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创造AI已照进现实:用户只需提出场景需求,即便不懂代码,智能体“分工协作”,完成市场调研、设计开发、写代码、修复漏洞等工作,生成一款整合商城、社区、打车服务的全新App“生了么”;智能体还能成为你的私人旅行助手,只需输入目的地,它将调用入境政策、交通、住宿、他人攻略等数据,定制深度旅行计划……
大模型之后,人工智能向智能体跃迁已成为学界和产业界共识。在9月11日举行的外滩大会见解论坛“智能体时代进化论”上,一系列创新实践和行业洞察,让人真切感受到智能体不再是科幻概念,而正在成为重塑产业的现实力量。
从大模型到智能体:AI进化必然路径
“专业智能体将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AI正从处理静态数据的大模型时代迈向与多样、多变、复杂真实世界交互的智能体时代。”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刘知远看来,AI的能力图谱由四大核心构成,即如同大脑的基座大模型、感知世界的多模态智能、探索世界的专业智能体,以及高效合作的多智能体群体智能。这一图谱的形成,恰似人类社会从个体专业化到协作社会化的发展过程,AI进化也遵循着相似路径。
智能体进化的关键在于泛化性、自主性、长程性三大核心能力。刘知远表示,泛化性意味着智能体要面对真实世界多样化环境,需要训练在未知环境中作出合理决策,比如:既能在编程环境中开发软件,又能在物理环境中完成机械控制;其次是自主性,智能体要像人类一样适应环境,从模仿、探索到自主学习,持续扩展知识与能力边界;最后是长程性,面对复杂的长程任务,智能体要具备更强的上下文感知、主动筛选和经验复用能力。
而智能体进化的最终形态将指向群体智能的社会化协作。“多智能体系统的高效协同与演化机制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新兴热点,并加速从学术研究运用到产业实践,智能体集群的持续学习与自适应优化也逐步展开探索。”在刘知远看来,未来将涌现出人机协同的群体智能。
从实验室到产业:多智能体协作逐步落地
“AI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持续进化的合作伙伴。”产业界的实践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介绍,他们开发出全自动AI中台,可以在图像、音频、视频、文本、表格等不同模态下实现AI设计生产。正如智能体协作创造的“生了么”App,这种成本效率的颠覆性变化,正是智能体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蚂蚁百宝箱智能体开发平台当天发布Tbox超级智能体。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架构,Tbox可以让平台上多个智能体形成工作小组,共同完成用户指定的任务、交付成果。技术负责人王月凡介绍,在单智能体开发模式下,用户面对的是一个个孤立的AI模型或插件,需要手动串联流程。而Tbox把“单兵作战”变成“专家团战”,用户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系统即可自动调度搜索助手、PPT设计师、网页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播客主播等20余位专家智能体,让他们组成小组、并行工作、相互校验,可在10分钟内生成一份约15页的可视化报告。
智能体发展仍有许多挑战。刘知远指出,多智能体系统能力的提升与资源消耗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吴承霖提出了智能体在记忆、学习等基础能力上的不足。但毫无疑问,智能体正在推动人工智能进入一个由自主协作、群体智能和人机协同定义的新纪元。