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