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鳌头财经 王杰仁
近期,巴比食品()半年报公布,收获了一个稳定的业绩数据,随之迎来一波股东减持。
因此,这样忽忽悠悠的业绩,让巴比食品的股价一直处于总体下滑的趋势。
上市之初,作为包子第一股的巴比食品以首日大涨44%,接着连续拿下10个涨停开局。
上市一个月之后,其市值就超过百亿。
就当人们以为这又是一个大牛股的时候,巴比食品上演了一出开局即巅峰。随后股价一路直跌,再没有了开局时候的风光。
2024年,巴比食品股价一度跌至11.91元,几近破发。
截至目前,虽然从谷底反弹一倍,但股价仍然是在20元区间,较历史最高点下滑约50%。
依赖加盟商
严格意义上来说,巴比食品并不是以卖包子为主营业务,而是靠卖包子原料盈利。
根据年报,巴比食品的产品分类主要为米面类、馅料类和包装物辅料类等。
它的销售对象是谁呢?就是旗下成百上千个加盟商。
截至2025年上半年,巴比食品公司实现特许加盟销售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7.00%,占营业总收入的73.41%;其中第二季度实现特许加盟销售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0.49%,占营业总收入的74.84%。
因此,从数据上看巴比食品的业绩阴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盟商的多少。
比如在加盟门店分别只增长了174家和100家的2020年和2024年,其营业收入分别出现了-8.35%、2.53%的增长。
而在2021年-2023年门店数量增幅较大的年份,营业收入增速平均接近20%。
2025年上半年,巴比食品加盟门店数量达到5685家,较年初净又增542家,也带动了营业收入增幅的提升。
而恶化的经营环境,倒逼加盟商的小动作增多。
比如有媒体报道,前加盟商透露,巴比部分门店为压缩成本在总部配送馅料中掺入低价材料,而总部仅以一次罚款2500元,二次解约作为约束,威慑力明显不足。
而全国12315消费投诉公示平台上,也不断有消费者的投诉,而投诉理由多为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但团餐业务并非高枕无忧,虽然在营收上有着不错的增长,可是目前来看只占总营收的22.74%,无法对公司整体给予足够的支撑。
近几年来,团餐业务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营收增速和毛利率持续下降,2023年还出现了营收负增长,发展潜力并不乐观。因此,巴比食品也一直在寻找其他的第二曲线。
2024年下半年,巴比食品在上海开出首家汉堡店,名为巴比扒包。门店主打多种口味的扒包,还有咖啡、薯条、小吃和多种套餐。
理想地看,汉堡和包子在供应链上有很多共通共享之处,有利于巴比食品进行多元化经营,扩张业务脉络。
但是骨感的现实是,目前在汉堡这个赛道上,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外资品牌,华莱士、塔斯汀等国产品牌早已经在全国以及各个档位上布局,留给后入者的空间极其狭窄。
迄今为止,巴比食品在财报中对汉堡等其他品类的产品描述甚少,大概率业务势头并不理想。此外,巴比食品还做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尝试。
2025年1月24日,其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贝雅福(上海)宠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跨入宠物食品行业。
巴比食品董事李俊(贝雅福宠物食品公司法定代表人)表示,宠物食品与面点生产在部分设备、生产线上有共通性,但我们会严格隔离生产线,确保独立车间运作。
这样的尝试大胆且冒险。
首先,两者在生产上有共通性,但是在销售上则是大相径庭。巴比食品原有的销售网络,在这个新品类上几乎毫无用武之地。
其次,在宠物粮食的赛道上同样竞争激烈。玛氏、雀巢等外资品牌已经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本土品牌如比瑞吉、佩蒂等也建立了强大的市场基础。巴比食品能顺利吃下宠物的蛋糕吗?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一个成熟的餐饮品牌突然去做狗食,这样的跨界会不会对原有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冒犯。
也难怪李俊一直强调,短期内不会对主业造成冲击,宠物食品只是探索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