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500亿让利,公募费率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投资者网 时间:2025-09-12 11:55:32
行业竞争逻辑正在发生质变

《投资者网》吕子禾

2025年9月5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标志着自2023年7月启动的中国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阶段工程正式落下帷幕。

作为覆盖基金销售全链条的核心规则,新规不仅通过调降认申购费、优化赎回费等举措,更从机制层面破解赎旧买新短期炒作等行业顽疾,推动规模超35万亿元的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利益优先深度转型。

这场历时两年多的改革,究竟如何一步步构建更健康的行业生态?新规落地又将给市场各方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三幕渐进曲

我国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政策突击,而是一套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组合拳。从前端管理费到后端销售费,从显性成本到隐性支出,改革以分阶段、渐进式的节奏,逐步实现全链条优化,累计形成每年超500亿元的投资者让利规模。

2023年7月,改革的第一幕正式拉开。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将首刀对准基金公司与托管银行的核心收入来源主动权益类基金。彼时,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从长期执行的1.5%降至1.2%,托管费率从0.25%降至0.2%,这一调整直接实现年化让利约140亿元。

2024年4月,改革进入第二幕,焦点转向基金交易环节的隐性成本。《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明确被动股票型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上限为0.26‰,其他类型基金不超过0.52‰。

更关键的是,新规规范了佣金分配模式,将单一券商的佣金占比上限从30%大幅降至15%,有效切断了佣金分仓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链条。据测算,这一阶段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省成本约68亿元,进一步压缩了基金投资的隐性支出,让基金运作更透明、更高效。

2025年9月,随着本次新规的发布,改革迎来第三幕。与前两阶段相比,这一轮改革覆盖范围更广,直指与投资者日常交易行为最密切的销售环节费用,不仅涉及认申购费、赎回费,还包括销售服务费、客户维护费等全链条支出,预计年化让利规模达300亿元,成为三阶段中让利力度最大、机制设计最精细的一环,也标志着我国公募基金费率体系进入全新的规范阶段。

新规五维破局

作为改革的最后阶段的关键一步,新规共6章28条,以降低成本、规范秩序、引导长期为核心目标,通过五维创新设计,既解决投资者眼前的费用负担,又从制度层面培养健康的投资习惯,每一项调整都精准击中行业痛点。

在认申购费方面,新规实现了腰斩式下调。股票型基金的认购费率和申购费率上限,从之前的1.2%、1.5%统一降至0.8%;混合型基金从1.2%、1.5%降至0.5%;债券型基金从0.6%、0.8%降至0.3%。以10万元投资混合型基金为例,改革后投资者需支付的申购费从1200元降至500元,降幅达58.3%,大幅降低了投资者的入场门槛。同时,新规还鼓励销售机构在覆盖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打折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实惠,让买基金更便宜成为现实。

销售服务费的调整则更具创新性,首次引入长期持有豁免机制。新规不仅下调了费率上限,更明确规定:对于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不再继续计提销售服务费。

以一只销售服务费为0.4%/年的混合型基金C类份额为例,10万元持有一年需支付400元服务费,若持有超一年则可全额豁免,这一设计直接激励投资者延长持有周期,摆脱短期投机心态。

赎回费的调整则聚焦公平性与约束性。新规将原有赎回费部分归销售机构、部分归基金财产的模式,改为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确保短期离场者的成本能补偿给长期持有者。

同时,将原有四档持有期赎回费简化为三档:持有少于7日的赎回费不低于1.5%,持有满7日至不足30日的不低于1%,持有满30日至不足6个月的不低于0.5%。这一调整大幅提高了短期交易成本,有效抑制快进快出的投机行为,让基金财产更多地服务于长期持有者。

客户维护费的差异化调整则引导资源向权益类基金倾斜。新规对个人投资者保有量的客户维护费占比维持50%上限不变,对机构投资者权益类基金保有量维持30%上限不变,而对机构投资者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保有量的占比,则从30%降至15%。避免了销售渠道因高佣金而优先推荐固收类产品的倾向,鼓励更多资源流向权益类基金,契合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长期目标。

良币驱逐劣币

新规落地并非简单的降费,而是一场深刻的行业生态重塑。从普通投资者到基金公司,从销售渠道到整个行业,各方都将在改革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最终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视角,改革带来的红利肉眼可见。三阶段累计每年超500亿元的让利规模,按1.2亿投资者测算,相当于每位基民年均节省约400元,直接为投资收益减负增效。

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免服务费短期赎回高成本的机制设计,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投资者行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跳出追涨杀跌的惯性,更关注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这将从根本上改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怪圈。

从基金公司的经营逻辑看,短期压力与长期转型机遇正在形成博弈。费率下调叠加客户维护费压缩,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以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其管理费从2024年的11.28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2.69亿元。

但长期来看,改革反而倒逼行业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加大投研投入,通过AI风控系统提升交易执行效率,借助智能投顾平台改善客户复购体验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同时,浮动费率基金成为产品创新的核心方向,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合计募资258.65亿元,平均募集规模约10亿元,显著优于年内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整体水平,这种业绩与费率挂钩的模式,让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实现深度绑定。

再看基金销售渠道,曾经躺赚佣金的盈利模式正被彻底打破。认申购费下调直接减少一次性收入,客户维护费比例压缩削弱持续性收益,而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的规则,更切断了赎旧买新的利益驱动,全行业正集体从产品销售方向财富管理服务商转型。

放到整个公募行业的生态视角下,这场改革正在加速良币驱逐劣币的进程,更关键的是,行业竞争逻辑正在发生质变,从过去单纯的价格战规模战,转向业绩比拼服务较量,从粗放式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价值创造,这将为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动能。(思维财经出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